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1 16:09 | 来源:京报网 2021-04-19 09:42 | 查看:1197次
2021年4月17日22时26分,89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亲传弟子杜近芳因病与世长辞。随着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奠基者“李、袁、叶、杜”四大头牌的全部离去,一个时代也宣告落幕。正如杜近芳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生于乱世,长于治世,成于盛世,流传后世。”她一辈子活在京剧里的传奇人生,以及她为京剧艺术所做出的贡献,将会流传后世,千古长存。
杜近芳与李少春演出《白毛女》
传奇一生
拜师王瑶卿梅兰芳,从孤儿成为头牌
杜近芳原名陈玉华,1932年生于北京,原本是孤儿,生下来被送到唱戏的陈喜光家。后来陈家败落,家境贫寒,她被卖给靠抚养小孩唱戏赚钱的杜菊初,艰苦度日。1949年秋,李少春、袁世海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来沪献艺。杜近芳因为扮相酷似梅兰芳,被选中与李少春同台,在《野猪林》中扮演林娘子。演出火爆,杜近芳也由此在上海滩实现了“挑帘红”。
杜近芳的身世坎坷,但在艺术道路上则是个幸运儿。她是王瑶卿的关门弟子,王瑶卿人称“通天教主”,四大名旦都曾向他请教。杜近芳还跟随梅兰芳艺术声腔的主要创作者王少卿学艺,并接受荀派音乐唱腔创始人周昌泰的指导。这些都是她学艺的根基,是她艺术创造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1949年,16岁的杜近芳拜梅兰芳为师。加入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后,她长期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同台合作,世称“李、袁、叶、杜”四大头牌。周恩来总理常常为她演的戏出谋划策,田汉、欧阳予倩给她写剧本;郭沫若、老舍、曹禺同她谈文论艺、亦师亦友。
在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杜近芳除了整理上演许多传统戏以外,还创演了《白蛇传》《柳荫记》《谢瑶环》《桃花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出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戏,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
她收的十几位弟子中,最大的73岁,最小的24岁,学生都有三代。年近九旬的杜近芳依然为京剧艺术无私奉献着,这两年她又收了四个学生。她曾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能做点什么呢?我要把前辈传给我的京剧艺术、我的艺术人生经验传下去、留下来。所以,我要教她们,直到教不动为止。”
杜近芳与弟子窦晓璇
友人追忆
叶金援:病榻上依然关心《嫦娥奔月》复排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金援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北京京剧院复排的《嫦娥奔月》正是由杜近芳担任艺术顾问、杜近芳弟子窦晓璇主演的梅兰芳晚期创作剧目。“杜近芳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住在医院,但一直关心着剧目,并且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叶金援伤感道,“听到杜近芳老师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悲痛,也非常惋惜。五年前也是在4月,梅葆玖老师离我们而去。两位梅派艺术的掌门人、最佳传承人都离我们而去,这是京剧艺术、梅派艺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后人除了缅怀两位艺术家,应该更好地坚守在京剧这块阵地上,把他们的艺术和精神品德传承下去,为我们今天的时代多做贡献!”
