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4 17: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24日 05 版 | 查看:841次
扫一扫 看视频
不久前,一个喜讯传来,董丽娜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录取为研究生,她第一时间把消息转告自己的恩师詹泽,“一路走来,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不会是今天的自己。”
去年11月的哈尔滨特别寒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哈尔滨大剧院演出结束后,几位朗诵艺术家相约在松花江边畔行走。大家都缩着脖子弯着腰,只有一个瘦小的盲人女孩尽力保持着微笑,在风中站得笔直,顶着北风,默默前行。这个盲人女孩是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1984年出生。
2006年的一个傍晚,22岁的董丽娜从大连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这是她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长途旅行。几天前,她无意中在网络上了解到北京一家公益机构有一个视障青年的朗诵培训项目,董丽娜的内心瞬间翻滚起了波浪。
“也许,这是一个能够改变我命运的机会,我必须拼命抓住它。”董丽娜内心有个声音这样说。火车上,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未来又是那么不可预知。她静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喝水不吃东西,因为上完卫生间再回到座位,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她不想麻烦身边的任何人。
决定离开大连的时候,董丽娜辞去了工作。“我的父母都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他们只希望我稳定,我离开的时候,没有和父母打招呼,怕他们担心”。
她拿着简单的衣物,手持一根盲人手杖,离开得坚决。
从10岁进盲人学校读书开始,董丽娜听到老师每天这样叮嘱学生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因为这是以后你们唯一的出路。”董丽娜很困惑,“如果有人告诉你们说,你们所有人只能做同一件事情,去过同样一种人生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就要看到结局呢?”
中专毕业后,董丽娜在大连的一家按摩院成为一名按摩师。她很瘦,按摩完了累得要命,工作以外,除了休息就是睡觉,有时间就听听广播,生活中没有多少乐趣。
在工作时,董丽娜有一次“见到”了一个学长,几年时间,就感觉他颓废了,再没有了意气风发的感觉。董丽娜害怕成为那样的人,就找机会出去学习,联系了一所高校学习成人教育。
“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梦?如果我连做梦都不行、都不敢的话,怎么能实现梦想呢?”董丽娜在心中叩问了自己千百遍,她在火车上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到了北京。疲惫不堪的董丽娜费尽千辛万苦找到那家公益机构——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工作人员告诉她,活动报名时间早已结束。董丽娜瞬间像被冰冻了一样,整个人都蒙了。“您看,我特意从大连过来,能否给我一次机会呢?” “红丹丹”的负责人最后特意为她争取了一个名额。
这个朗诵项目只有一周的培训时间。董丽娜还能特别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课的情景。“可以说那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堂课,当老师读出一个声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他的声音吸引住了。第一次知道,原来声音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我爱上了播音。”董丽娜开始拼命练习,每天除了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红丹丹”是董丽娜梦想起航的地方。2007年6月,董丽娜通过努力拿到播音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这是专业播音员才能达到的标准,有很多学播音主持的学生毕业时也不一定能拿到这个测试证书。
“朗诵其实并不简单,有人以为会说话就会朗诵,实际上不是这样。好的朗诵不是普通话讲得好,而是要动真情,并通过声音把真情传递出去,所谓以情带声。”对于朗诵,董丽娜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
2013年,董丽娜成为“红丹丹”的一名培训师,投身于视障青少年的语言艺术教育,帮助热爱声音艺术的他们提升朗读与表达能力。她每天通过语音课程给有视力障碍的学生远程授课,再通过网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
“对于比较有潜力的学生,我会给他们特别的关注,给他们更有挑战的内容让他们去练,在课下的时候,与他们更亲密地交流。”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高梓涵和南京特殊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周文晴都是盲人,在朗诵方面都非常有天赋,在董丽娜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她面授朗诵时,他们有时会作为她的助教出场。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没有‘红丹丹’就没有我今天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尽力回报他们。”董丽娜说几年来,董丽娜累计参与红丹丹心目图书馆读书志愿者培训近百次;培训读书志愿者1500人左右;已帮助几百名视障青少年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
董丽娜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和一场朗诵比赛有关。2010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董丽娜朗诵的篇目是《永生的和平鸽》,讲述的是一个牺牲的中国士兵与鸽子的故事。“无数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一棵棵橄榄树旁,我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她的声音专业且有表现力,夏青的夫人葛兰老师、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都哭得厉害。最终,董丽娜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
比赛结束后,评委詹泽有一天突然接到董丽娜的电话。董丽娜犹豫再三才说:“我想拜您为师,跟着您学朗诵。”詹泽当时在北京传媒大学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他说:“来我的课堂上听课吧!可以更系统地听课!”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社长王静和几位播音界前辈的共同推动下,董丽娜获得了在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免费进修的机会。
董丽娜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当时她在鼓楼附近住一个月租400元的小平房,去上课至少要坐两个小时的车,但她从没迟到过。董丽娜特别要强,她不想让人看到自己失败和窝囊的形象,时刻记得要保持优雅,所以上课的时候,她很少喝水,也几乎不吃东西。有一次课上,詹泽在课上讲诗歌《致橡树》,他请董丽娜为同学示范朗诵,她没有盲文课本,却已经把整首诗歌背诵下来,一起听课的同学们都非常感动。
“当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很不积极,作业也不认真,董丽娜来听课之后,课堂气氛变得很不一样,她努力勤奋,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成为很多学生的榜样。从讲台上望过去,看到她的身影,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有获得感。”詹泽说。
在“夏青杯”评委敬一丹的推荐下,2015年年初,董丽娜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节目《丽娜品读时间》的主持人。两年多里,她将文字化作声音,借电波传入千家万户,给更多听众阅读的滋养。“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的我,像得到礼物的孩子一样,特别兴奋,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声音,我的父母也从广播里知道我换了工作,到了北京。”董丽娜说。
在华韵之声全国语文朗读大会的颁奖典礼上,董丽娜和詹泽合作了一首诗《我看见了春天》,“能够和老师站在一起朗诵并支持老师的事业,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和回报。”董丽娜说。
詹泽是华韵之声全国语文朗读大会的发起人,比赛特意为视障儿童开辟了比赛单元,并为参赛的孩子提供免费吃住行。董丽娜作为朗读大会的公益大使,多次为参赛的孩子进行培训、交流,以自身的故事激励所有人。
在詹泽看来,能把作品读好,不光要有好的嗓音,会说普通话,还需要有丰富而顽强的内心世界。“董丽娜是那种灵魂高贵、内心深刻的人,对作品理解表达力特别强。只有灵魂深处有光彩的人才能读出好作品”。
“我努力地睁大双眼,眼前还是一片漆黑,黑,是极黑的黑,是那种没有任何五彩斑斓颜色的黑,因为我是一名盲人。假如让我失去三天光明,我也许会很平静,因为三天的黑暗不算很长,但如果是一辈子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珍视每一秒时间,记住这个美丽世界。”这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在2018年华韵之声全国语文朗读大会颁奖盛典上,当董丽娜朗诵这篇作品时,台下的许多听众已经热泪盈眶。而她自己,眼眶也浸满了泪水。
“我开始有些抵触这个作品,因为我是盲人,让盲人朗诵盲人的作品,有点博同情的嫌疑。”董丽娜说,“直到有机会通读了这篇文章的全文,才发现海伦·凯勒有着不一样的精神境界和光辉人格,她文章中的内涵已经超越了视力障碍。她是一个真正看清楚了世界和内心的人,懂了她之后,我再读这个作品,情感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是朗诵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光明。”
“董丽娜始终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她很顽强,以自己的努力不知帮助了多少盲童,她是一个让世界更明亮的人。”詹泽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