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戴着义肢巡查,90后温常卿五年守护一座烈士陵园(图)

发布时间:2020-11-04 08:35 | 来源:辽宁文明网 2020-10-28 | 查看:1011次

丹东市振安区烈士陵园的右侧角门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用粗黑字体打印着一个电话号码,号码的主人正是这座烈士陵园的守护人,也是陵园唯一的义务管理员温常卿。 

  见到温常卿,先被他爽朗的笑声吸引,后又被他乐观的态度所感染,如果不是看到他走起路来一脚深一脚浅的姿势,很难将他与“残疾人”这三个字联系起来。 

温常卿在陵园中拔草。  

  90后“守陵人”上岗 

  说起自己的腿,温常卿一点儿也不避讳。

  2014年,温常卿20岁。“那天和朋友约好出去玩,在路上的时候就发生了车祸。”温常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样告诉记者,后来他得知肇事司机是酒后驾驶。

  由于受到剧烈冲撞,温常卿左小腿截肢。躺在病床上,他想了很多,“少了一条腿的人生该如何继续?将来自己还能干点啥?别人会不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温常卿说,这些都是他当时想的问题。天性乐观的他很快就从车祸的伤痛中走出来,“起码我还活着,为了父母我必须好好活着。”他给自己定好了人生方向,不管未来面对什么,都要活好当下。

  2015年,在养伤的过程中,温常卿听说五龙背镇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正在招聘一名管理员,由于某些原因,这个岗位一直没招到合适的人。“充分考虑自己身体状况后,我合计着与其在家待着,不如出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温常卿说。与父母沟通后,他主动去申请了这个公益性岗位,成为一名90后“守陵人”。

  每天早上7点多,温常卿会准时来到烈士陵园,巡查陵园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1.2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普通人走一圈大约需要40分钟,戴着义肢的温常卿走完一圈需要近2个小时。

  采访时正值盛夏,记者跟着温常卿在陵园巡查,还没走几步就已经一身汗水,可以想象他每天多么辛苦。“这几天下雨,还没来得及喷除草剂,你看草都长这么高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弯下腰去拔新长出来的杂草。巡查完陵园,温常卿还要打扫整个陵园,他说:“能守护这些英烈是一件光荣的事。”

  为无名英雄扫墓 

  从2015年成为一名“守陵人”,转眼间5年过去了,温常卿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份在别人眼里“寂寞”的工作,却给他带来了自豪感。

  2016年清明节,一位从北京来的老人找到温常卿。老人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烈士,被安葬在振安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可是他找不到父亲的墓碑了。

  温常卿解释说,陵园里有姓名可查的烈士只有241人,其余都是不能确定身份的无名烈士。这位老人的父亲就是这些无名烈士中的一位,由于陵园改造,有些墓碑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再加上知道细节的老人们逐渐离世,墓碑的位置就无法确定了。

  看着老人焦急的样子,温常卿也百感交集。他带着老人跑了好几个地方,寻访了多个健在的老兵,经过一番周折才找到老人父亲的大致安葬方位。看着温常卿为了自己的事情这么尽心尽力,老人感动得当场落泪。祭拜之后,老人急着乘坐当天的火车赶回北京,在路上他塞给温常卿500元钱作为酬谢,并拜托温常卿每年清明时节替他祭扫。

  临上车前,温常卿把钱塞还给老人。他体谅老人的苦心,并承诺一定会帮老人达成心愿。他认真地在老人父亲的墓前打扫、清理,清明节也会买来祭祀用品,还会将祭扫过程拍下来,通过微信发给老人,让老人安心。

  不曾忘记的战友情 

  记者跟着温常卿在陵园工作了一整天,除了午休时间,他一直忙碌着。其实,并没有人要求他一定要这样事无巨细地工作,是他从进入陵园第一天起给自己定下的规矩——365天无休的全年工作制。

  温常卿说:“烈士陵园里安葬着858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当年他们舍身为国,作出了巨大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里是他们的归宿,我要每天将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烈士陵园工作的这5年,温常卿一直怀着对抗美援朝烈士的尊重和敬仰之情。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一位老兵给温常卿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清明节前后,温常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打电话的人说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想到烈士陵园祭拜战友。挂断电话,温常卿立刻赶到陵园门口,远远地看见一个身穿军装的老人站在门口。

  温常卿回忆说,老人已经80多岁了,从吉林来,当天带了一瓶白酒还有几束鲜花。老人坐在正对门口的石阶上,摆好酒杯,挨个斟满,一边说着过去的往事,一边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再斟满。接连几年的清明节,老人都会来陵园,陪着战友唠唠嗑儿,诉说衷肠。

  温常卿说,在他当陵园管理员的这5年,每年都会有社会各界群众自发来到陵园,用鲜花寄托哀思,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惜。(来源:北国·辽宁日报 编辑:孙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