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投运前的最后“守关人” (图)

发布时间:2021-12-08 20:02 | 来源:中工网 2021-12-08 07:56:03 | 查看:447次

“继电保护离线状态自动测试及综合分析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保护装置的数字化分析和处理,还能有效地解放人力,提高调试效率,最大化生产效能。这是我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从业人员接下来要着重突破的难关。”见到盛宏伟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和徒弟们研讨新方案的思绪中,这位国家电网优秀专家人才(技能类)每每谈到专业技术话题,他的眼里就开始放光,和身上那套黑灰色工装形成了鲜明对比。

盛宏伟(右)正在智能联调基地调试设备。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李凡/摄

  “半路出家”成专家

  “沉稳、低调、谦逊,盛工可是我们公司出了名的‘老黄牛’!”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变检公司经理张杰锋竖起大拇指向记者介绍。“其实我属于‘半路出家’。”说起入行故事,盛宏伟自己则笑着用这四个字加以总结,“我本来是学无线电专业的,但因为进公司后刚好碰上电力系统内部分工的重新调整,出于实际工作需要,我被转到继保室成了一名技术员。无线电和继保在专业技术上完全是两码事,这意味着我在工作上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起。”盛宏伟回忆。

  为尽快熟悉继保工作,他白天用心钻研原件调试,晚上继续找来专业书籍熬夜苦学,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盛宏伟很快成为了一名业务骨干,并接连成长为继保班技术主管、班长和工程部主任。在继保专业岗位上,盛宏伟一干就是26年。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以扎实、精细的工作作风扎根现场,先后担任全省首个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工程、首个变电所母差改造工程和特高压换流站检修等重点工程调试项目的负责人,成为了省内继保领域真正的专家人才。

  将克难攻坚转化成技术奉献

  继保属于技术密集专业,从调试到维护需要全过程跟踪,新老技术交替也需要及时跟进,对从业人员不断更新专业技术的能力是一大考验。

  “从传统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的转变,曾让我遭遇工作的瓶颈。”盛宏伟说,随着这些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全面展开,传统认知中的继保技能也面临着迭代升级。

  克服了畏难心理后,盛宏伟以高度的专业自觉投入到新技术的摸索实践中。2011年,省内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验收在即,盛宏伟主动请缨设备验收工作,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带领验收队伍吃住在工地,把每一张图纸、每一项标准吃透,攻克了智能变电站带来的新难题,保障了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功能的实现。

  尽管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给盛宏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而他却乐观地选择与这些疑难杂症“推心置腹”。“所有创新的原动力都来自于要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把自己在解决困难过程中的思考仔细梳理、勤加研究,盛宏伟编写出版了《电网企业一线员工作业一本通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调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第二版)》等行业技术规范性指导用书,为我省电网企业一线员工实施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成功地将智慧攻坚转化成了技术奉献。

  守好“最后一道关口”

  调试检修工作看似重复简单,实则责任重大,盛宏伟一生都浸润于此,自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守好线路投入运行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保证每一根线都不能出错,每一个回路都不能有遗漏。如果这个关口没守好,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端子发生异常都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故障。”

  面对这份几乎是“零容错率”的工作,盛宏伟深感肩上重担。这26年来,他始终把心思用在如何提高保护准确率上。“为了面向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变电站基建和技改工程,在我们的努力争取下,全国送变电行业内首屈一指的智能联调基地投入运行了,这对所有继保职工来说都是好消息。”盛宏伟坦言,过去没有条件,只能在施工现场调试,难免会存在很多误差,有了联调基地之后,通过对智能化二次设备的“工厂化调试”,误差率降了很多,完全可以实现现场“即插即用”的效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光凭一个人也难以保证专业性的细水长流。为了让更多后辈学习自己琢磨了一辈子的继保技能,盛宏伟成为了省电力公司“名师带徒”百位结对名师之一,他所带的徒弟也屡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和各项QC成果荣誉。正是有着像盛宏伟师徒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继保职工兢兢业业的付出,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中将隐患消弭于无形,才有我们今天每个人光明而温暖的用电安全。

  (据浙江工人日报消息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李凡)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