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7 10:42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11月27日 | 查看:758次
▲2019年7月30日,陈山勇(左二)、陈凯华(左五)和江苏盲人足球队其他球员们在南通一起集训时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因为盲人足球,他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苏,第一次坐飞机出国,结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世界亚军
也因为足球是团队项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变
“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仅带我看见光明,更让我领略世间的美好”
本报记者何磊静、王恒志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这是一场盲人足球赛。试想下,戴上眼罩站在绿茵场,然后带球奔跑、加速过人、大力射门,一切在黑暗中摸索进行,有多么不易。但对于32岁的陈山勇来说,这些都只是“家常便饭”。
来自江苏如皋的陈山勇踢了整整15年盲人足球,他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双目失明,和他攀谈起来,丝毫感觉不到他曾经“内向自卑、不爱说话”,反倒是忆起往事、聊到足球,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阳光而自信的劲头。
黑暗中的追风少年
陈山勇从小患有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虽然接受过多次治疗,仍难逃厄运逐渐失去光感。他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上学长大,孩童时期性格忧郁内向,经常一个人坐在操场边发呆。
“有些稍微能看见的孩子爱踢球,塑料袋套在皮球上,哗啦啦地响,还有尖叫声、欢呼声。”陈山勇回忆说,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足球,他尝试加入小伙伴一起踢来踢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踢球成了自己童年最大的乐趣。
2005年,国内开始引入盲人足球。同年8月,江苏成立了首支盲人足球队。机缘巧合,球队就落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为参加选拔,17岁的陈山勇一门心思扑在足球练习上,他把喜爱化作勤奋,很快掌握了踢球的基础动作,成为首批入选江苏盲人足球队的球员。自那时起,这位“追风少年”的人生字典里开始有了“梦想”。
和普通足球赛不同,盲人足球赛为5人制,除守门员外,其余队员得是全盲。足球场地仅长40米、宽20米,两边装有围板。比赛时,球员戴上眼罩眼贴,足球内部特殊的发声器滚动起来会“哗啦哗啦”响,场地内几乎听不见呐喊助威声,运动员们需要仔细辨声,持续不断地喊“喂喂喂”,让自己和队友明晰位置。
陈山勇心中曾划过一个念想,去残奥会一展身手。为此,他如饥似渴般地学踢球。“我们看不见,只能靠摸和教练教。”陈山勇说,一个正常人的动作,他们要分解成好几个部分来学。比如射门动作,他们需要摸脚的姿势,掌握发力的部位,很多盲人球员需要练十天八天,甚至个把月才能学会。
2015年12月,要在海南举行首届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刚成立不久的江苏盲人足球队摸索着备战比赛,教练一边带领大家提升身体素质,一边让球员练习辨声、熟悉场地,每天训练相当充实。
盲人足球队的训练基本是为了比赛开展一两个月的集训,因为待遇不高,运动员难以维持生计,很难进行职业化的全年训练。但只要一有比赛,这些盲人小伙子们就会从各地“召之即来”。
回想起当初的训练时光,陈山勇一脸“骄傲”。他卷起裤子露出膝盖,摸着明显的伤疤说:“15年了,膝盖上的印记还摸得到,那时候一到夏天洗澡,破的皮就会裂开,反复好多次。”
一开始南通市特教中心只有水泥地的操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盲人球员们经常横冲直撞去找球,陈山勇也多次在水泥地摔跤,裤子磨个洞、蹭破皮是常有的事。“现在想想小时候踢球是真苦,但只有经历过才有感受,那是一种纯粹的热爱,投入进去了,疼都不觉得有什么。”陈山勇说。
凭着这样一股热血与拼劲,江苏盲人足球队首年就取得了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的冠军,并在第二年以5胜1负的成绩顺利卫冕。在两届全国锦标赛中,球队一共攻进32球,其中主力球员陈山勇个人攻入15球,为整个江苏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个个都很勇猛,受了伤,也会在黑暗中站起来,继续去拼抢。”陈山勇说。
足球就是我的“眼”
就在获得第一个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后,陈山勇被推荐参加了全省的田径长跑训练,成绩十分出色,同项目能排到全国前十。但这位田径“好苗子”毅然放弃了个人项目,决定追随内心,和伙伴们一路带球奔跑。
在江苏盲人足球队,陈山勇踢前锋位置,他把自己的技术特点归纳为:能跑、能到位、头脑清晰。2006年,中国成立盲人足球国家队。第二年,陈山勇顺利入选国家队,他却有了靠近梦想“情更怯”的感觉。
“我家是农村的,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为了给我治眼睛四处奔波操劳,如果这一条路走不通的话,就没办法早点谋生养家。”陈山勇说,2007年赶上自己毕业,犹豫着家境困难,是否应像更多同学一样选择盲人按摩赚钱养家。
