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22 10:19 | 来源:央视国际 2006年08月04日 15:22 | 查看:7842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吴仁辉,是海南日报社的记者。这两年我全程参与了黄成模同志先进事迹的采访和报道。作为一名海南人,我为我省涌现出黄成模同志这个先进典型感到骄傲;作为一名记者,我为自己能近距离感受黄成模同志的高尚精神境界而倍加自豪。下面,我向大家讲述我在采访中的几朵花絮。
去年6月,报社领导把采访黄成模同志先进事迹的任务交给了我。坐在赶往东方市的车子上,我脑子不停地转着,选取什么角度哪些素材展开采访,最终确定什么样的主题呢?这个念头走了一路折磨我一路。
一到东方市,只要我向干部群众起个头,“谈谈你们的黄书记吧。”很快人们就会把我包围起来,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向我提供有关黄成模同志的事例,似乎每个人都装了一肚子的故事,都一个劲地要求我:“好好写写我们的黄书记!”
采访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江边乡冲俄村的搬迁。
冲俄村是东方市最偏僻的山村,住着33户苗族和黎族同胞。这个山村长期以来由于路途遥远,重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在黄成模到任之前,曾多次计划把村子搬出大山,但都因难以落实生产生活问题而不了了之。
为了实地察看和动员村民搬迁,黄书记一行冒着蒙蒙细雨翻山越岭,跨沟过河,跋涉了30里山路。傍晚6点多才赶到冲俄村。他拔下钉在腿上的两条山蚂蟥,顾不得又累又饿全身精湿,挨家挨户走访查看。当亲眼看到村民住着茅草房,喝的是河沟水,点的是煤油灯,黄成模对随行的干部说:“村民生活太苦了,不搬迁,不脱贫,还要我们干部干什么! ”
当天晚上,黄书记就住在村里年岁最大的盆清贵老人简陋的茅屋里。看到老人身体不好,黄书记就帮他披上一件厚衣服。黄成模希望老人带头搬出大山,政府保证大家都能住上新瓦房、用上电灯,过上更好的生活。第二天,盆清贵老人激动地对那些尚存疑虑的村民说:“党和政府这样关心我们,大家没有理由不搬出去!”
2004年春节前,冲俄村的33户黎族苗族同胞,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住上了崭新的瓦房,圆了迁出大山的梦,开始了新的生活。
由于长年住在深山老林,盆清贵老人搬到新居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黄成模专程赶来看望他。老人握着黄成模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托共产党的福,我这辈子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死也暝目了! ”
当我沿着黄成模书记走过的去冲俄村的十五公里山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走了五个多小时,看到原始破败的村子旧址,我感觉那房舍整齐、花团锦簇的冲俄新村分明是在老百姓心中垒起的一座丰碑。群众正是从这点点滴滴的利民小事来评价一个干部的好坏,党的宗旨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像黄成模这样的党员干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实现的。难怪盆清贵老人临终前发自肺腑地喊出:“托共产党的福”!
天安乡黎族农民张海明是我最难忘的一个采访对象。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见到张海明的时候,他正在果园干活。一提起黄书记,张海明眼窝里的泪花不住地打转。他说:“没有黄书记,我早就见阎王了。”
张海明原本是一个壮小伙儿,妻子贤惠能干,儿子活泼可爱,一家三口过着清贫但不乏快乐的日子。2001年张海明得了严重的银屑病,虽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发展到全身溃烂恶臭,手脚关节肿胀变形,每天痛苦不堪,度日如年。那时候村民们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连至亲好友也不敢靠近一步,就是途经他家院子,也要捏着鼻子匆匆走过。张海明万般无奈只有躺在床上等死。
有一天,黄成模同志到村里检查工作,路过张海明家时,发现门前的树上挂着一张避邪符。村干部将来龙去脉告诉他。黄成模说:“那我得看看。”
村干部赶紧拦住他说,病人全身流脓,屋子里臭不可闻,也不知道会不会传染,除了他老婆没人敢进屋子。黄成模说:“我身体好,抵抗力强,没事儿。”他不由分说大踏步走进屋里。
室内由于窗门紧闭,光线昏暗,臭气熏天,正对门口的床头挂着招魂的小公鸡,张海明一动不动地躺着,只有转动的两眼还能看出一丝活气。黄成模上前轻轻握住张海明的左手,俯身在他的耳边说:“别担心,坚强点,党和政府会想办法帮你治病的。”
张海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泪流满面,激动地指着床边说,书记当时就坐在这儿,自打得病以来从没有人握过他的手,想到自己的手正在溃烂、流脓,本能地想把手抽回去,没想到被黄书记握得更紧了。
第二天,黄书记就派来市皮肤防治研究所的两名医生上门给张海明治病。省皮防所专家到东方市巡诊,黄书记又派车把张海明接到市区请专家会诊,并发动全市机关干部群众为张海明捐款。经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他的病情明显好转,伤口愈合了,皮肤不痒了,能到果园干些轻松活计贴补家用。逢年过节黄书记都抽空来看望他。
听着张海明痛苦而又幸福的含泪述说,我的心灵受到极大地震憾:对于一个连亲朋好友都躲得远远的病人,黄成模不顾感染的危险上门探望;对病人因自卑而急于抽回去的手,黄成模却握得更紧!我扪心自问,如果碰到当年的张海明,我能像黄书记那样紧紧握住他的手吗?我能千方百计为他求医问药吗?说真的,如果不是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是把他当成亲人看待,无法想象,黄书记会有这样的举动。在结束采访回程的路上,我打心里赞叹,成模同志,你真是党的好干部!
