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感言 传承红色基因 共创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1-12-12 11:36 | 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02日 第 17 版 | 查看:2003次

始终饱含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李大钊之孙、水利部水文局退休工程师  李亚中

  100多年前,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的祖父李大钊为中国的未来奔走呐喊。他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并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7年4月6日,我的祖父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却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祖父的伟大人格一直激励着我们后辈。祖父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到“小家”,而是为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不过,一旦有机会,他便会用各种方式教育培养子女,以身示范、润物无声。在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父亲也走上了革命道路。父亲也以祖父为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子女。

  受祖父和父亲影响,我在22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45年党龄。在祖父的事迹与精神感召下,我们后辈始终饱含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我年轻时当过铁路工人,做过钳工,大学毕业后进入水利部工作。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参与了我国水利信息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我所在的团队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每当研究工作遇到困难时,想一想祖父,又充满了干劲。

  退休之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祖父生平及作品的研究上,挖掘他的奋斗故事,让祖父的精神影响更多人。许多机关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等邀请我去交流,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会专门备课,更好引导他们学习祖父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伟大人格。

  祖父牺牲距今已94年,他为共产党人作出了表率。他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坚守初心、为民造福,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表率,激励着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本报记者潘俊强采访整理)    

  我们有着更美好的明天

  方志敏女儿、江西省方志敏研究学会名誉会长  方  梅

  我与父亲方志敏见面次数不多,但父亲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父亲先后担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1月底,父亲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苦战两个多月后,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1935年8月6日,父亲英勇就义。在自述书上,他写下了无限忠诚:“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那一年,我只有3岁。

  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他希望我像严冬的梅花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斗雪迎霜。我从小被寄养在乡下,18岁以前没有上过学。后来,母亲找到了我,并把我送到烈士子弟学校。几年后,母亲送给我一本书,那是我识字后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着:“梅儿,这本书是你爸爸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言,你要反复地精读,努力地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继承你爸未竟的事业!”这便是父亲的遗作《可爱的中国》。尽管当时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但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党、对革命、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1958年夏天,我到瑞金大学图书室工作,读了许多书,包括《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清贫》等,对父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渐渐地,一个想法在我心里萌生——我要为父亲作传。1986年退休后,我全身心投入到寻访父亲革命足迹的工作中。

  我跑遍了父亲生活和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走访了上千人,写了几百万字笔记。1999年,我创作的《方志敏全传》出版。2006年5月,我完成了《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一书。现在,我正在创作《方志敏和他的战友们》。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父亲在《可爱的中国》中展示的蓝图已变成现实。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有着更美好的明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这一切,我衷心拥护党、感恩党!我虽已年近九旬,但是父亲的故事还要一直讲下去,讲给更多人听。

  (本报记者王丹采访整理)   

  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

  杨靖宇曾孙、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石虎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马铖明

  1940年2月23日,我的曾祖父、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间,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5个昼夜后,终因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几十年来,曾祖父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写进书本,我深受感动和鼓舞。2018年,还是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我,参加了一次“重走抗联路”活动,踏寻曾祖父的战斗足迹。我深深感悟到,正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使他无怨无悔、视死如归。而这种精神,也鼓舞我沿着他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

  2019年8月,我收到多家公司的入职邀请,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思虑再三,我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在曾祖父战斗过的地方书写青春。

  2019年8月底,我来到靖宇县靖宇镇保安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到村里的第一天起,我就包保了11户贫困户共计19人。近两年来,我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也愈发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村民时彦民身患重病,在我的积极协调下,他通过医保报销了90%的医药费,减轻了经济负担;村民姜玉国曾因病致贫,在我的帮扶下,他家住上了新房,还申请了村里的养牛项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我更加坚定了毕业时的选择。

  2019年底,保安村134户239人全部实现脱贫。现在,我们又投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钢架蔬菜大棚等建设项目已经全面铺开……

  保安村4公里外,就是曾祖父牺牲的地点。曾祖父像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我,指引着我,扎根基层,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

  (本报记者李家鼎采访整理)    

  传承好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焦裕禄女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  焦守云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1962年冬天,他来到兰考,当时兰考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父亲带领干部群众总结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大规模栽种泡桐。

  父亲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1966年2月7日,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刊发,全面介绍了父亲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父亲去世已经57年了,但至今仍被大家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在工作中更有干劲——传承好焦裕禄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父亲身上学到“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因为讲感情,父亲笃信“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因为有担当,父亲力行“艰苦奋斗、科学求实”。

  2014年以来,我在全国各地宣讲父亲的故事,累计讲了400多场。我撰写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电影版《我的父亲焦裕禄》也将在今年上映。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更多的群众、年轻人产生共鸣。

  如今,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兰考也越来越美。我和家人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焦裕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本报记者朱佩娴采访整理)    

  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马恒昌之孙、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  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爷爷马恒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马恒昌小组”一直沿用至今的座右铭。

  1949年春,为支援解放战争,爷爷带领原沈阳第五机械厂车工一组,向全厂发出了劳动竞赛倡议。车工小组在生产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红旗,并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爷爷任第一任组长。1950年,爷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马恒昌小组”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根一线、精益求精的主人翁精神,激励着我不断成长。

  1994年,我考进机床厂,两年后随着国企改革,包括我在内的一批工人分流。我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计算机知识。2000年,我重新回到厂里工作。那时,赶上技术设备升级,我自学数控车床编程和操作技术理论,在厂里第一个用上数控机床,工效一下子提高3倍多。2012年,我接过接力棒,担任“马恒昌小组”第十八任组长。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16年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小组承担了制造火箭所需的环焊机传动丝杠丝母的加工任务,但加工完成后没有适合的检测工具。

  我们自制了测量用的环规、样柱等检测工具,并用三坐标测量仪共同检测,加工出的近千套丝杠丝母无一废品、按期交付。

  70多年来,“马恒昌小组”累计实现革新成果1251项,采用先进技术175项,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4名。

  2019年,公司新建了精密制造车间,把所有的设备都交给我们小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将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作为突破口,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郝迎灿采访整理)  

  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时传祥孙女、胜利油田滨南社区退休职工  时新春

  我的爷爷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也是全国劳动模范。他常说“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首都的环卫事业。

  受爷爷的影响,我的叔叔时纯利在环卫战线工作了26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说:“父亲背着粪桶的形象永远留在我心里,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 父母、叔叔叮嘱我最多的,是要踏踏实实工作。17岁那年,我来到胜利油田工作。1999年,随着油田改革,我由锅炉水化验岗位转到环卫绿化队,成为一名环卫工人。

  环卫绿化是个体力活,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多,秋天树叶满地飞,冬天寒风忙铲雪。每当看到小区洁净了、居民满意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爷爷临终前道出自己的心愿:“我干了一辈子清洁工人,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要革新,放下扫把,放下铁锨,实现清运机械化。”作为新一代环卫工人,我带头成立了创新小组,和大家一起编辑《绿化常用知识培训教材》;制作“垃圾捡拾器”等清洁用具,改造垃圾车排污系统;建成有害昆虫标本室,在盐碱地上种植三叶草……这些年,我们用上了道路清扫机、压缩式清运车,一步步实现了爷爷的心愿。

  “辛苦我一人,洁净千万家”,凭着这股精神,我们环卫绿化队成为胜利油田的“标杆队”。2006年,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们个人,也属于奋战在环卫战线上的工友们。

  退休后的我,常常鼓励环卫绿化队的年轻人,希望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当好环卫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本报记者李蕊采访整理)  

  本版责编:苏显龙  季健明  孟思奇  赵晓曦  马  琳  徐雷鹏

  版式设计:张芳曼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