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3 17:48 |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2月11日10:21 | 查看:2989次
● 本报记者 江山
他骑着电瓶车到训练场巡诊,官兵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欢迎心中的钢铁战士。骆红军摄
前不久的一天,在西子湖畔的军营,一个行走起来双腿“咯吱”、“咯吱”响的军人,静静地坐在了记者身边。
杨仕春一身戎装,从容的微笑写在黝黑俊俏的脸上,那样的慈祥……
“没有腿了,我也要走出精彩的人生。”
杨仕春,双膝以下,没有正常人的血肉骨骼,而是钢做的假肢。
25年前,在那场边境战争中,时任侦察排长的他,失去了双腿。
杨仕春说,当他苏醒过来时,望着裹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纱布的断腿残手,想着才24岁就再也不能重返战场,再也不能奔跑、行走、站立,他万念俱灰,真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组织的关怀、战友的鼓励、亲人的爱护,让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他默默地对自己说,但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身为军人,就要永远做战士,没有双腿也要向着希望走,做生活的强者!
他要迈的第一道坎,就是重新站立和行走。
经过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术后,1985年9月的一天,他装上了假肢。
那一刻,他迫不及待地挪到床前,试着慢慢站起来,但才几秒钟,额头上就冒出豆大的汗珠,他跌倒在地。
站起来不容易,走起来更难。当时,一只假肢8公斤重,挪动起来像木偶一样,常常走不了几步就摔倒,没几天,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残肢末端磨破了,溃烂了。
每天,医生都要用镊子夹着纱布塞到化脓的伤口为他擦拭脓血。锥心刺骨的疼痛差一点让他放弃。他说,每当这个时候,自己总在心底里打气,顶住,顶住,决不能退下阵来,不能做艰难和痛苦的俘虏!
就这样,他强忍着疼痛,一天接一天地学习站立和行走。9个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终于可以用假肢缓慢地行走了。
学会走路后,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那段日子里,他反复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组织的照顾,还是继续为部队、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他的老家福建省松溪县提供团县委、文化局等单位比较轻松的岗位让他挑选,他婉拒了。
杨仕春想到自己在医院的日日夜夜,那些白衣天使用爱心挽救了他的生命,便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他选择了学习中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杨仕春没有一点医学基础,加上行动不便,走上学医的路,就是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路。然而,他认准的事,再大的苦也能坚持下去。
当时,他在老家边养伤,边学习。从家里到县医院是段山路,弯道多,坡连坡。那天,他从家里前往医院,下坡时,刹车的弹簧突然断裂,车子失控直往坡下冲去,坡下就是环城公路,路上尽是来来往往的汽车。情急之中,他硬是把假肢塞进飞速转动的车轮里,车被强行停住,人却被摔了出去……当他被路人扶起时,脱落的右腿假肢扭得变了形,腿的残端被撕开,鲜血直流……
在这条求学路上,杨仕春奔波了4年多,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知识。
1992年,杨仕春回到部队,又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他白天到地方医院临床实习,晚上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的课程。1994年5月,当他以全省成人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浙江中医学院时,体重只剩不到50公斤。
这年9月,他走进浙江中医学院的大门。他上课的教室在五楼,一年多时间里,他用一双假肢迈过了近10万级台阶。
1995年底,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取得了中医学大专学历,拿到了医师资格证。
从自学中医到走上医生岗位,他前后用了8年。8年中,他除了完成学院12门课程外,还认真研读了30多册医学书籍,写下50余万字的医案笔记,收集整理了400多个单方、验方。
回顾走过的路,杨仕春告诉记者:在人生的路上,只要不畏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永不言败。
“那一份感恩的心,点亮了我生命之光。”
他永远忘不了,当年,是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战场上抢救下来的。他要把这些爱都回报给战友和社会。他说,这样他才心安。
在他眼里,每个官兵都是亲人。
2006年6月的一天中午,他和家人正围坐在桌前吃饭。“咚咚咚”,有人敲门。
来的是防化营的战士小刘。前几天训练时脚扭了一下,开始没放在心上,没想到这两天伤处肿得厉害,连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他赶紧跑到杨仕春家来求助。
“受伤后没有好好休息,伤处淤血了。”仔细检查后,杨仕春拿出活血化淤的药给他。
“杨军医,谢谢你啊。”小刘走了,出门的时候一脸感激。
有段时间,咳嗽的战士比较多,西药的疗效不理想,他知道有一个方子可以治这个病,但其中的两味药当时药房里没有,就骑上自行车出去采。在一个水沟边不小心滑了进去,好半天爬不起来……
每次研制中药新配方,他都要先亲口尝尝,一次误食过量,几天腹泻不止。
为了方便患者求诊和跟踪治疗,他给患者留下“医患联系卡”,卡上特意注明家电。他家的电话,成了患者的“热线电话”。只要有电话来,他都出诊,不管白天黑夜。
部队外出训练,他常拖着假肢跟训到一线,给战士讲训练伤防治知识,不少官兵认识他。
在他诊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外来民工和生活困难的群众,他要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
这些年,他先后接诊基层官兵5万多人次、地方患者3万多人次,中医复诊率达到100%。
杨仕春说,这一辈子走到今天,妻子艾丽就是他坚实的双拐。
杨仕春的日常生活比正常人麻烦得多,就连最基本的洗澡和上厕所都需要妻子照料。
每次洗澡,都要把两条假肢先卸下来,由妻子背进背出。夏天,妻子天天背他到公用的洗漱间洗澡;冬天,妻子用大号的水盆帮他洗澡,调好水温后,把他背过去放进水盆,洗完之后,妻子再把他从盆里抱出来。又湿又滑又沉,好几次,妻子和他一起摔倒在地。
那时候,他家里没有卫生间,公用厕所离家有两百多米远,都是长条的蹲坑。妻子用旧方凳改做了一个简易坐便器,每次上厕所都由妻子帮他提过去放好,然后在外面候着。
一年365天,天天都要。20多年来,妻子总要让杨仕春出门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回家吃上热热乎乎的饭菜,晚上睡上暖暖和和的觉。
他说,没有理由不知足奋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