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上)(图)

发布时间:2010-05-15 13:5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年04月03日 09:32 | 查看:1651次

方永刚在病床上辅导他带的硕士研究生。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的教学楼矗立在南山上,到教室上课,首先要爬一百多级台阶。台阶之间镶嵌着由常绿植物组成的“使命、忠诚、献身”六个字。22年了,这对于方永刚来说,是那样的熟悉。

  向上、向上……今年1月15日,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方永刚在第二次化疗之后,身上插着导流管,从这里再次走上他钟爱的三尺讲台,为学员们做了本学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题的最后一讲。

  “这一幕,会永远存留在我的心中,并会深深影响我的军旅之路,人生之路。影响我的不仅仅是方教授面对疾病那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他那种高尚的敬业精神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的学生冯培强这样写道。

  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军人,为什么会对党的创新理论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方永刚1963年出生在辽宁贫困地区建平县一个叫萝卜沟的地方,他曾经形容那里是“两山加一沟,河水常断流,‘重工业’是砸石头,‘轻工业’是磨豆腐”。

  在这个贫苦的农民家里,方永刚兄弟姊妹7个,粮食时常不够吃,山野菜、榆树叶和着小米面、玉米面就是主食。住着一面是砖、三面土坯的房子,哥哥们到了年龄却娶不上媳妇,这段经历常常挂在他的嘴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的政策让方永刚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81年,方永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

  1985年,当方永刚参军入伍的光荣证被送到家里的时候,家里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从未想到过方永刚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能够当兵,实现了他儿时的梦。那一刻,方永刚突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再仅仅属于自己,他属于国家,属于军队,属于这个大家庭。

  如果说,方永刚最初对党的创新理论,怀有一种朴素的感恩之心,那么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生活经历的丰富,他渐渐地被它吸引,为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折服。

  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先进事迹展厅里,有一本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本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被方永刚珍藏了20多年,书的四周已经磨破、露着毛边,厚厚的封面中间手指抓握的地方快被磨穿了,泛黄的纸张上面都是已经褪色的笔记。

  伴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启动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短短几年间,全国城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种理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带给一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方永刚在《邓小平文选》中寻求着答案……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他深深地沉浸于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当中。

  作为政治理论教员,方永刚经常说,他对自己讲的创新理论深信不疑:

  “科学的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关乎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它的价值是大价值,它涉及的利益是大利益。试想,如果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中国怎样稳定和发展?中国不稳定不发展,老百姓还赚什么钱?没有钱赚,老百姓还拿什么买房子、买车子,甚至连平安的日子都过不成!所以,我一定要让人们理解这朴实的道理。”

  一个军队院校的政治教员,为什么总能够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走在前沿?

  方永刚说,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政治理论教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方永刚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连年被学院评为A级,他讲的政治理论课,已成为大连舰院最受学员欢迎的主干课程之一。

  最近5年,方永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方永刚的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步。”一直关注方永刚成长、成才与成果的大连舰院政委罗挺介绍。

  尽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方永刚在他40岁的时候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正当他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时,海军院校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摩授课和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的双重任务同时落到了他的肩上。家人劝方永刚:“放弃学业算了,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而方永刚却说,我攻读博士不是为了自己,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不学习哪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啊!

  授课比赛,要精心拟稿备课,要做多媒体,要反复试讲,导师黄金声怕他受不了,不同意他去。“博士论文压力已经够大了。你如果不好说,我帮你找院领导说去。”放弃,那就不是方永刚!

  在同事们的眼中,他什么活都敢接,就是有这么一股拼命的劲儿。

  在随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方永刚在系里讲,学院讲,海军讲,海军又把他推荐到全军去讲,最后获得全军创新理论教学观摩比赛三等奖。而他的那篇13.5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推进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战略思考》也没有耽误。答辩那天,面对国防大学教授袁训忠和方忠贤,方永刚激情澎湃,侃侃而谈。两位教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年轻人,很有活力。开拓创新能力强,成果丰厚,是这批研究生中最出色的!”

