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5 18:17 | 来源:中工网 2020-09-30 07:35:46 | 查看:999次
罗志华
“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仅要有科学的脑、灵巧的手,更要有仁爱的心。”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健委正协同有关部委抓紧推进多项改革措施,以促进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融合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当前,对于医生的评价标准,多以医术为主要指标。谁的学历高、外出深造的次数多,谁的名声就响亮;谁的手术做得好、对疑难病诊疗更有经验,谁就更受患者欢迎。其实,医生能力有大小,但仁爱之心不分强弱,医德也是衡量医生称职与否的重要考量。从现实来看,医学顶级专家大都医德高尚。两者的内在逻辑是,医德能够驱使医生精益求精,让医生在提高医术方面下狠功夫,时间久了,医德高尚者也就医术高明了。
但现实中,可能有另一种情况,有的医生手练得越来越灵巧,却逐渐失去了一些温度,有人恃才傲物,独断专行;有人仗着专家学者的身份,向患者索要红包,等等。
强调医生要有仁爱之心,就是在重新厘定医生的评价标准,让医生摆正心态,知道什么最重要,什么次之。
过去,虽然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医德医风教育,但学多学少、学好学坏、学习成效如何,往往并不重要,这使得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在医学生心中有所淡化。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医德医风等相关课程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这意味着医德医风将不再是所谓的“水课”,而是必须认真对待、重视的课程。
而对于重医术轻医德的纠偏,则需优化医生的评价机制,将医德纳入评价体系,让有仁爱之心、医德高尚者在评职称、晋升等方面获得优待。此举的难处在于,医德指标很难量化,患者满意度等虽然可以作为医德指标,但这类指标实在太少。如何开发更多医德评价指标,是提高整体医德水平需要攻克的难题。
让患者生理、心理上都获得更好的就诊体验,需要医德与医术的紧密结合。当医德成为医生的重要追求,仁爱之心成为医生的最强本领时,医生得到患者的善意回馈也势必增加,尊医重卫也就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