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谈学习黄成模——真挚的爱民之心

发布时间:2010-05-17 08:35 | 来源:央视国际 2006年08月04日 08:18 | 查看:4615次

  党的优秀干部郑培民曾经说过一句感动全社会的话——“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生动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真挚的爱民之心。黄成模也常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做官技巧,只是常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都昭示了同一个道理:对人民群众真挚的爱,与群众甘苦与共的深厚感情,是共产党人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强调执政为民的今天,党的干部更应该发扬优良传统,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作为党的干部,有没有一颗真挚的爱民之心,愿不愿意为群众利益辛勤工作,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政治上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从孔繁森、郑培民再到牛玉儒、任长霞,这些党的干部之所以得到群众衷心的拥戴和真诚的歌颂,就在于这些党的优秀儿女们都有一颗爱民之心,都具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崇高品质。看一看东方群众对黄成模的亲切称呼——“草帽书记”、“水利书记”,无不透露出黄成模与群众的鱼水之情。群众在我们的心中有多大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才有多大分量。正是这种以心换心、肝胆相照的爱民之情,为群众做好事不计名声的宽广胸怀,黄成模才能得到东方群众的普遍赞誉。

  为民解忧重在“实”,爱民之心更要体现于行动。不能不看到,现实生活的“爱心”活动不少,但少数干部的“爱民”之举,有时却仅仅是为了表明一种姿态,或者为了完成某项临时性的任务做做表面文章,故社会上有“作秀”之讥。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爱民”的举动不重实际,不做实事,不求实效。一个领导干部的爱民之心是“真挚”的还是“作秀”的,重要的分水岭就看这些举措是否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是否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的困难总是具体的、分散的,甚至琐碎的,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什么说黄成模有一颗真挚的爱民之心呢?就因为他解决群众困难时不嫌累、不嫌苦、不嫌烦,为计划生育他跑遍全市192个村(居)委会,为土地纠纷10次进出一个小山村,为群众喝水牙齿黑问题寝食难安,这些感人的事迹,都有力证明他的爱民之心是出自内心的真挚之爱,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段情深似海的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黄成模4年前去东方市任职,时间证明他用自己真挚的爱民之心,在当地群众中间结出了硕果。愿更多的党员干部向黄成模学习,牢记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把爱民亲民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原载海南日报2005年12月27日)

(责任编辑:袁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