【劳动创造幸福】“焊花”易冉的“小确幸”(图)

发布时间:2021-12-14 16:27 | 来源:中工网 2021-12-13 07:18:55 | 查看:579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方大丰 王鑫

  开栏的话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今天的成就。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砥砺未来。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即日起,工人日报开设“劳动创造幸福”专栏,以劳动者的亲身经历讲述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幸福的故事,敬请垂注。

  易冉长得漂亮。清澈得一尘不染的双眼,一笑,就纯粹得动人。

  她是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部株洲车辆厂)家喻户晓的“厂花”,拿起焊枪,把电焊这个职业的“颜值”提升了。人美,活干得美,从18岁开始,21年焊花飞舞的花样年华中,她把自己“焊”成一朵名副其实的“焊花”——2014年当选首届全国十佳“最美职工”。

  2013年8月,本报记者第一次报道易冉,开头这样写到:“记者面前的易冉,温柔文静得如同一丝清凉的过堂风。易冉身材苗条,面容清丽,手指白皙而修长……你很难将电焊工与她联系在一起……她说:‘遇到一件焊接很好的作品,我就忍不住要去抚摸,想象这么精美的焊缝会是谁的巧手焊出来的。’”

  听记者念当年这段文字,易冉微微一笑,仿佛沉浸在抚摸一条精美的焊缝中。

  从18岁开始,21年焊花飞舞的花样年华中,易冉把自己“焊”成一朵名副其实的“焊花”。2014年,易冉当选首届全国十佳“最美职工”。图为易冉在工作中。

  电焊花木兰

  易冉参与焊接的车辆,累计起来有1200多公里长。

  这是一条值得易冉去抚摸的美丽而漫长的“焊缝”:从2000年走出技校门的小丫头,到成为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高级焊接技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用焊接的术语来形容,易冉的青春岁月焊得透,没有气泡,没有夹渣。

  易冉被邀请去做过很多宣讲。今年9月1日,易冉10岁儿子就读的学校迎来60周年校庆,特地邀请了各行业的人去讲“开学第一课”。她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也被邀请了。

  “我给孩子们讲劳动的美好。”易冉说,她讲到如何操作焊接机器人时,儿子和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都露出羡慕的眼神。

  “为儿子挣了面子”的易冉,说起这事就有种纯粹的幸福从眼睛深处飘出来。

  这样的“小确幸”很多。易冉是株洲车辆厂的子弟,她当年在子弟学校的初中同学,有个微信群,其中一个公务员同学,平时读书看报多,看到有关易冉的新闻就贴到群里,同学们忙不迭地点赞。

  一起在工厂长大,同学们都很开心出了这么一朵“焊花”。

  “同学的父母、爷爷奶奶基本都是在‘430’干了一辈子的工人。”易冉觉得,同学们夸她,几代人都“看在眼里”。“430”这个代号,是株洲车辆厂人“代际传承”的对企业的老叫法,有一份特别的亲切感。

  2011年,她去德国参加一场国际电焊大赛。

  “所有的选手里面就只有我一个是女焊工,其他人当时都很惊讶。我跟他们说我们这边还有很多女焊工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易冉说。

  宣布比赛结果时,第一名都领完了奖,还没有念到易冉的名字。“以为自己表现太差了名落孙山,当时我就哭了。”其实她获得了大赛最高的特别奖。第二天当地媒体还用了大半个版报道,赠给她一个雅号:电焊花木兰。

  这事珍藏在易冉内心深处。她说,能给“430”人挣到荣誉,比什么都幸福。

  当智慧工人

  易冉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手中威武的焊枪会换成轻巧的操控器。

  她刚进厂时的底架转胎班,是车间劳动强度最大、工作条件最简陋的苦脏累班组,焊工每天的焊接量是125米,20公斤一盘的焊丝每天要消耗一盘半才能完成当班产量。

  以前那种十多名电焊工站成排接力焊接大块板材的场景,主角换成了机器人。去年公司中标的3950辆列车车辆,排成行,足有50多公里长。公司建设的全国首条铁路货车装配机器人焊接智能流水线,配备8台机器人,“焊接都由这些新伙伴来出力”。

  她非常开心新机器时代的到来,“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人可以把精力放在当智慧工人上”。

  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焊接机器人在铁路货车车体应用”项目的“探路人”。

  焊接工艺、计算机编程、材料学、加工工艺、组装……易冉和伙伴们研习相关理论知识,全天“黏”在安装、调试焊接机器人的工程师身边,“偷学”基本编程操作。短短2个月,易冉成功跨入“编程界”。

  她还自学了电工、钳工、机械制造知识,编写焊接机器人的维修保养知识手册,帮助焊工转型成为机器人运维师。

  始终保持学习的渴望,易冉说这是为了增加获得感随时做好准备。

  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进门的左手边,放着一台试验用的焊机,旁边摆放着若干把焊枪。这是她与湘潭大学张明华教授一起研讨深熔焊的小型实验室。一次焊接论坛上,易冉与张教授一拍即合,决定深入研究深熔焊,“板子不用开坡口,提升焊接质量的同时,也简化了焊接工艺” 。

  “总是有进步的方向,就是特别幸福的事情。”说起这些,易冉秀丽的脸庞洋溢浅浅的微笑。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了“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接过了“袖标”

  易冉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劳模、湖湘工匠年度人物……还被邀请担任全国劳模事迹报告团成员,当选株洲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湖南省和株洲市的党代表……

  在劳模事迹报告团,她认识了“英雄机长”刘传健。刘传健同她交流,“我们平时学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实际上真正用到的可能也就10%,但是那90%是用来干什么的?就是用来在别人都说不行的时候,你可以勇敢地说:我行。”

  这句话让易冉深受启发,对青工经常灌输“什么是技能”。通过修炼成为技能人才,一出手就能让人感到一身本事,很容易把没做过的事情做好。易冉说,大家都学习进步,就会有家的凝聚力。“我们公司在行业中薪资待遇不是最高的,但技术好的一个也没有跳槽。”

  这让易冉感到特别温馨。在企业,有些情感代代相传又无法言传。易冉入门师傅叫欧清莲,已经退休5年。易冉遇到焊接难题时,欧清莲会手把手指导她如何摆动手,防止焊处鼓包;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会鼓励她:“老师傅都没有你焊接得好。”易冉从师傅那学习技术,学习做人,还接过了女子电焊技师攻关队长的“袖标”。攻关队的队员,现在全部成长为电焊技师和高级技师。

  身边的人都有上进心,让易冉感觉踏实。“记得那年我考高级技师,一个比我大10多岁的职工考初级技师,为了备考,我们经常一起通宵练习实操,坚持了一个月时间,最后都顺利通过了考试。”易冉说,“这种感觉特别好。”

  易冉担任班长的班组流淌着友情,过年过节,她还邀请家在外地的组员到自家 “搓一顿” 团圆饭。班组有个职工,女儿先天外耳廓缺失,每年医疗费用很高,易冉带着他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成功晋升为中国中车的技能专家,工资成倍增长,人也自信起来。

  易冉喜欢“家”的感觉,心里还藏着一个“小确幸”:丈夫韩耀宗在市住建局工作,单位3次请她去作报告。“他坐在台下听我讲,之后还要谈学习体会。”易冉笑着说,丈夫在谈体会时也夸她“挺不容易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