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荣:一个电力人的25年(图)

发布时间:2021-11-30 21:15 | 来源:中工网 2021-11-30 13:46:36 | 查看:617次

“参加演练的30个客户在规定时间内共降低负荷6654千瓦,达到了预期目标,验证了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执行的有效性。”2021年11月11日,由上海市经信委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开展的2021年四季度及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演练完成,演练的主持人郑庆荣总结了演练成效。

  郑庆荣是国网上海电力客服中心需求侧管理中心主任。“上海的负荷管理工作起步于1996年,那一年我刚进单位。25年来,我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业务精湛的专家,他始终做好需求侧“调度员”,守护上海电网安全运行。

  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需求侧负荷调节作用

  1996年,20岁的郑庆荣成了一名电力人。当时,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市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超出了供电能力。上海市人民政府及当时的上海市电力公司引进了负荷管理的理念,建成了国内首套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用电尖峰时刻调整接入系统客户的可中断负荷。

  此后几年的实践让郑庆荣发现,此举跟拉闸限电措施相比对客户的影响小得多,但他也发现了这套系统的不足:对于接入系统的工业客户而言,当时每年夏季多次限电会打乱生产节奏。而且,由于单次限电从发通知到执行只有30分钟,客户常常来不及调整生产。

  客户的难处牵动着郑庆荣的心。2002至2004年期间,随着接入负荷管理系统客户类型和数量的逐步增加,郑庆荣和同事寻找提升负荷管理能力、降低对客户影响的新思路——引入错峰、避峰手段。这样他们提前两天便可给出计划,便于客户调整生产时间,减少损失。

  2002年12月26日,上海首次试点实施有序用电,郑庆荣坐在指挥台前发布指令。2126个错避峰客户按照事前通知合理调整生产用电,2500个接入系统的客户同步执行系统限电,共削减高峰负荷30万千瓦,试点成功!由此,上海开始逐步形成“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有序用电程序。2004年,郑庆荣编写的上海市有序用电典型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库,在全国推广实施。

  此后,供电能力快速提升,上海用电需求得到满足。2013年以后,上海再未正式实施过有序用电。但是,对郑庆荣来说,编制有序用电方案、组织开展有序用电演练依旧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工作。他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个季度都对系统的主站、终端、基站、信道等进行检查、巡视和维护,保证系统不出任何差错。

  今年10月份,郑庆荣照例完成了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是有序用电工作的原则。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好需求侧负荷调节作用。”他说。

  用更柔性更主动的方式调节用电负荷是他追求的目标

  对上海来说,电网的“紧平衡”依然存在。用更柔性、更主动的方式调节用电负荷,不断降低负荷管理对客户的影响,是郑庆荣追求的目标。

  2014年1至4月,郑庆荣带领同事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收集客户意见,提出将市场化手段引入负荷管理工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客户都自愿参与,这样就能把对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经济补偿等措施鼓励客户自愿降负荷,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成功实施需求响应试点。此后,上海每年都会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实施需求响应,并形成了“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负荷管理机制。

  2019年12月5日,郑庆荣组织开展了国网上海电力迎峰度冬需求响应暨虚拟电厂运营项目试点工作。他站上负荷管理主站的指挥台,以虚拟电厂形式重组碎片化的负荷。“从开展虚拟电厂工作以来,我们不断挖掘可调节负荷资源,楼宇、新能源汽车、5G通信基站等新型主体也接入了负荷管理系统。未来,我们有信心以更灵活的调用方式、更快速的反应保障电网可靠运行。”他说。

  今年“五一”后,郑庆荣又组织开展利用虚拟电厂实现“智慧减碳”的工作,实现依托虚拟电厂储能资源增加夜间用电负荷,实现消纳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负荷管理工作离不开客户的理解和支持。郑庆荣需要与客户频繁沟通,常常一天要打五六十个电话,他的办公桌上常备着大水杯、润喉糖。

  和年轻人一起把负荷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为开展好11月11日这次演练,28岁的汤卓凡在演练前期忙前忙后,一直负责与各区经委和各类客户联系沟通。身为需求侧管理中心目前最年轻的成员,工作3年来,她已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我这身功夫全是师父教的。”汤卓凡说。她的师父就是郑庆荣。

  “只有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上海的负荷管理工作才能越做越好。”作为部门主任和党支部书记,郑庆荣即使日常工作再忙,也从不在培养新人方面吝惜时间和精力。

  2016年,郑庆荣带队完成的创新项目“优能UNION:用电侧负荷交易平台的构建”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2019年,他带队完成的“城市电仓”项目又获得了第五届大赛的金奖。

  “我当年和他们一样,一毕业就从事负荷管理工作。只不过当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可以为年轻人指路了。”郑庆荣说。

  负荷管理工作的技术性较强,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难度更大。每年新入职的员工到需求侧管理中心轮岗时,郑庆荣都会安排课程,为他们讲解有关负荷管理的知识。今年,他将课时扩充到了46节。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负荷管理仍将发挥重要作用。”郑庆荣说,“未来是年轻人的。我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让负荷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据劳动报消息 潘书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