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3 19:40 | 来源:中工网 2021-07-23 14:07:0 | 查看:1051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冯晓玲 陈巨梅
炎炎7月,走进新疆芳婷针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芳婷公司)针织厂成衣车间,缝纫机的嗡鸣声和滚滚热气扑面而来。虽然加装了风扇,但天气炎热,刚一进去,汗还是立刻冒了出来。
在整齐排列的上百台缝纫机前,女工的双手在缝纫机上像弹钢琴一样上下翻飞,丝毫没有受到炎热气浪的影响。
陈卫芬在岗位上忙碌。摄影:冯晓玲
见到陈卫芬时,她正在熟练地操作缝纫机,为衣服加领边,尽管额头的汗水不停往下流,但依然不影响她手中的活儿,不到两分钟,一件衣服的领子就加好了。
“每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都是精细活,不仅要眼明手快,还需要精湛的技艺。陈卫芬在这方面干得非常好,不仅速度快,质量也非常高,而这只是她诸多‘本事’中的一个。”芳婷公司针织厂副厂长李刚告诉记者:“完成一件成衣,有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开袋、缝线、上袖、裙边、领子、下摆……几十道工序没有一道能难倒她。无论哪个岗位,她都可以顶上去,是车间里名副其实的‘全能标兵’。”
19岁进厂工作,2004年8月入党,在普通的缝纫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陈卫芬将自已的芳华融入一针一线,用密密的针脚缝制幸福,缝制了新时代纺织工人的美好。她先后荣获2020年度兵团巾帼建功标兵、师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兵团优秀共产党员……
练就一身本领
1991年,19岁的陈卫芬通过招工来到芳婷针织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缝纫工。从一张白纸开始,她努力学习服装裁剪、缝纫知识和技术。
刚进厂,陈卫芬对缝纫一窍不通,为了掌握好每一项技能,她虚心跟师傅学加边、压脚、合缝,调整缝纫机跳帧等,别人每天练习4小时,她练习8小时。为了匝直布块线条,她仔细琢磨师傅的手法,经常把这个动作重复上百次,上千次,纤细的手指被一个个针线拉出长长的口子,仍坚持练;血丝渗出来了,贴上胶带,她咬着牙坚持练。
个子不高、一说话就笑的陈卫芬回忆起当年进厂的学习经历,眼中充满了光亮:“尤其是刚开始学踩缝纫机的时候,手被针扎到那是家常便饭的事,稍稍包扎一下就继续工作。”
虽然工作又累又苦,但陈卫芬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学苦练,不信铁杵不成针。渐渐地,僵硬的手指灵活了,针线在她手中变成了欢快跳动的音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使她脱颖而出,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很快就适应了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卫芬从“小白”成长为了“大拿”,能够独立操作十多种缝制设备,真正成为了“全能冠军”。连续多年,陈卫芬均以班组第一的出活量,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并在公司举办的各类劳动竞赛、操作大比武中多次荣获技术标兵。
由于操作技能突出,车间把样品制作的任务交给了她,先行先试、形成标准后再指导大家生产。面对这块硬骨头,陈卫芬悉心研究工艺和面料,摸索总结规律、技巧,探寻最优化的生产方法,提出更合理的工艺流程。
“当年我记得是要生产一款莫代尔面料的内衣,莫代尔料子很软很容易卷边,当时陈卫芬就想了个办法,自己研究了一个工具,就是一个铁片,安在龙头里面,压住了布料,让布料能顺进去,后来这个方法就在我们厂推广了。”成衣车间质检员许艳说。
关键时刻自我加压
“疫情大考,一线党员带头坚守岗位,拿出了经得起党组织检验的实绩。”7月18日,芳婷针织厂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丁林喜说起去年生产隔离服的经历,长长吁了一口气。
作为党员,陈卫芬更是自我加压,每天要求自己完成定额任务的150%到200%。“我是党员,就要多扛事、多担当、多奉献,当时订单任务紧、关系重大,我们必须顶上去。”虽然时隔一年多,但每每提及那段经历,陈卫芬仍然激动不已。
时间回到去年2月4日,当接到厂里复工生产隔离服的通知,陈卫芬第一时间赶回厂里,和车间的姐妹们开始了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
“每一套隔离服的制作时间约10分钟,成衣车间工人最多一天生产2000套。”李刚说。由于一线缝纫工没有全部到岗,为了确保生产流水线畅通,产品快进快出,陈卫芬一个人在拷克合帽缝、制作衣片、上帽松紧、平车上拉链等几个工种来回调换。
“这对于一线缝纫工来说,影响的不仅是产量,还有工资收入,但她没有丝毫怨言。从机台到裁剪车前领衣片,短短的几米路,为了节省时间,她经常是一路快跑。”李刚说,就这样还不忘给姐妹们带活儿,和他们相互加油鼓劲。
去年2月24日,隔离服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陈卫芬的出勤率100%,质量100%,多工种平均产量完成定额指标120%,仅上帽松紧这一工种每天就可完成120扎,完成定额产量的200%。
在去年和今年公司举办的首季开门红和大干百天劳动竞赛中,陈卫芬均以产质量最高、各项考核指标完成的最好获得操作技能标兵。竞赛中,仅加边一项工种就完成定额产量的350%。
像一只永不停歇的梭子
在岗三十年,陈卫芬手把手地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如今,最早跟着陈卫芬学习的小徒弟,也已经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
“我已经进厂十几年了,是陈卫芬的徒弟。我那时候手很笨,一天能废掉一桶料,我师父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我,我特别感动。”成衣车间缝纫工李美霞说。
“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也是师父耐心教了很多遍才慢慢入门,所以我特别理解她们。”陈卫芬说。
分给工作的时间多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陈卫芬不是没有内疚,但工作所需,让她不得不分出更多的精力给她所热爱的事业。
“她就像一只永不停歇的梭子,编织着美好的梦想,用自己火热的青春谱写出着优美动人的纺织赞歌。”李刚说,在陈卫芬身上能看到,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劲头,一颗不变的初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