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书记”的百姓情怀——记黄成模(2图)

发布时间:2010-05-16 13:39 | 来源:央视国际 2006年08月05日 10:49 | 查看:2427次

黄成模到冲俄新村,村民列队相迎。新华网安传香摄

  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安传香)初见黄成模,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当时我们刚到东方,对将要采访的人还没有任何直观印象。他静静地坐在桌前,静得让人忽略了他的存在。直到有人介绍说这是黄书记,我们才知道这就是我们此行的采访对象,而他也只是憨厚地笑了,与大家简单地打了个招呼。朴素、平易近人,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这种朴素和平易来自深入百姓的作风,来自亲民爱民的工作态度。他把百姓当作衣食父母,真正把自己当作为百姓服务的公仆。在以后的采访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这位“草帽书记”的百姓情怀。

    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

    黄成模说:“我不是父母官,老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做父母的来找我们子女办事,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在东方市,群众上访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到东方上任之前,就有人好心地对他说:“东方是个是非之地,光是应付群众上访就够你累的了,到那里当书记能干出什么来?”

    但是,黄成模不这么看。他觉得,群众上访,绝大多数是受了委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小事积成了大事,活结积成了死结。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东方市八所镇小岭村是海南省远近闻名的“告状村”。1999年以来,这个村的党支部成员工作不力,村委会长期瘫痪,由于原村干部经济上“不干净”,财务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了村民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极度紧张,村民曾8次有组织地到海南省政府集体上访,一次11人到北京上访,远近影响很大。

    黄成模上任的第4天,就带着几名干部,轻车从简,深入小岭村了解情况。没想到,由于长期形成的积怨和对立,村民们对这位新来的市委书记根本不买账,没有一个人上前与他说话。接连几次,黄成模在村里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受到村民的冷眼相待。2002年春节,黄成模专程来到一位带头上访的村民家里拜年,没想到这位村民借故躲了出去,让黄成模干等了一个多钟头。随行的镇干部面子挂不住了,说要带几个人去把这位村民“抓”回来,黄成模笑着制止了。

    受到如此冷遇,黄成模并没有气馁,依然满腔热情地挨家挨户摸情况、做工作。第一次下访群众不接受,他第二次再来,第二次不达到目的,他第三次再来。在3个月的时间里,黄成模一连13次走进这个村。

    一次,参加座谈会的村民发生争吵,拍桌子砸凳子,矿泉水瓶跳起来打着了黄成模的头,洒了他一身的水,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黄成模掸了掸身上的水,说:“没关系,请继续讲。”

    村民们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从最初的戒备、提防,到主动接触,再到后来终于畅开心扉,才把所有的委屈和苦水都向他倒了出来。

    黄成模说:“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老百姓来上访,本身对我们领导就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信任。”

    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东方市不少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出现了上访群众明显减少、提建议献良策的人明显增多的可喜现象。

    为民办实事,临门一脚要有力

    黄成模说:“人民给了我们这个位置,就要为人民办实事,而不能挣自己的什么“政绩”和脸面。东方不是演戏和做秀的舞台。”

    八所镇罗带村是远近闻名的“黑齿村”,村里男女老少都有一口黑牙齿。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氟”的元素——村民的饮用水含氟太高。为此,村里每天车拖人担,浩浩荡荡到离村两公里远的地方取水。一般的家庭都准备了五六个大水缸储水,全村760多户人家,总共有4000多个水缸。

    期间,东方市也曾拨款用来打井,批准修建自来水工程,但由于资金等的问题,饮水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2002年1月,在下乡检查罗带黄金坡田洋整治工作时,黄成模得知了这一情况,立即前往罗带村现场察看村民饮水情况,并尝了一口井水。又苦又涩的井水在黄成模的口里含了半天,硬是咽不下去。井水呛了出来,黄成模自责的泪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解放50多年了,群众还没水喝,我们这些领导干部是怎么当的!”

    几天过后,市里有关部门的领导被黄成模“请”到罗带村,要求两个月内必须将自来水接到村民家里,不能讲任何条件。随后,黄成模还连续三次进村督促查看工程进展情况。2002年春节前,盼水盼了20多年的罗带人,终于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水管两年前就修到了村门口,为什么最后一段卡了壳?”黄成模举一反三,“说到底,还是一个对老百姓的感情问题。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最怕的是最后一步不到位,临门一脚不得力。”

    群众的困难疾苦,就是干部的责任良知

    村民们联合给黄成模送来锦旗与感谢信,黄成模笑着接过。新华网安传香摄

    黄成模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称,他们正是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实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我们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在32岁的天安乡农民张海明心里,黄成模是他遇到的一位“贵人”。他说:“如果不是黄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有了。”

    张海明原先是一个健壮的黎族小伙子,却不幸得了银屑病。由于这种病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通过长期用药控制。而张海明家的经济状况根本不能做到长期用药。只能是听天由命,坐等死神的来临。

    到了2002年6月,随着病情恶化,张海明开始全身溃烂,浑身恶臭。村民们怕传染,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他,就算要从他家门口路过,也要掩着鼻子,离得远远的。

    这一天,黄成模来到村里检查工作,路过张海明家,看到张家门口的树上挂着一张避邪的符,便问随行的村干部怎么回事。村干部说,是村里的一位农民,得了严重的皮肤病,全身溃烂,快要死了。黄成模说:“那我得看看。”村干部赶紧说,病人几个月没有洗澡,还全身流脓,屋子里臭得很;另外,大家也不知道他的病会不会传染,没有人敢到他的屋子里去。黄成模说:“我身体好,抵抗力强,也不怕臭。”说完大步走进屋里。

    由于窗户紧闭,屋里光线昏暗,气味难闻,张海明一动不动地躺在正对门口的床上,用无神的目光望着从门口进来的人。

    看到这一情景,黄成模鼻子一酸,上前一步轻轻握住张海明放在床边的左手,俯身在张海明的耳边说:“不用怕,党和政府会想办法帮你治病。”

    听到这样贴心的话语,两行热泪从张海明的眼眶里流了出来。他本能地想把流脓的左手缩回来,没想到黄成模握得更紧了。

    第二天,东方市皮防所的两名医生就带着药品上门给张海明治病。不久,海南省皮防所专家到东方巡诊,黄成模专程派车把张海明接到八所请专家会诊,并发动全市机关干部和普通群众为张海明治病捐钱。

    现在,张海明的病情有了很大缓解,伤口愈合了,皮肤不太痒了,只有腿上和手上还有着个别红斑点和结痂。后来张海明还在村里附近果园找了一份看园子的轻活,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

    短短的四年,黄成模的足迹遍及东方市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坚实的脚步印在了东方市的村村落落,也印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现在黄成模已经调任海南省工商局局长,开始在新的起点上开拓新的天地,但他仍然是那样的朴实、谦虚。

    面对着眼前的一项项荣誉,黄成模显得有些迷糊,他不好意思地自言自语:这是什么时候得的?我怎么没印象呢?他总是这样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评价,也给了我很多荣誉,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高明的做官技巧,我只是常怀一颗爱民之心。”

(责任编辑:袁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