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5 18:2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9-17 02版 | 查看:2269次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反抗外敌侵略的英勇斗争,却始终未能摆脱屡战屡败的悲惨命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由于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根本保证,中国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积极推动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华民族空前的生存危机,同时也促成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顺应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声,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筑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血肉长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达了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中国共产党与主张抗日的第19路军签订反蒋抗日停战协定、参与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率先在东北尝试运用抗日联合战线的策略开展抗日斗争,使辽阔的白山黑水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直接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战场。
1935年华北事变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为抗日救国神圣事业而奋斗,并领导发动了“一二·九”爱国抗日运动。在随后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1936年间,中共中央逐步实现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并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宣告结束。1937年年初,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成为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义举和全国军民的抗日浪潮,汇成推动国民党走向抗日的历史洪流。面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民党最终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由妥协转趋强硬。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开始采取联共抗日的政策。“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对中共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从而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政治前提
国民党和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重要的两支政治力量。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危急关头,抗日救国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政治目标,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以各种形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全国抗战时期,国共双方都以抗日为重。国民党虽然曾三度掀起反共高潮,但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始终未敢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战争;中国共产党更是始终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坚持国共长期合作,采取有限的政治和军事对抗遏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国共长期合作成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政治前提。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最终取得彻底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国土上驱逐出去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英雄史诗。
三、国共两党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协力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没有统一的政治纲领,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但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主导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形成两个战场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共同抗日的战略格局。这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显著特点。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主战场的地位虽然逐渐为敌后战场所取代,但是在抗击和牵制日军,从战略上支持和配合敌后战场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局部反攻与敌后战场全面反攻互相配合,成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击。但是,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来看,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政策上的偏差,使其实力和影响与日俱损,正面战场无法独立完成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历史重任。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即是明证。
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到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击侵华日军的主战场,抗击着58%到75%不等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从1938年10月到1942年11月,华北各敌后根据地遭受日军“扫荡”的时间合计为2430天,平均每两天就有3块根据地遭受日军“扫荡”。虽然“扫荡”和反“扫荡”每一次投入的兵力,可能没有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进行22次会战时多,但是,就战争的强度、密度和艰苦性、残酷性,以及其辐射区域、人员伤亡、物资损耗同战果、影响等的性价比来说,丝毫也不逊色于前者。
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中共敌后游击战的特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时时刻刻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是战略的而不是战役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场特殊的战略大会战。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与正面战场相互依存共同抗敌的战略格局,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和正面战场对敌人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力合作,不仅是在战略上,而且体现在同一战场的直接配合作战上。防御阶段,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参加了正面战场作战。例如,八路军从出师山西到太原会战结束,对日军作战100余次,歼敌1万余人。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曾有几十万人深入敌后战场作战。但是,由于他们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是投降日军,就是溃不成军。到1943年,在敌后战场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国民党军队存在。而抗击日军数量远远超过这些国民党军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等,虽然也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由于实行正规军与地方武装、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特别是由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中共抗日根据地很快就恢复发展起来,率先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
两个战场的通力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独特战略举措,创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乃至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的正确方向,是维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中间势力,以及广大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爱国人士,更有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的各阶级和各阶层,既有合作抗日的共同愿望,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在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代表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两翼,国共之间的合作、分歧与斗争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否巩固与发展,决定着抗日战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神州大地出现举国一致、团结御敌的局面。国民党有条件地开放党禁,承认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吸收过去的政治反对派加入政府和军队,设立咨询性质的国民参政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初步巩固和发展,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坚持相持阶段的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部出现对日妥协、动摇和防范、敌视中共力量的动向。继汪精卫在“共同防共”的旗号下公开叛国投敌之后,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陆续出台《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文件。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活动持续弥漫于抗日战争的中后期,并伴随局势的演变,时而收敛,时而剧烈。
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处处以民族大义为重,努力维护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针对国民党在统一战线内部不断制造摩擦,出现妥协、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倾向,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在处理各党派相互关系上,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在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贯彻“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通过联合其他进步力量对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和倒退行径进行监督、批评和斗争,有效地阻止时局出现的逆转,维持国共合作抗日到底的局面。随着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方针和游击战战略战术,以及在抗日根据地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新民主主义政策,对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军队及国民党本身,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践行把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结合的主张,积极借助国际力量的积极因素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营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共长期合作抗日的政策,维护、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体中国人民牺牲奋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执笔人:蒋建农 作者: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