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益辉:动车轴箱体柔性制造专家

发布时间:2021-11-19 16:12 | 来源:中工网 2021-11-14 11:24:21 | 查看:406次

长期从事动车组、城轨地铁各种车型轴箱体数控加工工作,由他主持的“高速动车轴箱体加工技术与应用”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中车科学技术3项二等奖,先后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管益辉30多年如一日,匠心执着于数控技术,取得了一项项耀眼的成就。他先后荣获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工人先锋、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不久前,他被评为青岛大工匠。

  磨炼成才 中专生终成双料技师

  1991年,管益辉毕业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作为内燃机车专业的中专生,他被分配到四方机厂(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成为了一位机械加工操作工人。管益辉先后学习了车床、钻床、铣床及各种镗床专机加工操作。在那个年代所有加工刀具都要操作者自己手工刃磨,有着“三分技术,七分刀具”的说法。管益辉苦练磨刀技术,掌握了刃磨“绝活”,受到了师傅们的肯定,2002年顺利考取了铣工技师。

  2000年,公司首次引进数控进口设备,管益辉被车间安排学习操作,随着操作时间增长,他对数控知识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业余时间不断学习、钻研,2007年他考取了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成为公司唯一的“双料技师”。

  胸有目标 匠心执着于数控技术

  2004年,伴随着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制造,轴箱体作为连接构架和轮对的高速动车组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也以单机生产工艺的形式同步引进了加工技术。管益辉作为轴箱体加工技术的带头人,全程参与了引进工作。

  2010年,公司从国外整体引进轴箱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成立以管益辉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全面负责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优化创新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轴箱体柔性加工线是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制造领域,如何使生产具有“柔性”,这是一项无法从国外专家处学习到的关键技术。管益辉白天工作学习,晚上做笔记、查资料,与同事们一起经过成百上千次地攻关与试验,基本掌握了该生产线的操作技术,实现了生产线提前投产应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轴箱体柔性制造团队。经过几年的优化创新,公司实现了轴箱体柔性化批量生产,单件加工时间由12小时减少到1.5小时;人员由15人减少至4人;柔性生产线完成的产品由引进时的2种提升至40多种。

  激情创新 突破瓶颈实现国产化

  柔性加工生产线引进后,但是轴箱体装夹工装忽略了轴承孔壁薄易变形的特点,而管益辉却率先想到通过分析轴箱体结构,不断验证装夹方式,将轴承孔由原来的受压状态改变为拉紧状态。新工装装夹方法消除了轴承孔的弹性变形,加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后期的 “复兴号”等动车轴箱体加工工装,全部采用了该结构工装装夹。

  轴箱体曾经很长时间是制约我国高速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时速300公里以上动车铝合金轴箱体依赖进口,公司决定在350公里 “复兴号”动车上应用国产化铸钢分体式轴箱体。分体式是一个全新结构,在轴承孔处分为上、下箱体,在检修更换轮对时,可大大降低检修成本,但该结构加工难度极大。管益辉直接参与了铸钢分体式轴箱体的设计工作,他从利于加工、测量,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提出了分箱结构及定位方式的设计建议。

  期间,管益辉先后完成了分体式轴箱体加工工艺,提高了单体加工精度及重复组装定位精度;完成了分体式轴箱体微变形控制工艺,提高了合体加工精度;设计制作了检测工装分析微变形,提高了分体式轴箱体尺寸稳定性。通过以上创新,实现了时速300公里以上动车组轴箱体的国产化,结束了进口轴箱体的历史。

  (据山东工人报消息 王子枫)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