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站立”的无腿英雄 ——解读阿里边防伤残军人吴永强传承“红色基因”的人生追求

发布时间:2020-06-13 17:38 | 来源:解放军报 2016年8月31日 第11版 | 查看:3677次

■本报记者 马三成 贾保华 通讯员 马 涛

引 子

西北向西,群山莽莽,康西瓦烈士陵园静静矗立在喀喇昆仑高原腹地。这里长眠着百余名烈士,为了祖国安宁,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昔日的硝烟中,化作了边关的巍巍山脉。如今,这座陵园成为无数戍边军人仰望的精神高地。

盛夏,阳光洒在康西瓦。7月16日,正在附近驻训的新疆军区某师官兵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逝去的“亲人”。祭奠队伍中,一位眉目清秀的女军官把早已准备好的一束鲜花郑重地放在纪念碑前。

她是该师医院护士长吴佳。打记事那天起,她就经常听父亲吴永强追忆他与战友并肩战斗、浴血疆场的故事。此刻,当她置身一个个刻有自己熟悉名字的墓碑前,泪水夺眶而出。

60多年前,吴永强与长眠于此的英烈们同赴雪域战场,惨烈的战斗让他身负重伤、失去双腿。然而,吴永强并没有被命运打倒,他战胜了自我,重新站了起来,并建立了家庭,养育了三个女儿。在生活困境面前,这位昔日的战场功臣始终保持着“站立”姿态,用顽强意志书写出精彩人生。

在吴永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参军入伍,来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西部边陲,用青春和热血建功边关。这些年,这位坚强的老人始终有个未竟的心愿:有生之年去看看昔日的战友……

而这一次,大女儿吴佳帮他完成了心愿。

冲锋 浴血沙场,他硬生生扯下炸断的右腿继续战斗

甘肃武山,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内,记者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吴永强。

双腿截肢、左手失去五指、右手被完全截掉,但他洪亮的嗓音、坚毅的眼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记者,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战斗英雄”。

吴老慷慨激昂的追忆,让记者仿佛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1957年,17岁的吴永强告别故乡,参军入伍来到遥远的西藏阿里成为一名骑兵,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昆沙河畔。“修营房、筑天路,刚到边疆时我们参与了哨所从无到有的建设,还要随时准备与叛匪战斗。”吴永强说。

一次,担任侦察兵的吴永强和战友在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地发现了叛匪的踪迹。为了摸清情况,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在山脚待命,吴永强和另外十几名战友则在夜色掩护下继续进山侦察。

不幸的事发生了。侦察队遭遇了叛匪伏击,等到山下战友赶来支援时,班长陈玉真、翻译格朗等5人已壮烈牺牲。“由于条件有限,大家只得将他们就地掩埋。”聊到这里,吴永强泣不成声,当时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泪水、血水、雨水在他脚下交汇……

“我的双腿、双手是在班公湖畔的那一场战斗中失去的。”那天拂晓,吴永强所在连队奉命向敌人发起猛攻。突然,一发炮弹在吴永强身旁爆炸,他听见“嗡”的一声巨响,栽倒在地失去知觉。当他苏醒后,双腿怎么也使不上劲,低头一看,自己的左腿被炸得血肉模糊,右腿仅剩一点皮肉和身体相连。

这时,战友周新奇发现了受伤的吴永强,脱下大衣裹住他的身体,把他拖到一块巨石后面隐蔽起来。“我这条命都是战友给的。”眼看敌人又冲了上来,吴永强忍住钻心剧痛,硬生生扯下炸断的右腿甩在一边。随后,他端起枪,翻身匍匐在战壕中,继续向敌人射击。

那场战斗发生在10月底,高原已飘雪,战士们冻得连说话都困难,但没有一人放弃作战。也许是寒冷让伤口麻木,也许是战斗意志让吴永强忘了疼痛,他始终坚持战斗,直至昏死在战场上。当再次苏醒,他已躺在后方医院病床上。经历了十几次大手术后,他坚强地活了下来。

坚毅 身残志坚,他承载牺牲战友的期盼永远“站立”

硝烟散去,吴永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更没有被失去双腿和双手的痛苦击倒,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涌动在他心中——作为幸存者,他感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更承载着一个个牺牲战友的期盼,他必须坚强面对余下的人生,好好治疗下去。

住院治疗期间,他的英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康复决心,感动了照顾他的护士、小他12岁的关凤兰。1975年,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三个女儿的相继出生,让这个“特殊家庭”充满幸福。与吴永强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关凤兰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一个敢于为祖国的和平安宁献出生命的人,一定是个对社会和家庭负责任的人。” 1979年,退出现役的吴永强拒绝了组织让他到干休所休养的安排,主动申请回到老家甘肃武山生活,而关凤兰也随他转业来到县医院工作。

为了让“三朵金花”茁壮成长,吴永强处处给孩子们立起人生榜样。在大女儿吴佳的记忆中,失去行走能力的父亲,一直坚持康复训练,面对残肢断臂带来的各种病痛,父亲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吴佳说,在生活困境面前,父亲是真正的“勇士”。一次,吴永强在练习拄拐爬楼梯时,一不小心重重跌倒在地,吴佳抱着父亲哭:“爸,不用练了,我们能照顾您。”吴永强说,生活没有困难,人生何谈意义!

