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0 17:07 | 来源:中工网 2021-05-17 15:33:00 | 查看:552次
精密的数控机床,精致的工装夹具,精细的工艺流程,精美的时尚眼镜,这是走进三联公司叶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第一印象。自1997年入职上海三联集团眼镜光学中心,叶菁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一副副精美的眼镜诞生背后,是“手上一份功,案头十年功”的不懈努力。从业24年,她获得过五次上海市验光配镜技能大赛高级定配工组第一名,所在班组也成为上海市眼镜行业中的领军团队。美丽的匠心之花,结出了丰硕成果。
从“门外汉”到定配专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今在业内颇有名气的眼镜定配专家叶菁,并不是科班出身。1997年进入上海三联集团眼镜光学中心之前,叶菁学习的专业是会计。叶菁向记者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前台、仓库、统计、镀膜、检验,做过不少岗位。”初入三联眼镜光学中心,叶菁对关于眼镜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她都虚心向师傅请教,多看、多听、多学,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我从小就十分喜欢做手工,小饰品、小物件,但凡能上手自制的总想去试一试。也可能是因为这份兴趣,逐渐进入了眼镜定配的技术领域。”
2004年,凭着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叶菁来到了眼镜定配加工的核心地带成品割边车间工作。割边工作是项技术活,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做好割边工作,她自学手工割边、装配规范和技巧,以细心和谨慎努力使每道工序都做得完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镜片割边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三联公司专门采购了两台国际高端数控机床,为完全掌握这些全外文操作系统新型机床的使用诀窍,叶菁带领班组连续攻关了近两年。在车间里有一本详细记录了该机床技能特性、操作方法的手抄小本子,汇聚了团队的智慧结晶,为班组工艺提升奠定了实打实的基础。
“没有叶菁配不上的镜片”是同事对她的极高评价,也成就了这位行业内首屈一指的眼镜定配专家。
顾客啧啧称奇
眼镜的制作环环相扣,为镜框配镜片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是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硬核”功夫。特别是要将已经成型的镜片再利用到新的镜架上的“代割边”业务,更是费时费力。不仅要考虑顾客原来的瞳距等数据需要保持不变,镜片尺寸也只能靠手工去做。
车间角落里,有一个小型的操作台摆满了各式小工具,不少工具看上早已有些年头,这也是叶菁常工作的地方。为了满足顾客特殊眼镜定配的需求,她首先对旧眼镜进行数据采集,再根据数据要求进行手工画样,最后开始一点一点打磨比对。手工打磨要求制作者有过硬的手上功夫,要将镜片的大小、厚薄、尖边的走向都考虑进去,可谓手上一份功,案头十年功。
有一次,一位双眼近视度数都有1000度左右的学生顾客,来门店定制了一副渐进多焦镜片,取镜后一周总觉得视近物模糊,最终只能带到割边车间来进行矫配。叶菁根据她的佩戴习惯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番微调,顾客佩戴后感觉看近看远都非常清晰,对叶菁的技术啧啧称赞。
“还屈光不正患者一个清亮的新世界。”这是班组成员的共同心愿,而实现这个心愿需要有情怀的人。叶菁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将配镜技术的工艺精髓和技术诀窍传授给班组成员。在学习分享中,班组成员传承并升华了三联眼镜加工核心技术,不仅都拥有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而且在上海市举办的行业大比武中屡屡夺冠,人人成为业界小专家。 (据《劳动报》报道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摄影 贡俊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