陈山勇母亲从老家打来一个电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你现在趁年轻不要想着赚多少钱,去试试走这条路,即使最终结果不好,经历过了也不后悔,倘若年纪大了回想自己没有努力就放弃,才会真正后悔。”听完母亲一席话,陈山勇眼泪汪汪,内心充满力量。
“如果不踢球,我可能一辈子就窝在老家,身体也开始发福。”陈山勇笑笑说,多亏了足球,他可以强身健体,出远门,积累社会阅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可能性。
因为盲人足球,陈山勇有了很多“第一次”。他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苏,第一次坐飞机出国,结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世界亚军。
也因为足球是团队项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变。“当时在特教中心备战全国比赛,队友多是学长或学弟,大家从10岁起就一起生活,住一个宿舍,吃一个食堂,彼此感情都很深。”陈山勇说,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了足球作为共同语言,输赢一起扛,大家都变得更加外向开朗。
在国家队的日子,陈山勇和队友们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听听收音机,听着解说去想象足球赛,偶尔还会和队友“在脑子里空下象棋”。但在绿茵场上,这群看不见的踢球者,却让中国在世界盲人足球中更多地被看见。
除了残奥会亚军,陈山勇和队友们还获得过盲足世锦赛季军、亚洲残运会冠军等殊荣,一条路不仅坚持走了下去,还迎来了喝彩与掌声。2012年,陈山勇因伤病退出了国家队,但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老将依旧怀念往昔岁月,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东京残奥会国家召唤,我也将毫不犹豫换上‘战袍’出征。”
“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仅带我看见光明,更让我领略世间的美好。”陈山勇说。
带着热爱一往无前
因为眼睛看不见,盲人球员受伤的概率要大得多。陈山勇鼻梁断过三次,肋骨也断过,踝关节遭遇骨裂,牙齿也掉了一颗。但他谈起这些,总是轻飘飘地说“因为热爱而坚持”,他说像他这样心怀热爱的球员不在少数,陈凯华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南通海门的陈凯华1994年出生,因患有眼疾,摘除了双眼眼球,16岁入选江苏盲人足球队。球队主力陈山勇总会鼓励新队员追逐梦想,在和陈凯华分享技战术和跑位等经验之余,他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人对足球的热情。
“凯华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不希望他踢球,又苦又累还容易受伤,但他就是很执着,还跟家里人多次吵架。”陈山勇说,入选国家队踢出好成绩拿到奖金能提供更多坚持的动力,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为名次,只是纯粹地喜欢踢球,这份热爱更难能可贵。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视力残疾人数超17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盲人从事按摩推拿工作。“盲人的生活不该如此狭窄,足球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陈凯华说,每次进球后听见大家的欢呼声,就特别有成就感。
陈凯华在球队也是前锋,最喜欢的球星是C罗。“他效率非常高,职业生涯也保持得好。”陈凯华希望能从偶像身上学到些东西。他苦练自己临门一脚的技术,成为入队后进球数最多的球员之一。
在南通市特教中心学习期间,陈凯华掌握了推拿按摩技术。2013年,他和家人商量在老家海门树勋镇开了家盲人按摩店,但这家40多平方米的小店经常会关门歇业。
陈凯华并没有“本本分分”做生意,他心里舍不掉对足球的热爱。原本开盲人按摩店每月能收入1万多元,他却愿意为了盲人足球比赛集训,把店一下关停几个月,放弃自己固定的顾客。“踢球已经变成一种情怀,只要一召唤,就义无反顾去了。”陈凯华说。
今年因为疫情缘故,盲人足球赛几乎全部暂停,陈凯华按摩店的生意也一般。但他每天都会在家听球,关注各大联赛。此外,他会特别小心地照顾自己7个月大的儿子。他内心希望能多攒点钱,将来让儿子可以去足球学校接受培训。
“足球改变我的、教会我的,那些精神力量,我会一直传递下去。”陈凯华说,他要把踢球时的一往无前带到未来生活中去。为了提升自己,他目前报名了西安一所职业学院的自学大专,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以后还想抽时间再学个小儿推拿。
而如今陈山勇在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家庭也很幸福,育有一对儿女,大的男孩已经10岁。他坦言希望孩子多花点时间在学业上,是否要踢球让孩子自己选择。但他会不时把过往的经历和心中的热爱讲给孩子们听,尤其告诉他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挑战。
“就像踢球一样,一场比赛输了那就重整旗鼓,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人生的遗憾。只要心中有热爱,努力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坎,都能迈过去。”陈山勇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