几年后,除了独立行走,吴永强还学会了用两个胳膊和嘴配合着吃饭、穿衣,甚至练出了“一手”好字。父亲的坚韧深深影响着三个女儿:她们很小就学会了做饭、做家务,家里有了好吃的,姐妹三个总是互相谦让,面对成长中遭遇的挫折,她们总能以乐观心态泰然处之。

生活中,吴永强从不许家人提及他的光荣事迹:“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应该做的事。”

“这一家人日子过得不易,但他们却时刻想着帮助他人。”吴永强的邻居王家胜回忆说,几年前的春节,他年迈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多亏关大姐带着家中的急救药品及时赶到……如今,这样的故事在左邻右舍间已传为佳话。大家都说,老吴一家人比亲人还亲。

吴永强时常对三个女儿说,当年如果不是战友把他及时送到后方医院救治,他也许永远不会醒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咱家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传承 言传身教,他的女儿成为扎根边关的“雪莲”

时光荏苒,昔日的战场“英雄”如今满头白发,献身边防的“红色基因”在这个家庭继续传承。

在吴永强夫妇的影响下,三个女儿从小对部队充满向往。大女儿和小女儿先后参军入伍来到了西部边疆,并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边防军人作为终身伴侣。二女儿为了照顾父母,大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工作,因为对军人的特殊感情,她也嫁给了一名新疆边防部队的军人。

姐妹三人的选择为何如此一致?吴佳这样解释:“父亲对我们的影响,除了潜移默化,还有他孜孜不倦的教诲。”

去年,吴佳所在部队即将整建制参加高原使命课题训练。当时面对爱人转业、女儿高考等“难题”,她内心不免有些畏难情绪。电话里,吴佳向父亲吐露了“心声”。

“你是军人,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命令,完成好上级赋予的任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在父亲及时提醒下,她坚定地随部队征战高原,创造了所在部队“参训女干部年龄最大、驻训时间最长、完成任务最多”等纪录。

高原驻训,女兵的心理、生理上均要面临诸多考验。吴佳负责19名女兵的管理工作,她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训练,为姑娘们做出了榜样。

“吴护士长像妈妈一样,如果没有她的陪伴和鼓励,我们很难坚持下来。”刚到高原驻训不久,女兵蒋蓓蓓在一次训练中突然晕倒,被诊断为脑水肿。

这是一种可以致命的高原重症。在被送往医院急救的几个小时里,吴佳始终没有松开蓓蓓的手,一遍遍呼唤她的名字……当蓓蓓逐渐苏醒,吴佳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抱住她哭出了声。

驻训期间,吴佳每天穿梭于训练场和医疗区,“身兼数职”的她还常利用休息时间对有情绪波动的官兵进行心理疏导,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不久前,吴佳跟随部队到康西瓦烈士陵园拜谒英烈,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爸,我替您来看望老战友了。”陵园中,吴佳找到当年与父亲并肩作战的“战友”,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电话那头,吴永强让女儿把手机放在墓碑前,他声音哽咽:“兄弟们,那次战斗一别,我日夜想念你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的战斗胜利了,祖国强大了……”

闪耀的“精神之光”

■陈小菁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如果说左边一撇是人的躯体,那么右边一捺就是人的精神。倘若没有“精神”支撑,“人”这座大厦必然坍塌。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成功“逆袭”,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振奋人心的胜利,一夜间,“女排精神”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你明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的一种毅力。”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读完老一辈边防伤残军人吴永强的感人事迹,人们才会明白:关凤兰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与四肢残缺的他携手一生;女儿吴佳为什么会毅然追随父亲的脚步戍守边关!因为在吴永强身上,有一种东西像夜空中的星辰般闪耀,像阳光下的钻石般璀璨,那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之光”。

古往今来,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任何时候都需要精神支撑。精神看似无形,却能指引方向、激扬斗志,使人在艰难时振作,在逆境中奋起,在绝境中求存。林海雪原间,杨靖宇吃棉絮食草根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酷寒天气中身着单衣誓死冲锋,如“原木在移动”令敌军胆寒……支撑无数英雄为革命前赴后继、为胜利赴汤蹈火,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意志坚如磐石的“动力源”,正是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闪耀的“精神之光”,也在吴永强的人生“表情”中精彩展现。面对炮火硝烟,他信仰如磐,即使身负重伤,也无所畏惧、浴血冲锋;荣归故里,他不畏残疾、笑对坎坷,用顽强毅力和昂扬斗志书写普通却并不平凡的人生。而他对和平的守望、对边关的深情也为三个女儿立起“精神坐标”,她们或追寻父亲足迹建功边关,或选择嫁给边防军人,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无疑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赓续。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吴永强的人生经历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一个人的“精神高地”一旦筑起,就会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人生就有了“方向盘”,就会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和军人的职责视为崇高使命,自觉担当起强国兴军的重任。有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小舞台也可以唱大戏,冷板凳也能坐成热炕头,在挫折面前就能奋发向上、不退缩气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筑起坚实的“精神高地”,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出彩,我们的民族就一定会充满希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