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9 08:45 | 来源:中国石油报 2009-09-17 07:52 | 查看:10627次
“铁人”王进喜
看着汽车背着“煤气包”,铁人哭了
大庆会战初期,人拉肩扛保开钻
“鸡笼子”小学,王进喜为孩子们上第一课
奋勇跳进泥浆池
【唱响时代】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等。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英模档案】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天,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担任过司钻、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70年11月15日,因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1956年4月,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经典名言】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矛盾。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
“煤气包”压在心头千斤重
1959年底,王进喜领导的玉门油田贝5队累计钻井进尺7.1万米,相当于旧中国42年的钻井总和。那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0月,他和王崇伦、时传祥、倪志福等全国各行业著名劳动模范一起,出席了国庆10年庆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10月26日,他和劳模代表一起参加了全国公交群英会。
一天,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北沙滩大红楼附近时,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包袱”,就问身边的人:“汽车背的是啥?”有人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国家缺油,公共汽车改烧煤气了。”
王进喜听了,一拍大腿:“我们是搞油的,首都都用不上油,对得起谁?”他觉得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国家缺油到这个程度,对自己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人拉肩扛搬运钻机
当传来发现大庆油田的消息后,王进喜欣喜若狂。他决心去大庆,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
到了辽阔的松嫩平原,一直到1960年4月2日,王进喜好不容易盼来了自己队的钻机。等吊车和拖拉机不知要等到啥时候,他对大伙说:“大会战也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等!”他抄起一根撬棍跳上火车。就这样,人拉肩扛,连续奋战三昼夜,他们硬是把总重60吨的四五十台设备卸下火车,运到9公里外的井场,把5吨多重的钻机拉上2米多高钻台,创造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诞生了著名的“人拉肩扛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豪言壮语传遍全国。
用血肉之躯搅拌泥浆
大庆会战第一次战役打响了,王进喜的腿也被钻杆砸伤了,但他坚持不下火线。被“押送”进医院,人们又吃惊地看到他回到井场。
就在王进喜又一次“逃离”医院回到井场的时候,钻进也到了紧要关头。在采取措施后,他又临时调来500袋固井用的水泥。
当井打到700多米时,他一直担心的井喷发生了。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飞上几十米的高空。
重晶粉还没有运到。“往泥浆池里加水泥!”王进喜大喊一声,丢掉拐杖,抱起两袋水泥。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但水泥沉入水底,比重提不上来,上水管又被水泥糊住,井喷更厉害了。
突然,王进喜跳进了泥浆池,奋力用身体搅拌,周围的同志也相继跳了下去。
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井喷被奇迹般地制服了。他们每个人都被碱烧掉了一层皮,而铁人的伤腿自此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
钻机整体搬家创奇迹
早在玉门油田时,爱琢磨的王进喜就曾成功实施过钻机的整体搬家,那是用了十几台车辆设备,而且气候条件也不一样。
腊月的东北松嫩平原,冰雪肆虐。“钢铁咬人”、“尿尿要用棍敲”的季节到了,但生产不能停!经过一年的拼搏,用于湿地运输的拖拉机坏的坏、废的废,显然已经无法组织钻机整体搬家,怎么办?
“绝不向老天低头,绝不向困难让路。”王进喜组织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三结合”攻关,研究出“冬季钻机自走”的搬家方案,仅用两台拖拉机几十号人,5天时间就将重达百吨的钻机平稳迁移到500米外的新井位,创造了冬季搬家的奇迹。
英雄钻井队诞生
1960年7月1日,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又一次召开了万人大会,王进喜身披双红骑大马,由领导牵马通过英雄门,好不威风。
这次会上,会战指挥部号召继续学习铁人王进喜,并特别表彰了王进喜和孙永臣、马徳仁和韩荣华、段兴枝和陈茂汉、薛国邦和韩文明带领的4个钻井队和朱洪昌带领的工段等5个先进集体。从此,赫赫有名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高高飘扬,成为引领大会战的旗帜。
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再接再厉,使月进尺达到5466米,还创造了班进尺432.98米、日进尺738.24米的新纪录。同年9月,钻机指挥部决定给王进喜钻井队配备了一台国产新钻机。从此,威震南北的英雄钻井队正式改名为“1205钻井队”。
填斜井,重塑质量意识
大庆会战初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一些井队只重视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王进喜领导的“1205钻井队”也打了一口斜井。
1961年4月19日,钻机指挥部召开了千人大会,集中解决钻机质量问题。王进喜在会上做了检讨,坚决请求将1205钻井队打的斜井填掉。有人说:井斜也不影响使用。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史写下耻辱的一页。王进喜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记在队史上,还要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填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填井时,王进喜带头背起水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在前面;工人们眼含热泪,一步步跟在他身后。
从此,“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验”,成为石油人的座右铭。
“鸡笼子”学校开学
因为工作需要,王进喜调到钻井二大队当了大队长。这个“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硬汉,也细心关心起职工的生活来。他先后建起了卫生所、发电房、锅炉房、豆腐坊,生产生活井井有条。
那时的大庆油田,没有一所小学校。一次,王进喜跑井场看到随队来油田的一些钻工子女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还整天在大草原上疯跑,既不安全,又耽误了学业。王进喜说:“我们的下一代是未来的主人,可不能是睁眼瞎呀!”于是,他带人用干打垒盖起了第一所由基层大队盖的职工子弟小学。
这个只有7名学生4个班级的学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鸡笼子”小学。王进喜担任第一任校长,亲自上了第一堂课。他教孩子们的第一个字就是“人”字,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他用浓重的西北话领读:“人,工人的人;人,高尚的人!”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