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2 16:02 | 来源:辽沈晚报 2020年09月30日 T30版 | 查看:1225次
86岁的王美兰近照。
人物简介
王美兰
1949年参军,15岁的她在军事大队学习一年后,到秘书科当文印员。1952年,随部队抵达朝鲜,虽然没拿过枪,她的任务是负责刻印各部门下发至连队的各种通知、通报、总结、报告、宣传教育等文件材料。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她的武器是铁笔蜡纸,在换防行军途中,她经常跟随首长或者是炊事班打前站。任务来了,就地刻,尽管环境艰苦,但她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为此,王美兰在朝鲜的两年内分别受获“和平纪念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
2020年6月3日上午,记者在沈阳皇姑区的一座老房子里见到王美兰时,这位今年86岁高龄的老人谦虚地说:“采访我,你们可要失望了。我没有上过前线,只是一名普通的后方文印员,没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然而,当这位带着江苏口音的和蔼老人打开她的记忆之匣后,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仿佛瞬间光阴回溯……
王美兰祖籍河南漯河,15岁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她被分配到教导团军事大队当文书。
在军事大队学习一年后,王美兰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86师”,开始在文工队干了3个月,政治部去文工队要人,秘书科缺个刻钢板的,之前刻钢板的同志得了肺病,只能换人,想把王美兰借调过来。一些人的意见是:“那个工作干时间长了不好,容易得肺病!”她思前想后,就同意调到86师秘书科,“刻钢板”这个工作,她一直干到退伍转业。
1952年,天非常冷,他们坐着“闷罐车”入朝参战。当时,因志愿军连战连胜,战线已大幅南移,所以形势已不像最开始那么紧张了。
王美兰还记得,当时行军时,看天上有美国飞机,大家很紧张,赶紧卧倒趴下,不少人就趴在路边的坑洼里。一名驾驶员正好路过,笑道:“飞机飞得那么高,它投啥呢?没事的,你们快走吧。”
入朝后,王美兰的职务是政治部秘书科文印室的文印员,配合她工作的还有油印员。
“我们不是打仗的兵,当时领导教导我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锹’,我是刻钢板的,没打过仗。”王美兰说。
话虽如此,但文印员的工作并不平凡。王美兰表示,文印员的任务是负责刻印各部门下发至连队的各种通知、通报、总结、报告、宣传教育等文件材料。
王美兰怀念战争年代的战友情。一次行军,八九个人在一座破房子里过夜。只有王美兰一位女同志,大家同睡在一条长炕上。第二天早起,睡在王美兰右边的油印员说:“一宿没合眼,房子没门,别说有敌特,进来狼也危险呢,我得看着啊!”王美兰感受到的是同志间的至真至情。
1953年4月,王美兰随部队回国,她所在的86师因未上一线,所以伤亡不多。
回国后,王美兰就留在了黑龙江克山农场,她先学开拖拉机,后到厂部办一张农场小报,不久,又调到农场厂部当文书。再后来,她的爱人陈言转业到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再调到辽宁省作家协会,她则调入辽宁省图书馆工作,办公地点在大帅府,走上从政之路。1990年5月,王美兰离休,离休前任辽宁省文联办公室副调研员。
回首这场已过去70年的战争,身为战争亲历者的王美兰充满感慨:“应该对后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 文并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