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3图)

发布时间:2021-04-05 16:3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5日 05版 | 查看:1009次

“香港百年 历史光影”摄影展在香港展出。新华社发

港珠澳大桥的连通,实现了一桥连三地,一日游三城的日常生活。新华社发

维港两岸的香港景色,从小渔村到繁华都市,香港的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新华社发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世界各国的目光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充满政治智慧的构想,在香港落地生根。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一国两制”再开新篇。

  香江奔流、濠江潮涌,滔滔江水日夜不息,见证了回归20多年来香港、澳门的发展历程——港澳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港澳居民享有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稳固,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带领港澳同胞同心奋发作为,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增添了有力注脚。

回归:千秋功业 彪炳史册

  香港、澳门的近代百年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陷于殖民统治之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对香港、澳门问题,中国共产党态度非常明确:香港、澳门是中国领土,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带来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良机。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胆略,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正式通知英方,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看到中方收回香港态度坚决,英方又提出“主权换治权”。

  面对英方无理要求,邓小平果断回击:“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从1982年9月到1983年6月,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中英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前后22轮的谈判,大到管治权、驻军权,小到回归仪式上中国国旗升起的时间,每一点都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决心。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48秒,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缓缓降下。7月1日0时0分0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从此重归祖国怀抱,开启“一国两制”的新纪元。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0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

  香港、澳门的回归,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化为现实,千秋功业,彪炳史册。

实践:“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回忆起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把国旗升起的一刻,称为“人生最难忘的时刻”。担起光荣使命的他勉励自己:“落实‘一国两制’,是历史性的,只可以成功,不可以失败。”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一国两制”,“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港澳的繁荣发展从来都与祖国密切相关。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央政府对港澳疫情十分关切,全力支持其抗击疫情。在内地抗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仍第一时间协调大批口罩等防疫物资到港澳,派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并支持香港建成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方舱医院。国产新冠疫苗研发后,中央政府积极协调疫苗供港,截至3月31日,已有30余万香港居民接种了国产科兴疫苗。

  中央始终如一的关切和支持,是港澳战胜困难的最大底气。一位香港90后青年这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就想说句谢谢,无条件支持我们,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就是为什么叫祖国。”

  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仍在探索中前进,必须不断应对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在外部势力干预下,法治被严重冲击,社会稳定遭遇破坏,经济民生受到重创,“一国两制”底线面临挑战。中央果断出手,拨乱反正。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即日公布实施。国安立法,香江安澜,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多以来,街头黑暴遁形,外部势力被有效震慑,香港社会恢复安宁与繁荣。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3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订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作出系统修改和完善。中央一系列重大举措,堵塞了香港现行选举制度漏洞,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宪制保障。

  习近平主席强调,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为维护香港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经历了由乱及治的一年,香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爱国爱港的力量越发强大。近日,在爱国爱港团体发起的“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 落实爱国者治港”签名活动中,已有逾238万香港市民署名。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是民心所向,已成为香港社会各界共识,香港正沿着“一国两制”的正确路线重新出发。

逐梦:融入国家大局 描画美好未来

  回归,对香港和澳门来说,不仅是崭新的一页,更是机遇所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香港和澳门背靠祖国,发挥优势,与祖国彼此成就。

  改革开放40年里,港澳作为国际连通内地的门户和内地与全球接轨的桥梁,把握历史机遇,持续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两年间,亮点纷呈:从沪港通、深港通开通扩容,到“一桥(港珠澳大桥)一铁(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从港深合作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到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从港澳律师大湾区执业到香港7所大学挺进大湾区办学……一个世界级活力湾区雏形显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只用了一个晚上,我就下定决心回国创业。选择在深圳起步,最主要的原因是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35岁的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港藉青年明伟杰说。

  2018年,明伟杰结束国外的博士后工作,选择回国到暨南大学任教并创办企业。创业三年,他看到了大湾区的无限潜力。“我有信心,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对于三地青年而言,我们要增强自身的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作贡献,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是这张蓝图重要的一部分。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港澳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科创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为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育机赋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迈进发展新阶段,局面已然打开,迎来万象更新。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筑牢“一国”底线、发挥“两制”活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的空间更大,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更强,“一国两制”必将行稳致远,香港、澳门的未来必将灿烂辉煌。

  (本报记者 安胜蓝)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