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9 10:04 | 来源:第一财经 2020-08-07 12:46 | 查看:1288次
作者:马晓华 责编:刘展超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在10%。它不仅可以感染人,还可以感染动物,且动物不发病。
近年来,国内因蜱虫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病例逐年增多,截至7月,我国今年已报告1500余例病例,死亡80余例,较2019年有所增加。
由于对其致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暂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该病毒从何而来,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性强不强,疫苗研发进展等问题,第一财经近日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
一: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吗?
李德新:这是一个10年前发现的新病毒。
2009年春夏期间,在我国中部湖北省和河南省山区、丘陵的农村报告了一种新的传染病,当时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症状,重症病例出现多器官衰竭、出血、休克等。在疾病发现早期,病例死亡率较高,可达到30%左右。该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SFTS。
中国疾控中心随即对该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以确定该疾病病原体。因为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相似,早期被认为可能是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但是在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均未检测到细菌DNA或针对该细菌的抗体。不久,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称为SFTS病毒。通过相关研究确定SFTS病毒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在我国首先发现SFTS后,日本和韩国也报告了当地的SFTS病例,美国也有类似病例报告。
在2009年之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已经存在,因为病例较少,没有引起大家的很多重视。
二: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性如何?
李德新:分离出病毒后,相关部门对这个病毒进行很多相关的流行病学、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在疫区的蜱虫里检测到病毒核酸,并分离到SFTS病毒。这个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还可以感染动物,比如狗、牛、羊等,但动物感染病毒以后不发病。
研究证明SFTS病毒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后不疼,不容易被人发现,能在人体上叮咬几天,被叮咬的人群主要是从事的田间生产和户外活动的人群。
自然界的蜱虫携带病毒的比例不高,人被蜱虫叮咬的机会不多。自然状态下,SFTS病毒呈高度散发,发病率较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病毒可以通过患者血液传播给其他人。SFTS病毒不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重症患者会有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出现严重的出血,而且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其他人接触了含有病毒的血液后可能被感染。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处理遗体人员都可能因为接触患者血液被感染。
发病人群多为农民,绝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野外作业史,超过1/3的患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蜱传播是 SFTS 的重要传播途径。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如穿长袖衣裤,暴露的皮肤使用蚊虫驱避剂等。为了更好的防控这个病毒在人间传播,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要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做好防护和感染控制,落实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消毒处理、尸体处理等措施。
三:新型布尼亚病毒每年感染多少多人?
李德新:SFTS病例最近10年每年都有报告,报告的病例数在2009年和2010年不足百例,在以后的年份逐渐增多,2016年达到2600例。截止到7月,我国今年已报告1500余例SFTS病例,死亡80余例,较2019年有所增加。
四:发病患者是否具有区域性?
李德新:发病人数较多的地方是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浙江、江苏、辽宁,不过,目前全国将近30个省都有病例报告出现。
这个病有季节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5月份可以达到高峰,然后到了冬季蜱虫不出来活动,也就没有发病的患者。
五:感染者死亡率多高?
李德新:目前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病死率在10%左右,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致死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六:是否拥有诊断试剂?
李德新:目前我国有商品化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诊断试剂以及抗体诊断试剂,市场供应没有问题。
七:是否有特效药?
李德新: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等联合治疗为主,同时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八:是否有疫苗?
李德新: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即将进入临床。
九:预后患者是否有抗体?
李德新: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痊愈会出现抗体,抗体可至少持续3-5年,甚至于更长。目前尚未发现痊愈患者再次感染SFTS病毒的报告。
十:病毒是否有变异?
李德新:我们监测到的SFTS病毒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