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尧:在无声世界里描绘多彩人生(4图)

发布时间:2021-02-10 10:38 | 来源:辽宁日报 2021年02月10日 10版 | 查看:1123次



张敏尧(右三)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合影。(本文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张敏尧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作画。

张敏尧(左)与母亲合影。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葛红霞

核心提示

两岁时,一次发烧夺去了沈阳市铁西区聋人学校美术教师张敏尧的听力。在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支持下,张敏尧凭借不懈努力考上大学,并成为沈阳市第一个聋人教师。投身特殊教育事业20年,她帮助80多名聋人学生考上大学,实现了人生理想。近些年,张敏尧先后获得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师德标兵等荣誉。

记者见到沈阳市铁西区聋人学校美术教师张敏尧时,她正在学校加班。高挑的身材、灿烂的笑容,手里握着一个单反相机的张敏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优雅、美丽,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

“你好!”当记者向她打招呼时,她微笑着立即点头。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她通过对方口型的变化,可以明白别人说的话并进行交流。张敏尧用手指着办公楼走廊墙上挂着的绘画作品让记者看,同行的学校手语翻译于勤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学生的作品,通过她的教学和辅导,这些年学校有80多个聋人学生考上了大学。”

“虽然失聪让我与寂静为伴,但幸运的是父母多年对我付出关爱和培养,让我成为一名聋人教师。我不但自己通过努力战胜失聪带来的困难,还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失聪阴影,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张敏尧用手语告诉记者。

做一个勇敢的女孩,面对命运挑战

1977年,张敏尧出生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父亲是警察,母亲是会计。她从小活泼可爱,特别爱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岁时,张敏尧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后没几天,就对声音没有了反应。爷爷抱着她去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得到的诊断结果是:失聪。

“我父母受到很大打击,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们把我继续送到医院治疗,但还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无奈之下,他们又生了一个妹妹,希望她将来能照顾聋人姐姐。” 张敏尧用手语说这些话时,眼里泛着泪光。

张敏尧小时候特别爱学习,站在旁边看着妈妈打算盘,她很快就会用三个指头拨弄算盘;看到爷爷用钢笔写字,她便拿起笔照着抄写,爷爷特别高兴,把新买的钢笔奖励给她,并开始教她认字。

7岁那年,张敏尧该上小学了,但普通的小学都拒绝接收她。听说家附近有一个聋人孩子已经上了学,当天晚上,母亲四处打听找到这个孩子家,得知沈阳市内有聋人学校。父母请假带张敏尧去市内,一路打听找到了沈阳市大东区聋人学校,张敏尧以学前考试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学。

张敏尧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带她去北方图书城。有一次,她匆匆翻完一本书,又去换另一本。父亲用笔在纸上写道:“不要总是换来换去,找一本想看的书,看不懂没关系,回家查词典,仔细读,这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张敏尧点头,立即去选书。

张敏尧的父亲有一个好习惯,总是把重要的工作计划写在本子上,完成一件就画一个勾。张敏尧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照着去做,由此养成了按时完成计划的好习惯。

父母从不把张敏尧当成残疾人,一直尽可能地让她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这份浓浓的爱让她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转眼之间,张敏尧读到了八年级。按照学校的惯例,她毕业后可以去福利厂上班。“父母觉得我聪明好学,还有更好的未来,决定让我考大学。”于是,每天下午3点钟放学后,张敏尧接着去校外学习绘画,从零基础开始,每天学到晚上9点钟才回家。

“印象最深的是课程券一张5元,一周就得35元,我父母的工资都不高,不够花了。”张敏尧回忆道。懂事的她看到海报上说,如果成绩优异,可以免费学习一周。于是,她更加用心画画,并很快获得了免费的学习机会。几个月后,张敏尧顺利升级到绘画高级班,并以优异成绩考上长春大学美术学专业。

做一名敬业的教师,鼓励残疾学生

1997年,张敏尧离开沈阳,开始了大学生活。她每天画画、练字、看书,不断进步,每年都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学无止境。”张敏尧用这四个字概括她的大学时光。除了平时抓紧学习,节假日张敏尧还到老师家做客,一边跟随老师作画,一边学习新技能。3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张敏尧的绘画水平、设计思路迅速提升,同时还学会了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毕业前,老师对她说:“你可以做一名高考美术辅导老师,帮助更多的聋人学生,让他们也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2001年9月,作为沈阳市第一个聋人教师,张敏尧走上铁西区聋人学校的讲台,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想。

“把聋人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用之才。”张敏尧满怀对聋人教育事业的憧憬,把这句话写在本子上。课堂上,她认真讲解示范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课堂下,她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慢慢地,张敏尧探索出了作品赏析——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师生评价的教学模式。在工作中,张敏尧发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有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知识,必须不断学习。她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于是,每天下班后,母亲再一次“陪读”,让她安心复习,参加成人本科考试。

