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5 22:23 | 来源:中工网 2021-11-05 08:15:24 | 查看:547次
20年间1000多次挂上溜索,没误过一个班期,没丢过一封邮件,如今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以“溜索姑娘”云南省乡邮员尼玛拉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信者》将于11月5日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通过对第一位登上万国邮联讲台的乡村女邮递员尼玛拉木的真实事迹进行艺术创作改编,生动呈现了邮递员尼玛拉木为将邮件及时送到藏区群众手中,为架起大山深处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十年如一日溜索跨越澜沧江,行走在香格里拉坎坷邮路上的感人故事。那么尼玛拉木的真实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成为邮递员,走上藏区人民的“心路”
1999年参加工作的尼玛拉木,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的邮递员,也是我国1.6万名步班邮递员中的一员。为了把一封封邮件送到大山深处的千家万户,她要背着15公斤以上的邮包,时而行走在海拔1500米的干热河谷,时而翻越海拔4500米的雪山,每次行程近350公里。
在千沟万壑的投递路上,尼玛拉木首先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穿行在海拔4500米的雪山和1900米的峡谷之间,海拔落差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严寒和30℃高温的变换考验着她的意志和身体。经过谷底时,尼玛拉木汗流浃背。爬上4000多米的雪山后,汗湿未干的衣服转眼又变得冰冷刺骨。
除此之外,尼玛拉木还要“战胜”各种凶猛的动物。在村子里,她曾经被藏獒穷追不舍。躲过了藏獒的追逐,还有更令她恐惧的蛇,但即使尼玛拉木吓得腿软,也只能硬撑着跟蛇兜圈子,屏住呼吸,绕过蛇继续前进。
20年间,尼玛拉木1000多次挂上溜索,没误过一个班期,没丢过一封邮件,投递率100%,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溜索姑娘”。
“信件背到我肩上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尼玛拉木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其中一条邮路需要跨江到对岸。在这条细细的溜索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尤其是雨天溜索太滑刹不住车,尼玛拉木时常会撞在对岸挡墙上,半天爬不起来。但为了乡亲们能收到信件和报刊,她不顾危险,一次又一次乘上溜索过江送信。
不少人看到尼玛拉木溜索的情景,问她“生命和信件哪一个更重要”,尼玛拉木说: “生命重要,信件也重要,一旦信件背到我肩上,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乡村陆续修了桥,通了公路。现在,尼玛拉木送信不用徒步和溜索了,汽车已经可以开进村村寨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藏民的名字大多发音相同,音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这给尼玛拉木的投递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次,尼玛拉木投送一封收件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而村子里有20多个叫“达瓦”的人。她便挨家挨户地问,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牧场草地,才最终找到了收件人。这以后,尼玛拉木经常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乡亲们的亲朋好友都在哪里,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
邮包变快递,“溜索姑娘”的新邮路
随着一座座大桥横跨澜沧江两岸、一条条公路联通乡村,乡亲们出行方便了,网购也慢慢普及。
2019年8月21日,尼玛拉木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尼玛拉木开始学习电商。如今,“溜索姑娘”尼玛拉木已经不再溜索,她正悄然化身“葡萄姑娘”“石榴姑娘”“松茸姑娘”,帮乡亲们直播卖各种土特产品:“我想让可爱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以前送的最多的是信件,现在送的最多的是电商包裹。”
工作室成立以来,尼玛拉木带领迪庆州邮政分公司19名青年骨干,引入了一批当地的扶贫项目和带动力较强的企业,同时引入多家农产品合作社,助力2197件扶贫产品的销售,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难、物流运输难的问题。
如今,尼玛拉木帮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些乡土特产通过邮乐购平台和邮政快递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由于认真努力工作,尼玛拉木先后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