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用典展现的“文化自信”(6图)

发布时间:2015-11-26 22:08 | 来源:中青在线 2015-10-03 09:05 | 查看:9728次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大大讲话中用了哪些传统文化典故?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原文: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原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典出:出自《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靡:无,没有;和“不”构成双重否定。初:开始;鲜:少;克:能。人们做事情,开始的人很多,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法者,治之端也。”

    ——2015年西雅图时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的演讲

    原文: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中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将公平对待外国机构和企业。我们愿同美方就法治问题开展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典出:《荀子·君道篇第十二》

    释义: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所以荀子强调的是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 

    “国虽大,好战必亡。”

    2015年西雅图时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的演讲

    原文: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真理。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我愿在此重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典出:出自战国初期,田和所著的《司马法》一书。“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释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一句,辩证地分析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好战的国家必然灭亡,而没有战备的国家就会处于危险之中。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正如习近平所说: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2015年西雅图时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的演讲

    原文: 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答案就是要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中国古人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这其中,有几件事尤其要做好。

    典出:中国古代兵家鬼谷子的《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释义:作为统治者,观察问题时就要用变动的眼光、发展的眼光,不可墨守成规。一种成功治理方略的形成,必须借鉴以往的经验,但不是照搬照抄,因为时过境迁;同时又要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合社会的不断运动变化。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2015年西雅图时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的演讲

    原文:“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正是因为有了差别,世界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纯而又纯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管控。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典出:唐代孟郊《答姚怤见寄》

    释义: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如将舞鹤管,误向惊凫吹。大雅难具陈,正声易漂沦。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习大大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跟着习大大的节奏,我们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

    2014年9月9日,习大大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同学期间,特别提到了关于部分小学语文教材删除古诗词的问题。 他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总书记的两次表态,都在力挺古诗文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各界和华人圈对此都纷纷做出响应。

    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才能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