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袁隆平未竟事业 矢志强农兴农(图)

发布时间:2021-05-23 21:08 | 来源:湖南日报 2021年05月23日 第03版 | 查看:893次


5月22日下午,袁隆平院士的灵车经过省农科院家属区,群众痛哭送别。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立亮 辜鹏博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余蓉 王铭俊 周阳乐 陈昂昂 肖军

  大地静默,目送她的赤子远行;禾穗低首,渴望他的再次轻抚。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长沙与世长辞。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社会各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在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哀悼之情。大家纷纷表示:缅怀院士,更要牢记院士的嘱托,不负院士的期待,完成院士未竟的事业。

  “袁老先生,一路走好!”

  5月22日的长沙,细雨凄迷。下午3时,湘雅医院的路边聚集了不少闻讯赶来送行的市民,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

  在医院大门口的广场一角,摆满了市民们悼念的鲜花,其中不少是外地网友托外卖小哥送来的。还有市民送上了3束鲜嫩的水稻,“袁老先生,一路走好”“国士无双,先生千古”……卡片上的缅怀,让人泪目。

  下午4时,载着袁隆平院士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袁爷爷,一路走好!”市民们齐声高喊着,一路小跑追赶,送袁老最后一程。道路的另一旁,车辆静止,喇叭齐鸣,向这位共和国英雄致敬。

  下午4时50分左右,灵车抵达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里是袁老毕生奋斗的阵地,也是他的“家”。“家人”们早已静默于雨中,“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的横幅诉说着深深的悲痛。车辆缓缓行进,大家一路相随,悲声痛呼“袁老师,我们怀念您!”

  为袁老理发18年的理发师曹小平,听闻噩耗几度哽咽:“我一直在等着他回来,我还想再为他理发。”

  下午5时30分许,灵车抵达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殡仪馆大门外,不少手持鲜花的市民已经在小雨中等候许久。

  杨先生从怀化专程乘高铁赶来。他说:“我和家人们都很尊敬他,也很想念他,我特意来送他一程。”

  南京的夏女士从长沙花店网购了一束花,请花店工作人员送到殡仪馆。她在卡片上写道:“几十年来,之所以能吃饱饭,是因为袁爷爷!”

  “未竟事业,我们来接力!”

  “袁隆平院士是我们‘三农’工作者永远的丰碑。”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曹英华说,袁隆平院士多次为“三农”问题发声,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湖南“三农”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去年委员读书活动期间,袁隆平院士还专门录制了视频,寄语我们要多读好书,读有益的书。”曹英华说,“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未竟事业,我们来接力!我们将继承袁隆平院士的遗愿,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三农’事业发展,拼搏前行、努力奋进。”

  “今天,我在病房里送了袁老师最后一程,虽然非常悲痛,但看到老人安详离去的样子,又感到一些欣慰。”省政协委员、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颜卫彬回忆说,自己在隆平高科工作时,袁隆平交待最多的是在全球发展杂交水稻的事情,对派出海外的专家们关照有加。他曾动情地说“只有全球的粮食都安全了,中国的粮食才会真正安全”。

  “大树虽倒,浓荫满地。祝老爷子一路走好。”5月22日13时43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启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在人生规划、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邓启云都得到袁隆平院士的指导。“我们要努力扛起袁老师的旗帜,把杂交水稻事业发扬光大。”邓启云说,抓住杂交水稻基础理论技术研究的前沿,同时做好产业化推广,努力保持袁老师开创的杂交水稻国际领先地位,是追随袁老师的弟子们肩上的重要职责。

  在省农科院的院子里,袁隆平家门口有一片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建武介绍,他们每年总会把最新的品种种在这块田里。“袁老师上午来看,下午也来看,特别是8至9月期间,稻子抽穗时,无论多热,他都会亲自下田。”

  李建武表示,袁老师对工作严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人,“他的情怀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袁院士引领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影响和带出了一班过硬的科研队伍。”隆平高科副总裁、杂交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深情回忆。

  1993年,杨远柱从常规稻育种转向杂交水稻育种,选育的第一个两用核不育系失败。在他深感失落迷惘的时候,袁隆平前来为他鼓劲,并下到试验田里找原因,肯定了技术路线和科研方向。“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得到袁院士指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杨远柱说。

  听闻袁隆平去世消息的时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亲录正在外地开会。“听闻消息,整个会场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许多人都默默掉眼泪,我也深感悲痛。”林亲录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在筹建和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袁隆平的大力支持。“袁老生前曾跟我们约定:他们负责通过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我们负责稻谷产后加工技术研究,实现稻谷增值,共同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林亲录说,虽然斯人已逝,但我们一定牢记他老人家的嘱托,捍卫祖国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的手上。

  “牢记教诲,誓强农兴农!”

  “巨星陨落,我们深感悲痛。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是湖南农大师生永远尊敬的‘袁校长’‘袁老师’。我们将牢记教诲,誓强农兴农!”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说,袁隆平院士是湖南农大的名誉校长,他寄语学校师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八字箴言,将永远铭刻在师生们心中。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努力完成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未竟事业。

  袁隆平院士曾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安江农校工作生活了37年,杂交水稻正是从这里发源并走向世界。在该校,有很多退休老教师曾是袁隆平院士的学生、同事。在他们心中,袁隆平院士亦师亦友,赤子其人。

  81岁的徐花园是袁隆平的学生,跟着他学习了一年遗传育种课程。徐花园回忆,袁老师上课喜欢背着手,讲到动情处,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经常蹭上满背的粉笔灰。每次上完课,必定会带着学生们下田采集水稻标本,弄了一脚的泥巴也满不在乎。

  “上午我们的校友还去医院探视了袁老,我们多么盼望他能挺过这个难关啊。然而此刻我们却不得不说:袁老,一路走好。”湖南大学校友办林可老师悲痛地说。

  2014年,省农科院与湖南大学联合组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袁隆平亲自揭牌,并一直关心支持学院的发展。林可回忆,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后,湖大学子前去看望,他勉励大家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袁老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相信,他在湖大人心中播下的种子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在一次国际稻作论坛上,我作为志愿者接待了袁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祝海峻回忆说,论坛现场,袁隆平院士以一口流利的英文,滔滔不绝向世界“推销”杂交水稻,也打开了他投身农业研究,矢志强农兴农的梦想之门。

  “袁老一生都在追梦、逐梦、圆梦,我能够多年来不断‘追星’,走近袁老,跟随他的脚步去探索水稻高产,去为‘三农’做一点事情是我的幸运。”祝海峻表示,袁老走了,但我的“追星”之路不会停止。我将按他的要求做个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到“三农”工作中建功立业。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赓续未竟事业 矢志强农兴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