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6 09:27 | 来源:人民网 2006-02-22 18:53 | 查看:4400次
谭竹青同志对党、对国家、对工作、对人民无限忠诚。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民解难,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自觉地为党和政府分优。她清正廉洁,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取得了卓越的工作实绩,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二字写起来容易,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十分艰苦的付出过程。这种崇高精神和高风亮节,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谭竹青的先进事迹同时也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诸多的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牢记宗旨,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谭竹青同志能够牢记宗旨,心系百姓,关怀民生,无私奉献,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切、利益最紧密的现实问题,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因此她在居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得到了居民的爱戴和拥护,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唤她“谭妈”、“谭奶奶”……
作为一个政党也是这样,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是否稳固的重要标志。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离开了人民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就失去了存在的血液,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
列宁在晚年就曾经指出,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在谈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时,也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1991年的8·19事件中,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广大人民和普通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事变发生后,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其财产被没收。令人震惊的是,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也没有发现当时哪里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所以,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仅仅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就可以找到其原因。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非执政条件下,曾经同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般的亲密关系,所以,党和毛泽东同志在人民群众中曾经享有崇高的威望。今天,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群、干群关系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情况,少数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腐败变质,直接动摇着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堵塞着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这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最重大的课题。为此,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声音,关怀民生,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启示之二: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
谭竹青同志五十年如一日,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两袖清风,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对党、对国家、对工作、对人民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每行一步都留下了共产党员闪光的奉献足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谭竹青事迹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党风正才能形象好,形象好才能得民心。—党的作风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它是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出来的。正因为党风有这种直观表现的特点,所以,人民群众主要是根据党组织和党员的具体作风来了解我们党、认识我们党的。党员有什么样的作风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能否巩固。一个政党极其党员如果不注重自身建设,腐败现象严重,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便会渐失人心,这个政党不是被别人打倒,就是被自己打垮。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6900万党员的大党,在当前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被腐蚀的危险性,自我蜕变的危险性在增大,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在蔓延,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党员干部过不了市场经济这一关,腐败仍然是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之一,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切实从导致苏共丧失政权的深层原因中进行反思,吸取教训,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廉洁从政,不谋私利,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启示之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实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石。
谭竹青同志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步一步地壮大委办经济。使东站十委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竹青自己也深深地懂得,只有大力发展委办经济,才能更好地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近年来,十委社区已安排1000余人次的下岗职工、居民亲属实现再就业,基本实现了社区“有下岗无失业”。这些都得益于谭竹青“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成果,这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归根到底它应该体现在如何执政为民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事业兴衰、人心向背。所以,我们党必须勇敢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立足新的实际做好本职工作,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启示之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谭竹青同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将一系列潜在的社会矛盾降低到最低点并及时予以化解,把社区打造成了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温暖的大家庭,从而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和谐的社会就是友爱、融洽、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社会,是执政者追求的执政目标,也是执政者体现其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思想,并提出了“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一论断。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对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不仅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且要面临和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社会公正、共同富裕、人民内部矛盾、利益关系协调、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等,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必由之路。
当前,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注重激发社会活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们不仅起着社会利益关系调节器的作用,而且担负着大量的除政府职能之外的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功能。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教部副教授 王文波)
(责任编辑:郭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