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8 09: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5-15 | 查看:4136次
5月9日清晨,距玉树县结古镇60公里远的雁口山垭口大雪纷纷。风雪中,养路工人橘红色的衣服格外鲜艳,一辆辆救灾车辆从他们身边驶过。
往里行去,震后的痕迹依然可见,但生活还要继续。清晨的扎曲河两岸升起袅袅炊烟,帐篷学校里传出琅琅书声……经历了苦难的玉树人民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那些在地震中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人是最可依靠的力量、最可依偎的温暖。
那一刻,心是力量的源泉
山崩地裂的那一刻,结古镇甘达村,60岁的党支部书记叶青一家7口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在儿女的帮助下,叶青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此时,他的三根肋骨被砸折,相伴几十年的妻子离他而去。
忍受着心的悲痛和身的伤痛,叶青在废墟上站了起来,他想到了求援,可是手机无信号、道路已中断。
心是力量的源泉。这一刻,他只能靠自己,靠自己30年的坚定党性。在自我和大家之间,在大灾大难面前,选择后者即是英雄。
叶青迅速组织伤情较轻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救援小组,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没有任何搜救工具,就靠一双双手在废墟中刨挖……
114名被埋群众在第一天成功得救。
第二天天刚亮,叶青无暇顾及亲人后事,在子女的搀扶下,指挥转移重症病人。由于行动迅速,赢得了救治的最佳时间,百余名群众的生命得到挽救。
几天下来,尽管身体已极度疲惫、疼痛难忍,但他仍坚持到救灾物资分发点,主持分发救灾物资。村民尕青说:“叶书记是个好人,天底下最好的人,群众相信他、支持他,村里的事情有他去处理,群众才会放心。”
各项救灾物资井然有序地分发到群众手中,可叶青能站立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促。大家都劝他赶紧去治疗,他却迟迟不肯去。他说:“没什么,慢慢会好的。”直到4月24日,他才被强行送去医院。
5月9日,进入震后的甘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在废墟上迎风飘扬的旗帜。旁边,刚刚出院的叶青忙碌着。他正在召集全体村民讨论灾后的生活安置和灾后重建问题。
心灵是坚强的依托。这位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老支书,指着胸前鲜红的共产党员胸牌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直面灾难,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强的臂膀托起希望。
玉树县结古镇党委书记尼玛扎西拄着拐杖,一只脚穿着旅游鞋,另一只化脓的脚拖着凉鞋,一瘸一拐地为灾区群众来回奔波,不时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一定能够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墙倒屋塌的那一刻,尼玛扎西和妻子冲出房屋,却不幸被掉下的玻璃击中,血流一地。心里一直念着灾情的他不顾劝阻,简单处理伤口后,赶紧打电话召集全镇100多名干部开会,布置抗震救灾工作。
每个村社都成立临时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建的11个地震救援队和地震救灾应急队,迅速展开自救、发放物资。在他及时果断的指挥下,结古镇新寨村立即成立了由1500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带着各种救援工具开展自救工作,仅仅两天一夜时间,新寨村被埋人员全部找到,随后又转入邻村紧张救援。
地震发生后的56个多小时里,尼玛扎西仅仅休息了不足4个小时,因为过度劳累和走路太多,脚上的伤口化脓,他却默默地坚持、坚持、再坚持……
像尼玛扎西一样,灾难面前,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与人民心心相系、手手相挽。在化为废墟的村庄里,在夷为平地的家园上,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风飘展,一个个奔忙的身影舍生忘死,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受灾群众在困境中跋涉、在逆境中抗争。
那一刻,迸发光芒永恒
一条布满灰尘的大辫子搭在宽阔的脊背上,黑红色的脸上满是疲惫。然而,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是才哇,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
无情的大地震顷刻间将全村263户村民的房屋变成一片废墟。时间就是生命!没有任何工具,才哇带人不停地用手扒着、刨着,群众一个个从废墟中被救了出来。
“才哇,你们家三个人全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干部带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才哇的眼泪夺眶而出。然而,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
三社的人终于找齐了,7人遇难、20多人受伤。
一个个群众得救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后续的吃饭、喝水、医疗和临时住所必须想办法跟上,否则已经得救的群众可能再次面临生命危险。
