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矫情”? (图)

发布时间:2020-06-18 15:55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6月18日 第08版 | 查看:761次

焦虑紧张、头皮发麻、心悸出汗…… 

杨剑兰


图为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

心理话

  有些人一见到大量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相同物体,就会产生紧张、恐惧、恶心等不适的生理反应,事实上,人们并不是对物体本身产生不适,而是对由大量物体密集在一起组成的整体,比如蜂巢、蚁群等,感到紧张、恐惧等。心理学上将这种表现称为密集恐惧症。

  比如有网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细细密密的雨线,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让她头皮发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会跑入室内症状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许觉得这也太矫情了吧?对于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这种行为似乎无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惧症,真的是矫情吗?

  人类演化而来的生理机制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表情研究专家汤姆·库普费尔认为,密集恐惧症和演化适应性有关,是人类为了躲避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演化而来的。你可以轻而易举捏死一只虱子,但如果成千上万只虱子在你眼前爬来爬去,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了。想象一下,密密麻麻的虱子,慢慢地爬上你的皮肤,一点点吸你的血……是不是光想到这个画面,你就心生恐惧,很多寄生虫都是群居动物,它们的聚集就意味着某种危险。人类的密集恐惧症就像信号弹一样,提醒人类远离它们,这样才能更安全。

  库普费尔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触寄生虫,只需给你看一下寄生虫密密麻麻的图片,就会让你产生厌恶的反应:眉头紧锁,双眼紧闭。有的人则产生恐惧的反应:呼吸急促,全身发抖,汗如雨下……图片带给人的密集恐惧反应,与实物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密集恐惧症并不是矫情,它是人类在漫长的适应过程中演化而来的一种生理机制。

  过激反应加重密集恐惧症程度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有密集恐惧症,有些人没有呢?

  库普费尔发现,即使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也会对存在致病风险的密集物体感到恶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窝蜱虫。但他们对那些无害的密集物体没有任何感觉,比如米饭粒、面包上的小孔。但密集恐惧症患者,则会在看到无害的密集物体时也出现身心不适。库普费尔表示,这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过激反应。

  密集恐惧症的过激反应,既跟生理有关,也跟心理有关。生理方面,主要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神经系统觉醒水平较高,他们往往敏感、警觉,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很容易感受到生理的唤起。比如有的人,看到芝麻饼上密布的芝麻,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反胃、呕吐等生理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

  而心理方面则涉及到几个方面,如性格胆小、容易退缩,成长过程中被过度保护等都有可能易对密集事物产生过激反应。此外,患者在后天也有可能习得密集恐惧症心理,形成了条件反射。如有的患者因为小时候得水痘,全身起了各种泡,以致于后来看到虫卵密集的图片就极其害怕。这类后天习得的密集恐惧症,跟特定的物体有关,有的人是对泡泡状的密集物体感到恐惧,这就不影响他们吃米饭;有的人对条状的密集物体感到不适,吃米饭就会激起他们对于密集物体的恐惧。

  除了上述心理原因,密集恐惧症的过激反应还和集体心理暗示有关。受心理暗示的影响,一些疾病会在集体中广泛传播,心理学称之为集体心因性疾病。如2011年,纽约州一所高中的20个女生同时出现抽搐症状,她们随后被确诊为集体心因性疾病转化症。密集恐惧症与之类似,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物体密集出现的图片,以及大家对此类图片细节的分享,都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暗示,让一些原本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被这种氛围传染。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密集恐惧症呢?首先应该明确,如果密集恐惧症严重到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如果症状较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加胆量,告诉自己这不可怕,这没有危险。同时还可进行一些脱敏训练,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反复把自己暴露在物体密集出现的环境里,以消退条件反射。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