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3 13:46 | 来源:中工网 2021-09-03 08:38:22 | 查看:602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丛民 通讯员 董卫强 马小川 孙愿
在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焊接车间,“核电工匠标兵”陈刚神情专注,右手中的焊枪发出的蓝光,穿过飘散的烟尘,左手则熟练地抚摸着平滑的焊接部位。这个简单的动作,他重复了28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陈刚最喜欢的一本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执着于信念的崇高人格不仅令他称赞和敬仰,而且使他对如何奋力拼搏有了更深的思考。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焊接项目负责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焊接技术握手中
1993年,年仅17岁的陈刚穿着一身崭新的工装来到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工,从此开始了“舞弄焊花”的生涯。虽然这个岗位又脏又累,陈刚却十分珍惜。他始终牢记师傅“干一行、精一行,人生一定会出彩”的嘱托,坚持将平凡岗位的工作当作人生修行。
从焊工、班长到技术员,从焊接质检员到质检师,从场外冲灰管道安装到项目部焊接质检工作,陈刚通过刻苦训练,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各种发电厂所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操作技能,学习了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手法。1998年,在公司的焊接技术比武活动中,他崭露头角,被评为公司优秀焊工技术能手。2000年6月,陈刚在公司第九届焊工技术比武摘得桂冠。同年10月,他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焊工比赛,取得了总分第一名和青工组第一名的佳绩。
年轻的陈刚并没有“枕”在功劳簿上。2005年,在黄岛项目部2×660兆瓦超临界机组水冷壁与中部联箱的焊接过程中,由于水冷壁管座铸造管弯头过于短小,相互交错,间隙狭小,不易操作,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陈刚翻阅各种资料,和其他焊接专业人员一起研究讨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顺序和操作手法,及时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成功确保该项目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99.3%,得到了业主、监理高度一致认可,黄岛电厂也由此被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评为2008年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质量工艺装心中
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卓越的精品工程。如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对焊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焊接技术质量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为此陈刚努力学习焊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满足现场焊接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的需要。时任检测中心项目负责人的他深知:“焊工培训工作是保证现场焊接质量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合格的焊工和过硬的技术,才能焊接出优良的产品。”
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可预测因素,做好现场监督检查是保证焊接质量又一个重要环节。陈刚深入每一个施工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着重加强现场焊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每天到现场,他及时了解施工情况,检查焊接工艺和措施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生的焊接技术、质量、材料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除此之外,他对整个电厂建设的焊接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监控,认真把好对口、焊接、热处理等工序。
在质量验收方面,他还要求严格按照焊接质量三、四级验收制度,做到硬件、软件都要过关。按照工序质量检验程序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每天认真检查,各个系统每道焊接完毕后及时组织验收,整个验收过程严格细致,决不放过一个焊接缺陷。
工匠精神传承中
传承,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的陈刚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习榜样、追赶榜样、超越榜样”的热潮。陈刚认真做好焊前培训工作,对一些特殊项目施工前,专门制作出和现场实际位置相同的焊接模拟试架,亲自模拟练习,总结出行之有效焊接操作要领,指导焊工切实掌握,提高焊工的操作水平,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焊接质量。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生产一线,陈刚把个人梦与电建梦紧紧地焊接在一起,与所有产业工人一起,走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路上,用汗水创造幸福,以奋斗彰显担当。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