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3 18:22 |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07月27日 17:00:23 | 查看:10596次
纪念建军80周年本网特别报道◎走近最可爱的人(1)
【人物简历】驻浙某师医院三所主治医师杨仕春,福建松溪人,1961年2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上校军衔。1982年4月入党,大专学历,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1985年,杨仕春在边境作战中英勇负伤失去双腿,被评为特等伤残。1995年5月任军医。近三十来,杨仕春在不同岗位上,始终不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以进取心直面困难,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感恩心回报部队和社会,在不同岗位上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先后被集团军、师表彰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战功一次,2007年6月荣立一等功一次。
【核心提示】杨仕春,是驻浙某师医院的医生。22年前一次战斗使他失去了双腿。在双腿残疾饱尝痛苦和艰辛的日子里,他没有倒下。凭着“双腿残缺了,精神不能残缺”的坚强信念,杨仕春不仅重新站立了起来,还成了一名工作在部队基层医疗战线第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7年7月19日,这一天对于杨仕春来说,一如往常。清晨,他装上假肢,按时到师医院上班。伴随着他的依然是这假肢发出的“吱嘎吱嘎”声。
依靠假肢行走已经20多个年头了,这一天当我们走近杨仕春,探寻这名军人这20多年的艰辛历程时,我们为之动容。对于杨仕春来说,无论是在血与火的战场,还是在布满荆棘的求医道路上,他写下的是一名军人身残志坚、永不言败的精神。
撰稿本网记者 周娜 实习生 陈馨泽 通讯员 邱柏星
22年前,战争让他失去了双腿
“那一刻我哭了,为自己的伤残而痛苦,为我的梦想和未来而哭。”
画面凝固在22年前,祖国边陲的山岳丛林中。杨仕春的双腿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
1985年1月的一天,杨仕春作为炮兵侦察排长,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敌情,他带领侦察小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爬上最前沿阵地侦察。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身旁不远处。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他们被敌人发现了。这一发炮弹是试射,大量的炮弹马上会过来。
但是,为了抢抓敌人新的炮阵地暴露的时机又必须继续侦察,杨仕春当即命令战友火速撤离,自己留下了。正当他在地图上标定敌炮阵地坐标时,敌人的炮弹叫嚣着在耳边炸响。
等到杨仕春回过神试图抖落身上的沙土时,才发现自己左小腿不见了,右小腿也仅剩一点皮肉连着,两条断腿处的鲜血像拧开的水龙头的水直往外流。
那一刻,他出奇地清醒,迅速掏出止血带自救,还拿起话筒报告了敌炮阵地的坐标。最后,因失血过多昏死了过去。
当杨仕春苏醒过来时,已是2月初。发现自己躺在昆明总医院的病房里,望着裹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纱布的断腿残手,他万念俱灰。“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当我坐在轮椅上看书,习惯性地俯身去捡掉在地上的书签时,一下子跌倒在地上,那一刻我哭了,为自己的伤残而痛苦,为我的梦想和未来而哭。”
然而,当杨仕春的心渐渐平静的时候,他开始鼓励自己,他对自己说,“虽然两条腿没有了,但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身为军人,就要永远做战士,没有双腿也要向着希望走,做生活的强者。”
重新站立行走拾起生命的希望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精神,有了精神,肢体残缺并不可怕;没有精神,肢体再健壮也会趴下。”
在杨仕春的心里,一直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双腿的残缺给杨仕春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杨仕春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而他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战胜伤残,重新站立和行走。
经过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术后,1985年9月的一天,杨仕春装上了假肢。那一刻,杨仕春特别兴奋,迫不及待地挪到床前,试着慢慢站起来,但一股从骨头缝里传出的疼痛,电击般地把他撂倒在地。当时,一只假肢8公斤重,挪动起来像木偶一样,常常走不了几步就摔倒。没几天,杨仕春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残肢末端也磨破、溃烂了。那时候,医生每天都要用镊子夹着纱布塞到他化脓的伤口里擦拭脓血,疼痛锥心刺骨。每当这个时候,杨仕春总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顶住顶住,决不能退下阵来,当艰难和痛苦的俘虏。”
杨仕春强忍着疼痛,一天天学习站立和行走,9个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终于可以用假肢缓慢地行走了。
走上布满荆棘的求医之路
只有去跋涉,脚总比路长;只要去攀登,人总比山高。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永不言败
“我的人生路该怎么走?”双腿没有了,但一双伤残的手并没有废。在学会了走路后,杨仕春的心中萌生了学医为民救死扶伤的念头。这对于身体残疾的他,无疑又是另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杨仕春在老家养伤期间,拜县里一名老医生为师学习中医。从他家到医院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弯道多,坡连坡。他每天就骑着电瓶残疾车奔波在这条求医路上。这一学,就是4年,他掌握了中医的基本医术。然而,现实环境对于杨仕春来说,总是充满着考验。有一次,他骑着电瓶残疾车下坡时,电瓶车的刹车弹簧突然断裂,车子失控直往山下冲去。他连忙把假肢伸进疾驰的车轮里,这才强行把车停住,而他自己也被摔了出去。当他被路人扶起的时候,发现脱落的假肢扭得变了形,腿的残端被撕开,正流着血。
