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 西藏发展掀开历史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4-03 10:52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4月02日 第02版 | 查看:679次

本报记者 陈 瑜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近50封珍贵的家书,是父母留给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谭戎生的唯一财富。对他来说,这些信比生命还要珍贵。

  作为军人,80岁的谭戎生一谈起家书,都不由得老泪纵横。这些从雪域高原飘来的家书,饱含着父亲谭冠三将军、母亲李光明(老红军)的爱,也与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依然留在西藏,不仅没有退出,反而变本加厉企图阻挠和干预中国和平解放西藏的内政。1949年11月,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决定派所谓的“亲善使团”赴外国求援,寻求对“西藏独立”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加剧了西藏地方脱离中国的危险性。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开始考虑出兵西藏。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以四个“A”的紧急电报给中央并转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指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到底派谁去呢?进军西藏,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既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因此军政主官都不能含糊,必须优中选优。

  1950年初,原定驻防四川南部的解放军第五兵团十八军,在行军途中接到进军西藏的新任务。西南局首长经过斟酌,选定由年富力强的军长张国华、政治经验丰富的政委谭冠三率十八军进藏,并确定原第十八军为进藏主力。

  十八军拥有近百名红军时期的骨干,不少人形容进藏艰难程度是第二次“长征”。

  张国华中将之女张小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忆述,进藏期间,部队曾在甘孜、昌都和拉萨发生过三次“断粮危机”。军中传唱的老歌形象记录了当时的艰困:我军刚来到,千山万水补给难……藏民生活苦,我们度粮荒……捉田鼠,捕麻雀,漫山遍野忙。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并通知西藏地方代表去北京谈判。由于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和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原西藏地方政府迟迟不派出代表来北京,妄图抗拒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昌都,歼灭藏军主力5700多人,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藏当局于1951年4月,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全权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李维汉进行谈判。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为了解放西藏的千秋伟业,包括谭冠三在内的十八军将士们无数小家庭,放弃了团圆的机会。

  1949年,已明确兼任自贡市委第一任市委书记的谭冠三和爱人曾想过,把分散在各地的4个孩子收拢起来,接到四川安家。

  接到进藏任务后,谭冠三明确表示,不仅自己要去,还要带着爱人一起进藏,不在川南安家。

  谭戎生和二弟被交由河北深县王村抗战时期警卫班长赵金标家看管,才1岁的妹妹被送给高阳县一户农民夫妇寄养,四弟刚出生7天被送给了深县双井村一户农民夫妇,并立下送子文书。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书信成了记载父母与子女之间唯一的情感红线。

  1985年12月6日,曾在西藏工作、任职18年的谭冠三去世。临终前,他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将骨灰送回西藏安葬,实现“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誓言。如今,他长眠在曾亲身率队开垦的“八一农场”。父亲去世后第二年,谭戎生自愿申请从北京总部机关平调到西藏边防日喀则军分区工作,成为一名戍守边疆的西藏边防军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四川出发走到拉萨,花了13个月。今天,从成都乘坐飞机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为做好西藏工作,“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近1万亿元,相当于1951年到2010年西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5.1倍。从和平解放前没有一条公路,到如今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从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水电站,到2018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33万千瓦;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4.9万吨……西藏和平解放70年,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崭新的西藏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