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家风建设不能只写在纸上(图)

发布时间:2020-06-14 19:51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6月12日 12:38:30 | 查看:1017次

▲葛剑雄。 

李则名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易艳刚、李坤晟

  1945年,葛剑雄出生于浙江南浔镇宝善街,虽然12岁就迁居上海,但他始终关注着故乡的一草一木。

  南浔地处太湖之滨,自古为鱼米之乡、蚕桑之地。近代以来,南浔的鸿商富贾重视家风传承,从商向善的家风文化在南浔兴盛。

  自幼耳濡目染,后经文献考证与社会调查所得,葛剑雄发现南浔家族的家风家训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一直闪耀着人文的光辉。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2017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最美家风+”建设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推动乡风、企风、校风、政风建设。

  6月11日,葛剑雄回到故乡南浔,接受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草地周刊专访,讲述自己对新时期家风建设的理解。

在故乡养成幼时生活习惯

  草地:您曾到过南极、北极、西藏阿里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走过这么多地方,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

  葛剑雄:我在南浔上到小学六年级,12岁去了上海。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到现在,我对故乡的一草一木,特别是接触过的人,仍感到非常亲切。

  不能说我所有一切全是故乡决定的。我到了上海,了解的知识肯定更多了,世界更广阔了。但我的根还是在南浔。

  故乡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有些习惯是改不掉的。在上海这么多年,总有人说,你的口音里怎么还带着乡音呢?

  草地:能讲讲小时候父母对您的言传身教吗?

  葛剑雄:今天南浔宣传历史上的家风传承,很多都是大家族。像我家这样的平民百姓,通常是亲属中间有一个人相对杰出。他身上有值得你学习效仿的品质,这个人就会给你带来很大影响。

  我的舅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失学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读书,考上了师范,后来还读了浙江大学。小时候,我觉得家里最有文化、最讲道理的人就是舅父。当时,我家庭困难,有一年连学费都缴不出来。老师说,再不缴就不能进教室了。最后,舅父帮忙代缴了学费。他还经常给我们带书,记得有一本《中国历史故事》,我很喜欢。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做事刻苦,爱钻研。他当银匠,就尝试把名字打在婚戒上。后来去了上海的仪表厂,很复杂的工作都能胜任。母亲是个非常勤俭的人,她让我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家风建设要扩展到邻里社区

  草地:近年来,南浔开展“最美家风+”建设活动。历史上南浔家风传承,基本出自当时的大家族。今天,如何让家风建设飞入寻常百姓家?

  葛剑雄:为何在传统社会家风很重要?当时社会比较封闭,一些比较富裕的、上层的家族,子女很多。这些家族为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保持家族繁荣,往往对家族成员提出比法律和社会公德更高的要求。这样,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了家风的影响。

  现在没有大家庭了,人们也不再聚族而居。孩子上大学,基本不住在家里。一个人从成年开始就可能接触更广阔的社会。

  传统的家风在今天遭遇了挑战。它存在的基础没有了。怎么办?今天的家风建设应该扩展到邻里和社区。除了工作,现代人主要联系就是社区。个人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还有好的品德的养成,都可以从中发力。

  草地:如何看待南浔尝试以家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

  葛剑雄:《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南浔的方向是对的。前面我已讲了,今天的家风建设局限于家庭,意义不大,作用有限。在小家庭找个道德模范,可能比较困难;如果扩大到一个社区,就相对容易了。同时,这个人跟我们一起生活,潜移默化,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家风建设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去,要防止形式主义。

  所以,今天我们讲家风,重要的是怎样把好的理念,通过具体的活动,通过共同生活,相互学习,真正推广下去。

  如果南浔能够取得成绩,肯定在这一方面做了切切实实的工作。今后的效果评价,绝不是看挂在上面的标语,而是看实际情况。

优秀的家风与时俱进

  草地:如何理解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意义?

  葛剑雄: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我们的精神文明受制于物质文明不发达。比如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房间,为了生存,很难保持文明的生活。

  现在,整个社会物质的需求基本满足了,但精神方面还需要提升。比如,现在大家养宠物,精神文明上的差异就显示出来了。有的人不好好管理宠物,或者不尊重公德。

  未来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特别是“第二个一百年”,从小康社会进入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重视家风能促成社会风气的转变。中国自古不是宗教国家,而是通过教育、文化解决信仰问题。提倡新时代家风建设不是偶然。

  草地:传统的家风繁盛于农耕社会。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风?

  葛剑雄:家风建设,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搞形式主义。一讲家风,就要祭祖之类的,都是形式。传统社会的家风,比如对女孩子的限制,维护的是封建伦理,也必须扬弃。

  真正优良的家风是与时俱进的。旧社会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后代,也有成为科学家,成为新社会的干部,甚至传承红色家风的。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叔弢先生去世后,邓颖超去慰问。她说,你们周家了不得,十个子女全是大学毕业,十个子女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前一条有很多人能做到,后一条,据我了解没有哪个大家族做到。

  周叔弢先生的祖父做到清朝一品大员。他们家是官僚地主家庭,为什么后代是共产党员?真正优秀的家风是与时俱进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作为知名企业家,带头公私合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我们不能一讲孝顺,就把二十四孝拿出来。特别是政府,在主导推动的时候,方向一定不能错。不能去适应封建社会的家风,而不适合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个一定要把握清楚,正确引导。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草地:怎样才能做好家风传承?

  葛剑雄:家风不是一定要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不一定要树立多高的目标。首先要自己能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小孩子跟着学,长大了,让他自觉地明白应该怎么做。如果他从小跟你建立了很好的感情,你的话能接受,你也会更了解他。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告知黑的是白的,就会黑白颠倒,很难再纠正了。

  现在有些家庭说孩子怎么不好,应该反思是不是做了坏的榜样。所以,家风强调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以前有个例子,一个孩子作弊,老师告诉家长。家长责问孩子:“你怎么作弊?”孩子很奇怪:“不是你上次告诉我的吗?人家都作弊,你为什么不作弊?现在你来骂我。”

  所以家风建设的根还是在家庭。有些人在社会上,形象很好,但在孩子面前恰恰不好。给孩子树了坏的典型,自己还不知道。家风一定要抓住根子,首先就是父母怎样影响你的孩子。

  草地:您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葛剑雄:我的孩子1979年出生。改革开放后,跟我们原来的时代完全不同。她出生在上海,6岁的时候跟我去了美国,在那里上了一年小学,又回到上海。我和爱人始终坚持自己带她。

  我跟她有非常融洽的感情。她可以批评我,但绝对尊重我。我注重培养孩子自立。她喜欢旅游,但从来是一个人去,不依靠旅行社。她的经济状况不错,但不用化妆品,不追求名牌。

  当年她报考复旦的时候,选择专业很纠结。她喜欢文科,讨厌数学,但后来同我商量,还是不念文科。她说:“文科念好了,人家说靠的是你爸。念不好,又丢你的脸。”所以,她念到大三,同班同学都不知道她是我的孩子。后来,她找工作、跳槽都是自己做决定,我没操过心。我对她非常放心,也很满意。

  不过,有一次是她主动和我商量。当时她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公司财务人员在退税上钻空子,她作为财务总监不同意。同事告到老板那里,老板让她照同事的办法做。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反问,你看怎么办?她说,我应该守住。我说,我支持你,就是丢了工作也支持。结果,到年底公司给她发了一个大奖,说她维护了公司的价值理念。

  (参与采写:徐小成、张博令、郑思琳、廖梦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