黄成模同志的兼职不少,但让我最难忘也最感兴趣的职务是,他兼任东方市慈善协会会长。
东方市作为一个拥有38万人口的省级贫困市,各类残疾人有1.2万人,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有4700多人,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有近万人。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等都是黄成模的一桩桩心病。他下基层时,经常自掏腰包给贫弱孤寡一点微薄的支助。
黄成模从张海明的遭遇中陷入深深思考,帮助困难群众,光靠政府不行,自己的有限支助更是杯水车薪,必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以民间公益机构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他的大力倡议和积极奔走下,2003年11月东方市慈善协会于成立了,黄成模亲自出任会长,出面向各方化缘,使慈善协会得到第一批驻市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支持。
慈善协会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募捐活动,累计募集资金615万元,现已发放助学、助残、助医、安老、扶贫、赈灾善款530万元,圆了弱势群体一个又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台风“达维”袭击东方,慈善协会拨款218万元,购买化肥等物资送往灾区群众手中,帮助他们重建家园。2004年8月,年仅28岁的大学生村官文智,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手术治疗后欠下巨额债务。在绝望的状态下,他趴在病床上给黄成模写信求助。三天后,慈善协会派专人送来1万元。2004年7月28日,黎族青年女教师李秀莲将一块写着“为民书记,再生父母”的牌匾送给黄成模,感谢黄成模为她筹款治病。
李秀莲是东方市板桥学区板桥中心小学的一位黎族青年女教师,现年32岁。2002年9月,她刚出生的婴儿因患黄疸病在省人民医院治疗,欠下一大笔债务。2003年8月,他又被省人民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每月仅有700多元工资的李秀莲和家人一筹莫展,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黄成模得知后,代表市慈善协会给李秀莲送去1万元,勉励她勇敢地战胜病魔,早日重返讲台,同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员工向李秀莲捐款。全市各学校、学区的师生员工和市总工会纷纷向她捐款。
市委书记的关心,社会各方的资助,使李秀莲重新树立了与病魔抗争的信心,目前,她正在积极接受治疗,病情稳定。
不仅如此,慈善协会还把一片爱心延伸到外地。一名住在昌江县的外省姑娘张小云因患白血病尝试着向黄成模书记写求助信。张小云做梦也没想到她真的收到东方市慈善协会寄来的5000元。人间温暖坚定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她给黄成模写来感谢信:“您是人民的好书记,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惠,永远传诵您的功德。”
上述这类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事情,黄成模究竟做了多少桩多少件,没人数得清。难怪东方人评价黄成模有一副有求必应的菩萨心肠,是东方市有史以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多的书记。
在黄成模书记与我多次交谈中,我最难忘的一句口头禅是:“不要当父母官,群众才是父母”。
黄成模的平民情结非常浓厚,只要一踏上田埂,一走进茅屋瓦舍,一伸出他坚韧厚实的大手,他的心就和百姓贴近了。他一遇到穷困孤寡无依无靠,就心急上火,止不住泪光闪闪;他看到群众的困难都顺顺当当地解决了,咧着嘴笑得像孩童得到梦寐以求的玩具一样开心。在城区他经常挤点时间跳上“三脚猫”,让车主带着走街串巷,东瞧瞧西转转,看城市规划、商业管理、居民生活还有哪些事要办的,自己的工作还遗漏什么,心里就有了谱儿。他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心上,随时随地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献出无私的爱,真正做到与老百姓心相印、情相连。
黄成模的平民情结和博爱胸怀是怎么形成的呢?在采访过程中,我一边记录他的先进事迹,一边追寻他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聊天时黄成模对我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老家广东海丰农村发生大饥荒时,全家人几乎断了口粮,左邻右舍大爷大妈们尽管自己饿得全身浮肿,总是从自己那份少得可怜的食物中拨给他一些,让他健康地成长起来。那一幕幕情景让他永生难忘。直到现在,黄成模只要一有出差机会就回到广东老家看望当年关爱他的父老乡亲。正是贫寒的家境,乡亲的关爱,孕育了这种感恩情结,由此生发了他对普通老百姓的无比深厚的爱,生发了他对脚下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们的深深眷恋。
1970年,黄成模参军来到海南。提干,升职,转业,三十六年过去了,黄成模把家安在了海南,也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海南这片热土上,也把这种感恩情结献给了广大群众。2001年12月,黄成模调任东方市委书记,他更是把对海南人民的满腔热情,洒在了东方市广袤的土地上。他常说,不要当父母官,群众才是父母。海南人民哺育了我,我要像对待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咱老百姓。
在主政东方市的四年多时间里,黄成模同志带领一班人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美的动人篇章,他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磊落的公仆风范,捧出了一名人民公仆滚烫的赤子情怀。我为自己主笔的长篇通讯起了很多好标题,但我最终把黄成模定位成一个平民书记,于是,我为这篇发表后反响强烈的通讯定下了朴素而又醒目的标题《东方有个好书记》。
谢谢大家!(报告人:海南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 吴仁辉)
(责任编辑:袁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