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女老师深山育人34年: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是一辈子的理想(组图)

发布时间:2020-10-06 16:54 |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19年05月26日 14:14 | 查看:926次

杜秀兰,是四川巴中的一位乡村女教师,她只有一只手臂,而就是靠这只手臂,她扎根大山教书育人34年,教过上千名学生。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是她一辈子的理想。

  一只手臂 三个学生 独臂女老师扎根大山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黑潭村地处偏僻,距离镇上的中心校有几公里远,这些年,随着农村人口外迁,留在村里的都是由老人照看、无法寄宿的低龄段儿童。考虑到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将村小作为中心校的教学点,保留了下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黑潭村小学,坐落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半山腰上,如今只有三名幼儿园学生。虽然只有三个学生,但上课的规矩并不能减少,每一堂课,从起立、问好,到唱歌、学习,每个环节都和外面学校一样。

  杜秀兰6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右手手臂受伤感染,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无奈之下只能截肢。杜秀兰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业,坚持读完了高中。上课时,她用左手写板书,一笔一划,工整而有力,这是几十年里一点点练出来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杜秀兰:开始就整个棒棒在地上画,每天都要练习,就慢慢地练出来了。地上写错了,一下(抹掉了),黑板上写错了,人家要说你是一个白字先生了。

  从17岁开办幼儿园,杜秀兰一直在教幼儿园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丰富的经验。

  杜秀兰说,除了文化知识,她最希望带给孩子们的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上课问一声好,放学互道再见,早已是她和学生之间的“约定”。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学生挑水做饭 是老师也是亲人

  作为黑潭村小学目前唯一的在校老师,杜秀兰不仅是老师,也是保育员。

  黑潭村村民住的分散,离学校远,以前学生多的时候,每天中午由学校统一安排伙食,现在,这里只有杜秀兰一人,她自然也就承担起给学生做午饭的工作。

  杜秀兰隔一两天就要到旁边邻居家,打上几桶泉水,给孩子们做饭。两桶水重达几十斤,全部压在杜秀兰的瘦弱的身板上,遇到梯坎时她要放慢脚步,反复试探。以前,杜秀兰打水的地方还要远得多。为了挑水,她没少摔跤。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杜秀兰:一开始担半桶,逐渐担一满桶就担得起了。我总要想办法把它学会,人家行的我就要想着行。哪怕是个残疾,人残志不残。

  经过多年的练习,杜秀兰已经适应了只用左手生活。每次做饭,杜秀兰都会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一边做一边盯着他们的动向,小朋友们玩闹时发生了小纠纷,她要立马放下手里的事,安抚孩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虽然只有三个学生,但从他们的学习到生活,杜秀兰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能放松。她说,这既是责任,也是自己的快乐所在。

  杜秀兰:他在家里面带了吃的东西,就给(我)。他有时候还把你喊妈妈,有时候把你喊奶奶,心里感到多高兴。

  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是一辈子的理想

  为了让村小的学生也尽量享受更好的教育,中心校安排老师每周到各个村小“送教”,内容是村小普遍欠缺的音乐、美术、体育和舞蹈等课程。这本来是杜秀兰可以忙里偷闲的机会,但她每次都和学生一起上课。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杜秀兰说,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但只要能把孩子教好,她愿意付出更多。高中毕业后,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考大学,留下遗憾,从那时起,当老师,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成为了她一辈子的理想。

  每天,杜秀兰都要护送孩子上学放学,连接村小和山顶几个村组的路,走起来很是艰辛。碰上刮风下雨,树枝倒落下来,她还要用随身带的镰刀把树枝砍掉。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些年,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许多人都劝过她离开,有亲戚在外面为她找了工作,中心校也提出帮她换一个条件更好的村小,但她都不愿意走。

  杜秀兰:我舍不得这些娃娃,我走了我就在想哪个又来教,只要有一个娃娃我都要坚守下去,教下去。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4年,杜秀兰从代课教师转正,34年来,她教过的孩子有上千名,把大半生的青春芳华都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杜秀兰:我就生活在这大山里了,让我教的娃娃以后到外面去。好好读书,就要走出这个大山,也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我的希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