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5 18:45 | 来源:封面新闻 2020-07-16 10:33 | 查看:4457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在四川网信办指导下,封面新闻联合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隆重推出“百年百篇”大型跨年专题报道及首批融媒产品“后浪1921”。
宏大与微观的结合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中国共产党迎来99周岁生日。
我们党走过的近百年的路,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这组专题报道在开栏中写到:“从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践作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向未来,中华民族将继续有力续写中国奇迹。”
首批推出的报道共7篇,聚焦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讲述党的一大召开的历史。历史在问、人民在问,共产党在答。为了呈现这一段历史,专题报道通过精心策划,从小切口进入、从细节展开,将宏大叙事娓娓道来。正如在开栏语中所说:“我们复刻出那些历史的高光时刻,探寻这些时刻是如何降临到个体或者群体身上,又是如何深刻影响和指引着我们从当下走向未来。”
比如在《嘉兴红船:“90后”与“00后”的梦想启航》一文,叙述一大召开的历史,开篇起笔写下:“1921年8月初的一个清晨,天初亮,王会悟就匆匆赶往上海北站。”一句话,将读者带到99年前的那个现场。随后,记者通过“王会晤”的视角,展现了一大代表在嘉兴南湖画舫上的开会过程,舱内紧锣密鼓,湖上烟雨荡波。在船上放哨的王会晤甚至还记得“到处留声机唱京戏,湖中已热闹非常”。
通过这样的细节,读者宛如湖上某个画舫的乘客,与一大红船曾经擦肩而过,如文中所写:“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就这样,乘着这江南画卷,让梦想起航。”
同样在《永恒的考验:中共“一大”代表的迥异人生》一文中也是如此。一大代表在人生路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他们的迥异人生,代表了百年大党在历史的长河中披沙沥金。该文最后一句写道:“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中共‘一大’代表只剩毛泽东和董必武。”
从上海辗转南湖红船,后来,有人离开、有人牺牲、有人背叛、有人迷途知返,最重要的是,有更多人加入了这个团队——中国共产党。他们的无数次选择,不仅决定了个人人生的方向,也决定了中国的前进方向。
专题与融合的协同
“百年百篇”大型跨年专题报道由一系列不同的小专题构成,首批推出的小专题是“后浪1921”。第1篇《九九如一,恰是风华正茂时》是开栏的话,介绍此次专题报道的总体构想。第2篇《党的“诞生日”为何是“七一”?》,讲述为何要将7月1日而不是把中共一大正式召开的时间7月23日作为党成立的纪念日。第3篇《嘉兴红船:“90后”与“00后”的梦想启航》,对一大召开的现实状况和历史进行回顾和解读。第4篇《微视频丨后浪1921》,用视频介绍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平均年龄28岁的一大代表。第5篇《声绘百年①:南湖红船》,用音频以第一人称方式,以王会悟(一大代表李达的妻子,唯一的非与会代表)的口吻,介绍自己到嘉兴南湖租船和代表们在船上开会的情况。第6篇《微视频丨红船1921》,用视频介绍一大会议从上海到嘉兴召开的情况。第7篇《封面评论|久久为功初心如磐,接力奋斗通往伟大梦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音频专题截图
7篇报道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内容与形式相互配合与递进,围绕一大进行报道,形成融媒体作品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该专题将抒情化、故事化融入其中,以讲故事、音频、视频的形式报道新闻,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在《嘉兴红船:“90后”与“00后”的梦想启航》一文中,善用场景设置、对话、人物回忆,以一条红船为线索,回顾当时一大召开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和艰苦环境,以“‘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湖烟湖雨荡湖波”“‘租到一艘中型画舫,租金8元’”“初生的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为小标题,反映了共产党在艰难之中仍能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船精神”。
相关报道引发全网关注,从7月1日专题推出,到7月6日下午6点,封面新闻“百年百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018万,专题报道客户端阅读量达200万+,全网阅读量破两千万。
千万传播微博话题截图
史实与现实的关照
如何讲故事,该专题在开栏的话中写到:“记者将到博物馆去,通过现场采访触摸历史轨迹;在档案馆里,用史料讲述真实故事;与当事人对话,寻访历史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声音。以‘真实、普及、互动、丰富’为要点,通过采访报道,用真实的历史,向后浪们阐释那些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用过去的跋涉,去寻找面向未来的答案。”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复兴征程上不忘初心,过去与现在方向如一,也是过去的历史在当下的复刻连接。
该专题报道注重历史史料,参考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2015年出版)、《我经营“苹香”号灯船的回忆》、《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初探》、《考证党的一大会期的重要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等资料,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同时,将参考的史料资料通过新兴媒介技术有机融入报道内容,历史图片与现实图片结合,实现了史实与现实之间的连接,对历史解读深入浅出。其中,《微视频丨后浪1921》将历史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融入动画元素,生动配音、虚拟图像与实景结合,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该视频将这群19世纪的“90后团队”,用当前流行的话称为“后浪”,并认为他们是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封面评论|久久为功初心如磐,接力奋斗通往伟大梦想》由古及今,鼓励大众要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福祉,谱写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故事。该专题通过采访报道,用真实的历史,向年轻人讲述当年的“后浪”们的故事,阐释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用过去的跋涉,去寻找面向未来的答案。
内容与技术的相交
“百年百篇”专题报道广泛使用了音频、短视频等新形式新手段进行呈现。
除此之外,我们惊喜地看到,此组专题应用封面智媒云技术,创新推出了互动视频功能模块,有效增强了参与度,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根据规划,专题报道后续还将推出《建党百年》频道,并以此为依托引入“百问百答”答题系统,上线“党史百科”、“党史地图”、“党史时间线”等更多融媒产品。
交互视频截图
总体来看,在建党百年的宏大主题报道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将浩若星海的党史资料、党史故事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呈现出来,让网民、受众接受和喜爱。“百年百篇”专题报道作为纪念建党100周年的大型跨年专题报道,行动较早、构思精巧,实现了宏大与微观的结合、专题与融合的协同、历史与现实的关照、内容与技术的相交。专题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最严谨的史料考证、最多元的呈现方式、最流行的传播手段,从有趣的小故事小知识点入手,在时间长河中打捞重要的历史瞬间,回顾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四川网信办供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