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4 19:17 | 来源:中工网 2018-08-09 15:37:17 | 查看:738次
李红勇在深夜伏案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网重庆4月23日电(记者刘恩黎)“航道整治工作者常年与江河打交道,在家的时间非常少,经常过年都没法回家,妻子称我为家里‘特殊的客人’。”重庆市劳动模范、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工程师李红勇说。
李红勇出生在长江上游的滨江小城——丰都县,枕着汽笛涛声入眠、伴着川江号子长大,在孩提时代就怀揣着做“水手”的梦想。
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李红勇从爆破工做起,30多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与汹滩恶水搏击,致力于开辟安全畅通的黄金水道。
参加工作不久,遇到长江航道云阳鸡扒子河段大滑坡,180万立方米的岩石滑入长江。在这危急时刻,李红勇和同事们一起冲到了最前线,进行现场爆破。
当时水下爆破技术还很落后,施工多采用“裸爆法”,危险大、风险高。在水流湍急的险滩上,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李红勇每天乘坐颠簸的小木船,将比他身体还重的炸药包一次次地投入到翻滚的江水中。
李红勇和同事经过3个枯水季的施工,高质量完成了鸡扒子航道抢险任务,抢险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红勇(左三)在施工现场布置工作(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凭着多年的学习和钻研,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李红勇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为了改善三峡库区航道的通航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李红勇先后承建实施了三峡水库变动回水航道整治工程、三峡库区涪陵至铜罗峡、铜罗峡至娄溪沟航道炸礁等一大批航道整治工程项目。
“十二五”期间,为打通重庆市与四川省之间的水运衔接,李红勇率队溯江而上,先后承担了泸州至重庆、宜宾至泸州航道整治任务。经过整治,宜宾至重庆河段全面建成国家高等级航道,384公里航道从此点亮了航标灯,结束了川江上游航道昼航夜泊的历史。
李红勇和他的团队还注意对成熟技术工艺的总结、提炼和集成,形成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借鉴的技术成果。
2009年10月,他主持编撰的《山区河流水下钻孔爆破施工工法》成为国家级工法;2013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国内河航道整治技术的专利空白。
成绩的背后是无声的付出。多年来,李红勇长期漂泊在外,终日与江涛作伴、以船舶为家,成就了航道事业,却无法关照家人。李红勇家里,有一本妻子和女儿用年历制成的特殊“考勤表”,上面记录着李红勇一年在家里的日子,每当丈夫回家,妻子唐霞就会在日历上画上一个小红圈,一年下来,李红勇全年在家的日子也不过短短的1个来月。
“家里都是靠妻子支撑,我才放心在外工作。等退休后,我要带着家人游遍中国,将曾经的空白涂满幸福的颜色。”李红勇说。
30多年来,李红勇和他的团队共安全使用炸药3000余吨、雷管44万余发,系统整治长江各类滩险80多处。他把人生融进了长江,将爱与智慧献给了母亲河。
李红勇(左一)在施工现场检查装炸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