在杨仕春看来,只要是他认准的事,再大的苦也要坚持下去。在回到部队复习迎考的日子,杨仕春白天到地方医院临床实习,晚上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的课程。这段故事,杨仕春的妻子艾丽记忆深刻。“那时候一家四口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里。夜晚老杨怕影响到我和孩子休息,就一个人到公用厨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常常一看就是半宿。”妻子艾丽说,杨仕春时常熬夜加上身体状态本来就不太好,到后来得了肺结核,大口大口地吐血,住进了医院。
1994年5月,在艰辛的付出以后,终于传来喜讯:杨仕春参加成人高考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浙江中医学院。而此时,他的体重只剩下不到50公斤。
走进浙江中医学院的大门,杨仕春付出的是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对于他来说,上下楼梯是比较困难的事,平均每天他至少走两个来回。一年多时间里,他用一双假肢迈过了近10万级台阶。
1995年底,当杨仕春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取得中医学大专学历、拿到了医师资格证时,他和妻子艾丽都激动地哭了。
从自学中医到走上医生岗位,杨仕春前后用了8年时间。这8年里,他除了完成学院12门教学课程外,还认真研读了30多册医学书籍,写下50余万字的医案笔记,收集整理了400多个单方、验方。
奉献着,演绎人生新的精彩
“我这条命是许多不知名的民族同胞和战友及时为我输血才延续下来的,我只有努力地工作,为部队和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才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和组织的关心。”
在尝尽了求医路上的酸甜苦辣后,1996年初,昔日战场上的侦察兵成了接诊看病的白衣战士。伤残的杨仕春满怀感恩的心工作在部队一线的医院,演绎着人生新的精彩。而这份精彩,就叫做“奉献”。
在杨仕春的眼中,每个官兵都是他的亲人,每个患者的病痛都时刻连着他的心。战士有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释;病人要开处方药,他就替病人找院长审签;药方里需要的中药医院里没有,他就拖着一双残肢到附近的山上去采药……
同在医院的几名军医清楚地知道,杨仕春从医12年来,总是那么尽心尽责。从家里到医院有两公里的路程,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骑着自行车准时上下班;虽然身体不便,但他还是坚持坐诊值班室;每次巡查病房,他总是关切地询问病人病情,有时在病床前一站就是十几分钟。一次房查下来,他常常是累得脸色发白,满头大汗。
在杨仕春诊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外来民工和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杨仕春总是替他们着想,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玉泉社区的妇女徐建丽患肌营养不良,双小腿红肿得无法站立,到处求医问药花了很多钱,却不见效。杨仕春得知后主动与她取得联系,认真研究她的病因和临床症状后给她开了药方。两个月后,徐建丽的病情明显好转,半年后,她重新站起来了。而这笔医药费总共花了不到1500元。徐建丽感激地送来一面锦旗,上书,“白衣战士,病魔克星”。
在熟知杨仕春的人的眼中,杨仕春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值得信赖。在医院,有的病人来就诊指名要找杨军医,有的甚至还在出院时向他下跪表示谢意。这些年来,他收到的地方群众送来的锦旗就有10多面,感谢信100多封。
杨仕春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人心对人心,玛瑙兑黄金,你对百姓的情有多真,百姓对你的爱就有多深!”
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军人比享有荣誉更重要的是无愧于荣誉。我不能用伤残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否则,就对不起丢在战场的那两腿了。”
生活的清苦,陪伴着杨仕春一路走来的妻子艾丽体味至深。这20多年来,这对患难夫妻走过的是一条艰辛的生活之路。杨仕春的两个孩子出生后,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才百把块钱,而此时杨仕春身体虚弱,要补充营养,还要买书学医,加上要抚养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难以周济。但杨仕春始终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而是先后两次托人到信用社贷了3000块钱。
杨仕春始终本着自己的原则,“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做一个平凡的人。”
1999年的一天,妻子艾丽收拾房间时发现,一只放在床底下的破旧纸箱里面,全是杨士春修理假肢的发票。当艾丽询问丈夫时才知道,杨仕春一次又一次修理假肢的发票从来没有报销过。杨仕春对妻子说,“这事以后别提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假肢是杨仕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本来他可以选用好一点的假肢,但为了不给组织增添麻烦,杨仕春一直用的都是几千元的普通假肢。假肢通常只能用两年,但他总是要用上三四年。妻子艾丽说,假肢坏了经常见杨仕春自己修,实在修不好,他就换上以前的旧假肢或者一个人到假肢修理厂去修理。
杨仕春的医术在驻地小有名气,不少地方医院和私人诊所想聘请他去坐诊。一天,一家私人诊所的老板找到杨仕春,并许诺他年薪10万元。杨仕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虽然去地方诊所确实可以赚比如今更多的钱,但杨仕春清醒地知道,让他去坐诊,除了看中他的医术外,更多的是冲着他这身军装和部队医院的形象,是他打仗、立过功的荣誉而来的。“我的一切是部队给的,我不能违背初衷,为金钱而失去尊严,被金钱牵着鼻子走。”
在名利面前杨仕春从来不向组织伸手,他自从1983年提干以来,当排长5年,当连职干部10年,当营职干部6年,去年年底才调至技术8级。他淡然地说,“我能活到今天就不错了,还在乎什么官大官小。”
20多年来,杨仕春忘却了自己是英雄的背景,回归到平凡之中。他在日记上写的一句话也许能作为他这20多年来坚强生活和无私付出的最好诠释——
“与长眠地下的英烈相比,我还有一条生命,没有理由去争名和利;与双目失明的战友相比,我还能看到这精彩的世界,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与高位截肢的战友相比,我装上假肢还能走路,没有理由向组织伸手;与那些牺牲战友留给家人的不幸相比,现在我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没有理由不知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