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9 17:50 | 来源:中工网 2021-09-29 09:16:00 | 查看:574次
最近几天,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兴泉铁路项目部中心料库主任刘勇,安排好材料的进出库、报验后,利用接触网队需要帮忙的机会到接触网作业队去推梯车。原来在他了解到其他公司因梯车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后,便萌生了能不能改造梯车结构,从而时刻保障使用者安全的想法。
一旦想法有了萌芽,这事儿就刻不容缓。于是刘勇经常去接触网队请教使用梯车的师傅们,梯车在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可能的改进方向,在有了初步设计后,便利用难得的机会,观察使用者的日常使用习惯,现场的特点,仔细查找到底是哪里存在安全隐患,晚上在办公室一遍遍地画着三维图例不断模拟,尝试着制造一种工具能“锁”住梯车安全。
四十出头的刘勇,相貌平平、话语不多,略有点木讷。但一说起机械,谈起电气化,讲到手头的发明,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CAD设计图是夜深人静慢工出细活画出来的,综合加工平台用料少、重量轻、功能齐全,还是拆卸式的,自动预配平台的形象灯箱是光控的特省电……那一刻,他眉头会说话,眼睛放光芒。
刘勇有个“大魔王”的绰号。投身工作的他对自己近乎偏执,每一个材料都要堆放得当,每一项数据都要核实无误,甚至于每一扇门窗都要检查完好。他把料库划分区域,实现网格化,大到高压机柜,小到螺帽垫片数万种设备材料整齐划一、井然有序,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坐在办公室里可以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和库存。
骨子里的偏执让他从一个库管员成长为中心料库主任,变身拥有5个发明专利和4项科研成果的优秀电气工程师。
不回头的偏执是表象,不服输的创新才是他的座右铭。初入铁路,刘勇先到了乌阿线网六段料库,从基础做起。塞外戈壁,风沙走石,风餐露宿很是辛苦,他利用工闲,修整滑轮,为机械上黄油,琢磨发明了煨弯器,工友上工地得心应手,都喜欢这个“小能人”。
2015年9月,在兰渝,他创造出机械化腕臂预配系统,头脑中的风暴从图纸一跃而出,变成腕臂预配的“变形金刚”,“铁砂掌”锯切。2016年,在龙烟,刘勇主导开发机械化腕臂预配流水线,将预配作业的人工降低到5-6人,劳动强度下降30%多,工效提升50%以上。在哈站改,从调试软件、测试数据、装配硬件,到第一组腕臂预配成功。
2017年底,刘勇转战连镇项目部任职。他提出“自动腕臂预配平台”的设想,他依托“刘勇青年蜂巢创新工作室”,一头扎进各类零件、器械和图纸的怀抱。光电脑绘制的3D设计图样就多达数百张,伺服器、传感器、机械手等技术选型更是多达数千种。仅精调一项,刘勇团队就历经3000多次,这3000多次的尝试是他不服输的真实写照。
刘勇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而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作为工匠团队的领头人,业余时间,刘勇和队员一起学习,自己购买网课先将知识点消化,再结合三维动态图做成课件给大家培训。他还自己制作出安全知识视频教程,对如何安全作业作出示范。在大家眼中,他什么都会,什么都行。
在刘勇眼里,项目既是工作地点,也是另外一个家,身边的同事,既是工作伙伴,也是家人。他说得少,做得多,工作上相互扶持,学习上相伴而行,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没有干不好的项目。
从劳务工到“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一个脚印都是刘勇深深的痕迹。料库是他的天地,螺帽垫片、角钢废料是他的伙伴,拼凑理想,探索无限,创新不止。(赵琪)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