  一个高等学府的教授,为什么他的三尺讲台能够连上广大基层的官兵和老百姓?

  在长山要塞,方永刚的课从晚饭后一直讲到夜里11点半,一些干部家属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没有人提前离开。

  在大连市旅顺口农村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一位老党员课后非要与方永刚说句话:“孩子啊,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你讲了这半天,我这一辈子的事儿都明白了!”铁山镇妇女主任张树华说:“方永刚教授就是一部播种机啊,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种子播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方永刚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受到广大基层官兵和百姓的热烈欢迎,在北海舰队某基地,从部队到地方,不到一周时间他上午讲,下午讲,晚上讲,竟连续讲了15场。方永刚说,不是我有什么特别之处,主要是党的创新理论有魅力!

  政治理论往往是枯燥的,“方永刚现象”说明了什么?

  大连石化公司的一线党员王敏说:“那天去听方教授的课,几句话就被他吸引住了。他给我们讲党史,那种坚定的信念和语气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也是教师,平常上一上午课起码要休息三次,可他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连轴转,唯一的休息就是擦汗。我知道实际上他很疲劳,但是他在竭力地掩饰着,用自己的真心来打动每一个人。”大连工人大学团委书记于秀荣说:“他在讲课的时候还不断地问学员的兴趣、听课的感受、讲课的效果。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在备课,他真正将备课作为了一种行为,一种生活习惯。”

  方永刚说,老百姓是非常需要党的理论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在传播中把理论与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讲老百姓想听的话,想知道的事。

  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足,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方永刚先后被聘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等。尽管越来越忙,但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只要老百姓想听的课,就一定要去,不但要讲,而且要讲好。

  近10年来,方永刚为部队和地方讲政治理论课、形势报告、理论讲座不下1000场次。从漠河边防连队到沈阳战区陆、海、空、武警部队,从高山、哨所、海岛到军港、码头、机场,从工厂、社区、街道到机关、企业、学校,整个东北3省都留下方永刚不知疲倦的身影。

  一个曾四次住院、命悬一线的癌症患者,为什么带给周围人的永远是生命的激情?

  2006年11月,在大连解放军210医院进行结肠癌手术前,方永刚对到病房巡视的麻醉科主治医师张锋提出了一个请求,要求他们尽量少用麻药或不用麻药。对于做这么大的手术,一般人都会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麻醉好,而方永刚的这一要求让张锋大感意外。方永刚解释道:“我从事理论研究和学院教育工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麻药对大脑有影响,我不怕缺条腿就怕大脑不清醒!”听完方永刚的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97年5月,方永刚在接孩子放学途中遭遇车祸,颈椎受损,照医生的话说,“破裂的骨头就差一根韭菜叶宽的距离就戳到主神经。一旦戳断,命就没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住院108天,方永刚在头和脖子都被拧上固定螺丝的情况下,读了43本书。因头和脖子不能动,他就用手举着书看,从一开始举3分钟不到就要休息,到后来能一口气举着书看3个小时手都不哆嗦。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就在病床上支起自制的小桌子,完成了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

  躺在病床上的他,惋惜的不是生命的宝贵,而是病魔剥夺了他干事业的时间。为了能再多讲一些课,他把军装带到了病房里,对医院院长和政委说:“我把军装都带来了,需要我讲课随时通知我!”

  主刀医师杨兰已经与病人打了20年交道。她告诉记者:“走下手术台后我在想,哎呀,这真是个铁人啊!癌症已经到晚期了,难道他还没有感觉吗?他还能够坚持工作,真是不可思议!”

  在做完癌症手术后,方永刚躺在病床上,仍然不忘自己的课。徐明善主任来看他,他又缠上了徐主任,坚持要去上自己没上完的课。

  当听说已安排别人替自己上课时,方永刚急得叫了起来,“我生病了,但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我还可以上!”徐主任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丈夫如此执拗,妻子回天燕转过身去,掩面流泪:“我真希望方永刚是一个哑巴。”

  “如果有一天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我的岗位上,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这,就是方永刚。  

  来源:《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曹红艳)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