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3 17:33 | 来源:中工网 2021-11-22 07:55:43 | 查看:558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每天晚上6点半左右,36岁的驾驶员王广准时到单位“刷脸”,开始一天的工作。
检查车况,领取清运任务单、防护用品,参加班前会……晚上7点,他和搭档——押运员李彦军,驾驶医疗垃圾清运专用厢式密闭冷藏车缓缓驶出停车楼,前往第一家定点医院,灯火阑珊的街景在后视镜中渐行渐远。
王广是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理中心的清运班班长。这支由驾驶员、押运员等120余人组成的专业队伍,24小时不间断负责北京12个区、130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清运。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考虑到夜班值班人员少、清运压力大,王广主动当起了“夜行者”。
晚上8点,车辆驶进第一家医院的大门后稳稳停下。医疗垃圾清运工作离病毒很近,必须“全副武装”开展消杀。
下车后,王广和李彦军穿戴好医用防护服,佩戴好防护鞋套、双层隔离手套、护目镜和双层防护口罩。两人相互打量检查,还对关键步骤进行了拍摄记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垃圾的贮存、转运、处置等均有严格规定。2003年“非典”时期,王广所在的医废中心就负责过医疗垃圾清运,1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科学化的作业标准。他和同事们均持有清运危险品的从业资格证。
完成消杀的车辆在医疗垃圾暂存处附近停下。此刻,“躺”在纸箱里的医疗垃圾已经在消杀后被密封进了两层的特制垃圾袋内。王广和李彦军再次向这些纸箱喷洒消毒液,边边角角和缝隙也不放过。
消杀完毕,他们打开厢式密闭冷藏车后门,开始搬运垃圾箱。大约半小时后,这家医院的医疗垃圾全部被转移进了车厢。这时,他们的护目镜上已经渗出了一层水珠。垃圾量大时,他们需要1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搬运。
再次消杀后,两人脱下防护装备,将它们扔进车厢内的指定箱子里。这些防护装备只能使用一次。
夜色渐浓,再次消杀车辆后,两人驾车向下一家医院驶去。
这一整套“规定动作”,每到一处医院,就要重复一遍。一晚上下来,他们最少要驾车行驶300公里,完成4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清运,垃圾重量约1吨左右。而这些医疗垃圾最终都会被送到指定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销毁。
通常,一直到早上四五点,王广才能收车。
2009年退伍后,王广来到北京环卫集团成为一名环卫车驾驶员。疫情期间,这段和病毒“亲密”接触的经历,让他愈发感到这份工作的意义——车轮滚滚,他也是首都抗疫的一份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