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模范 郑久强(图)

发布时间:2008-10-27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8-16 16:24:14 | 查看:1301次

  1989年,郑久强唐钢技校毕业后,来到一炼钢转炉车间工作,那年他19岁。第一天上班,登上转炉平台,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恶劣的环境一下子打破了他对炼钢的浪漫想象,尤其是那种辐射热,象一支支钢针刺的眼睛和皮肤生疼,还有那飞溅的钢花,不光是五彩缤纷的色彩,稍不小心落到身上,就是一个燎泡。几个月下来,他才慢慢地摸到了一些门道,身边的老师傅对他热心传授技术和炉前老党员那种忘我的工作热情,使他觉得,炼钢的确是个技术活,并暗暗立下了 “学习一流的炼钢技术,做一流的炼钢工人,干出一流的成绩”的志向,从此,他的青春和火红的钢水、飞溅的钢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炼钢厂的炉前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每个炼钢炉前,有一个炉长,四名助手,炉长是技术水平最高的。下面是一助手二助手三助手末,新工人都要从末助手干起,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技术,提升级别,组里的活,他不管份内份外,总是往前干。半年下来,三助手以下的活计都掌握的得心应手了,到入厂一年的时候,就被破格提拔为炼钢二助手。更加激发和坚定了他学好技术,练好本领的信心,不管苦脏累险,他都干在最前面。这种学技术的热情,也感染了老师傅们,他们把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使他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了练观察钢水的温度本领,我一炉一炉地盯,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久后举行的全厂技术大比武时,考十次目测炉温,十次上下不差5度,最准的一次1度不差,在场的许多老师傅都挑起了大拇指。入厂不到四年,他被破格提为炼钢炉长,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炉长。低合金钢是新开发的建筑用钢,对冶炼要求非常严,我们厂用的是6吨转炉,炉子小,成份较难控制,当时全厂的炼成率很低,我带领小组,一遍一遍地试,摸出了一套简单实用操作方法,总结f3纳出了冶炼低合金钢的“5 1 9”操作法。按照这一操作法,我们小组的炼成率一下子提高到9 5%,在全厂推广后,全厂1 6个炼钢小组也的炼成率都超过90%,每年多创效益80多万元,小组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在前

  1999年,一炼钢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淘汰所有的6吨小转炉,全部换成顶底复合吹炼150吨氧气转炉。当时,这是我省容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炼钢设备。厂党委决定,让他们小组炼第一炉钢,仅给了三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他们既激动,又有很大压力。郑久强深知这炉钢的分量,啥也没说,一头扎进了新厂房,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150吨转炉生产的有关资料和规程,不断地寻找机会到其他单位观察类似转炉的生产操作,密切关注操作人员工作时的每一招、每一式,晚上又拿起《炼钢原理趴《炼钢500问》等书本挑灯夜读。那些日子,他把所有预想到的情况一一列出,记了厚厚一本学习笔记。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在原来经验炼钢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炼钢原理和操作方法。6月29日正式开炉,小组有序调试设备、装铁备料。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精心冶炼,第一股钢水滚滚涌出,在场人员举手欢呼,忘情拥抱……

  2003年,河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唐钢的生命线工程——超薄热带生产线建成,它的冶炼技术在钢铁领域是最先进的。领导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就在准备开炉的最关键时刻,他突发高烧,站都来站不稳。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炉长的责任感受驱使着他,拔下输液的针头,始终坚持在现场。工友们找来湿毛巾蒙住头给他降温,领导把一把椅子腾出来让他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一举成功。而他休克在工地上,打针、输液,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共产党员学习知识走在前

  新一钢两座150吨转炉的相继投产,是唐钢冶炼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代化的炼钢生产需要。为了尽快熟练掌握新的炼钢技术,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东北大学冶金专业本科,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撰写了《磁选钢渣在150吨转炉上的应用》和《转炉炼钢的脱硫方法》等论文,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带领助手边操作边讲解,手把手进行传、帮、带。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全组人员的炼钢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人人都能炼出20多种钢,这在整个公司绝无仅有。在每次技术指标评比中,他们组始终名列全厂第一。他们的炉龄由6000炉提高到12000多炉,每年不仅可以节约500多吨的补炉材料,还挤出60多小时的炼钢时间。我在新一钢当炉长时,一块共事的10人中,现在已经有3人当了炉长,两人当了一助手,现在都挑起了全厂炼钢生产的大粱。组里有个职工叫张军,刚来时,干啥事都不太主动。郑久强就反复找他谈心,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手把手教技术。没几年,他从二助手到一助手,现在出去当炉长了,技术非常过硬,有的指标还超过了郑久强小组。有的人笑着说他增养了一个竞争对手,他说:我脸上有光,谁当第一都是唐钢的光荣。由于技术精湛,被公司聘为炼钢操作技能专家,享受高职待遇,工人也能成才,工人也能当专家,这在青年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发了全厂青工学技术长技能的热情。

  共产党员危难之际不退缩

  危难险重任务,是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考验。焊条钢是公司的主打品牌,过去老厂一直沿用小转炉一一模铸冶炼,在大转炉一一连铸工艺生产条件下,能否大批量生产决定着整个公司的前途命运。两个攻关小组三次实验都失败了,这时领导找到了他,让他们小组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时班内有人劝我别接,怕他丢了名声。但他没有推、没有拖,反复研究焊条钢的特性和原理,细心分析了前三次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出了是脱氧过程不合理造成的。在冶炼过程中,运用了“二次脱氧方法”取得成功,正品率达100%。其它如气体保护焊丝钢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攻克难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吨钢成本下降50元,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次冶炼中,他突然发现炉嘴漏水,炉内耐火砖刷刷掉渣。他立刻意识到,炉衬如脱落,把炉体烧穿,漏掉一百多吨的钢水不说,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生死时刻,人命关天。他没有大声张扬,而是尽量让自己镇静下来,告诉大伙停下手中的活,分成两个组,一组搬耐火砖,一组和耐火泥,准备补漏洞。大伙看着他凝重的表情,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时,作为当时在场的唯一的共产党员,他毫不犹豫地扯上一件大衣,让别人给他浇上水,把身子整个裹住,冒着1600多度的高温,对准漏洞把和好的泥扔上去,一次、二次、三次……大衣袖子烤着了,再给他浇上水;脸和手烤出了泡,就一下一下沾凉水,经过40多分钟的战斗,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他也倒下了。大家后来谈起这事,都说,危难之时,还是共产党员经得住考验。

  共产党员名利面前不动摇

  2002年,全国冶金系统炼钢职业技能大赛在唐钢举行,有资格参加的只有全国20多家,有100吨以上大转炉的企业。几轮筛选后,入围的都是技术精英,他有幸作为代表唐钢参赛的唯一选手,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典得全国炼钢状元,同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近几年来,他被公司授予唐钢功臣荣誉称号,多次被公司和上级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1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凭炼钢技术成名了,在唐山周围的一些炼钢企业中也小有名气,有的私企老板找到他,出年薪30多万元聘请我,都被他拒绝了。(本文图片来自:环渤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