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2 11:3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26日 04 版 | 查看:1325次
长江经济带上的年轻人
很多人称呼王吉勇为“环保斗士”,因为过去的十多年里,他都在重复一件事情:和污染水体的企业与个人较劲。
然而,这位面庞黝黑、身材瘦小、语气温和的青年并不喜欢“斗士”这个词。“我们做环保、做公益的,并不强调对抗。”王吉勇更愿意称自己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王吉勇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和其他的山里孩子一样,走出大山是儿时最大的梦想。靠着勤奋和努力,王吉勇最终考上北京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成为他最喜欢的事情。
最初几年,因为工作王吉勇几乎很少回家,但每次回来看到家门口日益发黑变臭的小河,他的眉头都会皱起来。
“和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里摸鱼、游泳、嬉戏打闹。”王吉勇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和这条小河相关,每每有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条河也都是最骄傲的风景。
“我们要把记忆中的绿水青山找回来。”2007年,王吉勇开始与志愿者一起关注家乡河流的保护。从那时起,他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新闻格外关注,希望从中找到好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对环保领域的深入了解,王吉勇发现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最终能得到控制并被解决,根本突破口在于公众广泛参与。在他看来,这是一条完全可以复制的道路。
“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力量太有限了,要有团队。”王吉勇辞去北京的工作,加入了一个贵州的慈善基金会。一次外出调研的过程中,王吉勇发现贵州第二大河流清水江存在水体污染的情况。
没过多久,王吉勇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启动清水江保护行动。从源头都匀市斗篷山走到了黔东南天柱县瓮洞镇,全长450多公里的清水江两岸布满了巡河志愿者们的足迹。一路上,志愿者们开展环境调查、进行污染监督,同时向沿河老百姓宣传环保知识,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2017年6月,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文明办、贵州省水利厅在全省发起“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行动,成立了贵州省“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总队,招募选拨33名志愿者担任志愿者监督员,王吉勇是其中之一。
此外,王吉勇的另外一个头衔是贵州省三岔河的“民间河长”,任何三岔河河流污染问题都可以向当地主要领导直接汇报。
有了相关部门的帮助,王吉勇在护河过程中感觉底气很足。他筹集20多万元资金投入护河工作,与环保专家一起定期对三岔河进行专题调查,通过走访巡河和借助无人机对三岔河进行拍摄、记录,及时将沿河企业涉嫌的重大环境问题向所在地区的河长办等相关部门反映……
通过监督和宣传,王吉勇慢慢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成为绿色供应链的一环。“接触得越深,你就越热爱。”王吉勇慢慢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绿色梦想:和公众一道,去撬开环境保护的硬壳,留住我们的绿水青山。
十多年的公益奔走,让王吉勇搜集了大量关于环境保护的影像资料。在他看来,只有公众的参与才是清除污染的不竭动力。王吉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一个贵州河流博物馆,让更多民众直观地了解保护河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