2003年,张敏尧被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成人本科录取,专攻美术教育专业。同一年,结婚不久的张敏尧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她的血压一直很低,贫血严重,经常头晕目眩,但她头脑中闪过的是学生天真的笑脸,渴望学习的眼神。为了学生,张敏尧坚持上课,直到怀孕8个多月时不小心摔倒,才回家休息待产。儿子出生满月后,张敏尧心里惦记着学生,没等产假结束,就提前两个多月上班了。

2005年,学校成立了高考班。由于美术是聋人学生高考重要的考试科目,学校决定由张敏尧担任第一届高考班的美术教师。张敏尧将当时刚满周岁的儿子送到姥姥家,一心扑在了教学上。为了挤出更多教学时间,高考团队的老师们决定每晚6点至9点为学生无偿补课。无论严寒酷暑,张敏尧从未间断过。她因材施教,让学生拥有符合自己特点的美术技能,先后有80多名聋人学生考上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等本科院校。在学生们的画笔下,铁西聋校熠熠生辉,成为开启梦想的地方。

做一个甘于奉献的母亲,关爱所有孩子

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成了聋人,父母都会痛心不已,张敏尧对此有着切身感受。她不仅把母爱给了自己的儿子,也给了她的聋人学生。

张敏尧认为,对于一个聋人孩子来说,对他们伤害最深的是把他们当作残疾人看待。有的聋人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这辈子没有指望了,能上学认个字就行了。面对个别家长的想法,张敏尧经常通过文字鼓励学生家长:“聋人孩子一样可以成才,只不过需要多费一些心血而已。我们要多投入爱心,多讲究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开发潜能。”

一个瘦弱的女学生小杨,在学校表现反常。张敏尧了解到,这个女孩来自外省农村,家长对这个孩子基本放任不管,使她自卑心理日益严重。张敏尧鼓励小杨参加沈阳科普动漫进校园比赛,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她创作,小杨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从此,小杨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

近些年,张敏尧先后获得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师德标兵、沈阳市自强模范等荣誉。

张敏尧的儿子今年已17岁,正在读高二。孩子出生后,父母一直无怨无悔地帮她照顾到小学毕业,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如今,张敏尧自己开车送儿子到沈河区的学校上学,再返回铁西区上班。晚上回到家,张敏尧经常用手语给儿子讲述当天的新闻,谈做人的道理。

2017年父亲去世后,张敏尧开始照顾年迈的母亲,“我在满满的爱中长大,我也想把更多的爱回报给妈妈。”

补记

爱与坚强

张敏尧的世界,是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但通过努力,她的世界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图画。

从懂事开始,张敏尧就面对着不同寻常的挑战,但母亲的坚强深深地影响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她,母亲从工作单位辞职,到市内租了一间小房子,陪伴她上学。每天放学回到家,母亲还要教她认字、学说话、看口型猜字词、摘抄句子等。面对一遍遍的学习和练习,母亲从来不放弃。

来自家人的爱,让她坚强起来。她把这份坚强的爱,传递给儿子,传递给许许多多聋人学生。

“长大之后才发现,听不到声音也能当老师。看到老师这么优秀,我也要加倍努力,把各方面的事都做好。”这是张敏尧的学生王颖给她的留言。王颖是一个聋人孩子,她最初不想上学,不想画画,不想跟别人接触。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张敏尧老师。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张敏尧就及时表扬、鼓励她。慢慢地,王颖恢复了信心,开始认真学画,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如今,她有了自己的理想——学习画画,参加高考,当一个画家。而像王颖这样,在张敏尧的影响下,对生活越来越乐观的孩子还有很多。

洒下一缕阳光,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就能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霾。很多聋人孩子曾经对生活绝望过,但幸运的是,他们遇见了张敏尧。她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排练节目,享受艺术的美好: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

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张敏尧还承担了学校校园文化墙、宣传手册、手语讲座等的设计和布置工作。这份工作让她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幸福感,使她得以拿起照相机,将美丽的校园以及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定格在图片上,展示在教学楼里,进而让美好与孩子们时时相伴。

张敏尧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图片,同时写上几句励志的话。今年冬天第一场雪后,张敏尧拍了许多雪景图片。前一段时间,她开车去了小时候住过的沈北新区小镇村,拍摄了一组图片,有寂静的田野、冰封的湖面、天边的夕阳……“向上,向美,向着温暖的方向!”她这样写道。

抱怨命运不如改变自己。这是张敏尧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的一句话。作为一名聋人和聋人教育工作者,她要把爱与坚强传递下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