叶金援多年来在梅兰芳艺术基金会担当职务,和梅葆玖先生生前接触很多,对梅派艺术活动也参与很多。“当年每次活动都能见到葆玖老师和杜近芳老师,他们两个人见面非常亲切。虽然杜近芳老师比梅葆玖老师大两岁,但她管梅葆玖老师叫‘九哥’。”梅葆玖曾对叶金援说:“我父亲收了这么多弟子,最看好的男旦传人是李世芳,女弟子里是言慧珠和杜近芳。但李世芳和言慧珠走得都比较早,传承梅派艺术的重担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的身上,杜近芳老师也有很多建树和创新,她遵照我父亲‘移步不换形’的守正创新精神,为梅派艺术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
叶金援非常敬佩杜近芳的艺术和为人:“我跟杜近芳老师相识多年,我的伯父叶盛兰、我父亲叶盛长,当年跟杜近芳老师都在国家京剧院。六七十年代,杜近芳老师从中国京剧院调到北京京剧团,参加了《杜鹃山》剧组的创建。当时我们还到革命圣地去体验生活,边考察边劳动还进行慰问演出。当年,我跟杜近芳老师合演《红灯记》,我当时心里非常忐忑,因为我觉得自己资历尚浅,跟这么大的艺术家一起演出,心里很不踏实,但杜近芳老师对年轻演员非常提携和鼓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众多弟子,她把自己从王瑶卿、梅兰芳那里学到的艺术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无私的传给下一代。”在叶金援看来,杜近芳生活中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坦白率真,毫无虚假,“她和梅葆玖先生都继承了梅兰芳先生身上那种谦和中正平和的态度,不但在艺术上守正规范,在生活中也是坦诚亲切,是真正的大艺术家。”
郭宝昌:杜近芳是我心目中的京剧女皇
著名导演、作家郭宝昌对杜近芳非常崇拜,他说:“杜近芳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京剧女皇。我从14岁开始听杜近芳老师的戏,第一出听的是《玉堂春》,在西单的老长安。我们当时还都争着抢着去看杜近芳老师的《谢瑶环》,这个戏在那个时代出现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时我们对杜近芳老师最崇拜的是,她没有死按着一个派别走,而是创了杜派,这是非常非常难的!杜派的特点就是:用女人诠释了女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是男人学女人,然后人们再去学男人怎么学女人,绕了一个圈,而杜近芳老师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创新。创新多么难啊,杜近芳老师在千难万险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太了不起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
付佳:不忘恩师情 继续传承京剧艺术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付佳2015年拜师杜近芳,近年来一直跟随杜老师学艺。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拜师第一年,杜老师就教给她经典代表作全本《白蛇传》。“这出戏的难度非常大,有文有武,唱功要到位。当时快要过年了,我打电话给杜老师,给她提前拜年,告诉她我回家过完年就马上去看她。但没想到杜老师跟我说:‘你别回家过年啦,这个戏五月份就要演出了,没有时间过年了。你别过年了,我也别过年了,你每天来我家里,咱们两个人利用过年这些天好好弄弄戏!’”这让付佳特别吃惊,中国人都很重视春节,但在杜老师眼里,一切节日都不重要,戏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付佳天天去杜老师家里学戏。每天很早到她家,然后学整整一天,有几次都学到晚上12点多才从杜老师家里出来。学了一个多月,杜近芳又对付佳说:“你也别回家住了,就住在我家里,每天在我这儿简单吃点东西,咱们抓紧时间把这个戏拿下来!”
杜近芳给学生做示范
付佳感动道:“杜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身体不是特别好,但她说起戏来特别忘我投入。说一个戏的时候,还会讲到其他戏的很多知识要点,内容量特别大。她一说起戏来,两三个小时一口水不喝,有时连吃饭也忘了。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腿也不太好,我都不忍心让她总给我做示范,但她特别认真敬业,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字、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脚步,全部都要从头到尾示范给我看,告诉我什么地方该怎样用力,什么地方该怎样表演。示范完了,老师坐下来看我演,然后再给我挑问题,排练也跟正式演出一个样,标准要求一点不能差。”
杜近芳对艺术严格要求,对学生们的生活却特别关心,经常主动给学生们打电话嘘寒问暖,让大家心里都特别温暖。即使这两年得知自己的病情,她也非常坚强,还安慰大家不用担心。直到报病危,说话已然不清楚了,但她还是想跟学生们说话,那种时刻让付佳心里就特别难过。付佳说:“师傅的离去,意味着这一代老艺术家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拼尽全力,把最珍贵的艺术留了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精髓传承下去,不辜负老师这么多年对我们的培养。”
4月23日,杜近芳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