想到这里,才哇立刻组织村干部到附近的救灾物资发放点,为受灾的群众领取和发放救灾物资,组织村干部安顿灾民。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才哇和他的救援小组没有合过眼,更没有时间去看看遇难的亲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村干部,大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
在灾区慰问受灾群众、视察灾情的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当听到才哇失去了三位亲人,顾不上料理家人后事、依然奋战在救灾现场的感人事迹后,拉着才哇的手哽咽了:“我特别感动,特别要感谢你。地震夺去了你的三位亲人,而你顾不上自己的家庭,整日整夜为村民奔波、忙碌,在你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说完,他们的额头紧紧地碰在一起。这是康巴汉子之间最尊贵的礼节。这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另一个共产党人的感谢。
“地震了!大家快救人,快救人……”
48岁的玉树县结古镇加吉娘社区党支部书记土丁朋措一边大声喊,一边冲向村民洛丘家。他知道,洛丘腿脚不灵便,家里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孙女。得知孩子被埋在废墟后,土丁朋措和洛丘拼命地用手刨,终于救出了孩子。随后,土丁朋措大声安抚惊魂未定的乡亲们:“不要哭,不要怕,我们要不惜一切找到每一个亲人。”
加吉娘社区是第一批三江源生态移民试点社区,是地震重灾区。提起土丁朋措,乡亲们说,没有土丁朋措这样的好干部,还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土丁朋措有一颗善良、公平的心,他对待社区的人比对自己的亲人还亲,大家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呢?”22岁的藏族小伙子丹增巴丁说。
可是,谁又能知道土丁朋措这位康巴汉子内心的痛楚。就在这次地震中,他的父亲和弟弟遇难,4位亲人身受重伤。
今天,土丁朋措亲手把党旗插在了加吉娘社区废墟对面的土丘上,这里有了社区临时党支部。
灾难,动摇不了中国共产党人拯救生命的决心。
苦痛,摧毁不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念。
这就是共产党人。
那一刻,八方紧急驰援
顾不上见年幼的女儿一面,顾不上与正在西宁看病的丈夫通电话,青海省曲麻莱县卫生计生局局长郭卓玛带着医疗救护队,于当天就赶到玉树。在方圆7平方公里的上拉秀乡,他们是守护生命的天使。白天,郭卓玛既是医生又是搬运工;晚上,郭卓玛在救护车上简单休息;渴了,就喝点矿泉水;饿了,就拿起方便面嚼两口……医疗救护队自带的发电设备,在夜色苍穹下,轰鸣的马达与橘黄的灯光让受灾群众的心灵渐渐平复。
4月17日,在郭卓玛又转诊了一位重伤员的时候,几百米远的地方,穿着军大衣的王文忠扛着一箱矿泉水蹒跚走向物资分发点,那里有几十个等着的玉树群众。
放下水后,王文忠坐倒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高原反应一再挤迫他并不健康的身体。自4月16日抵达玉树灾区后,氧气瓶和速效救心丸须臾不能离开身边,与他同来抗震救灾的芍药村党员们担心的是,王文忠书记会不会猝然离开他们?
王文忠有多重身份,他是第二炮兵某部退伍老兵,还是一位企业家,但他更骄傲于2007年新印在名片上的身份:河北省枣强县芍药村党总支书记。他说,不管是什么身份,玉树人的灾难自己感同身受。一如2008年他在第一时间赶往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时说的话语。
4月14日,当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王文忠立即从北京赶回芍药村,当晚就组织了18人的农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连夜奔赴北京;15日,乘坐由北京飞往西宁的航班,于当晚即到达西宁;16日,带着耗资30万元采购的抗震救灾物资,18名党员干部克服高原反应,于当晚抵达玉树灾区,并与国家地震救援队一起展开救援工作……昼夜兼程,只为大爱无疆;争分夺秒,只为受灾同胞。
17日,芍药村党员突击队兵分两路,一路把30万元的物资运送到玉树县委指定的受灾地点,另一路与国家救援队联合作战,开展搜救工作。分发物资,搜救被埋同胞,早晨出去晚上回来,由于高原缺氧,再加上70个小时没合眼,王文忠晕倒在地。
武警总医院的医生告诉王文忠:“你这是心肌缺氧,不能在这待着了,必须马上回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王文忠留下;
国家地震救援队领队尹光辉告诉王文忠,“王书记,你回去吧!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灾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王文忠留下;
第三次服用速效救心丸、吸氧,夜幕下的帐篷里,党员突击队队员们纷纷劝王文忠回去。苦口婆心动摇不了意志坚定,王文忠留下。
“我们是来抢救生命和财产的。还没做什么,怎么能走呢?”王文忠划定底线,不到坚持不了的那一刻,他不会离开。
玛尼石堆可以见证,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显示出中华民族砥柱中流的力量。
巴塘草原可以见证,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体现出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本色。
灾难,仅一瞬;精神,却永恒。(记者 李章军 陈沸宇)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