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8 21:1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6月08日 第06版 | 查看:665次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王 燕 虞 璐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婴幼儿感染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高达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237.6万位居第一。
近日,江苏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的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发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且传染性强,少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徐金梅说,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夏秋季比较常见,3岁或3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并且能够引起局部流行。从临床看来,大龄儿童和成人有时候也会“中招”,切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肤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但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则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的发热、咳嗽、流涕等与流感类似,很容易被忽视。徐金梅说:“手足口病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都可能会有发热、咳嗽、乏力、流涕、咽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是真正典型症状是不一样的,手足口病会出现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流感没有此症状。”
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其传染源是什么?徐金梅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患儿和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手足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尤其当孩子发高烧、出皮疹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徐金梅说,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和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因此,有幼儿的家庭要特别注意。
专家提醒,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一旦发现或确诊为手足口病,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立即切断传播途径,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要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同时,患儿的衣物也要及时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消毒处理。
高发季节要做到防治为先
专家介绍,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被手足口病侵害。所以在这高发季节,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让孩子远离病毒。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一般预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徐金梅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徐金梅告诉记者,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疫苗。目前,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预防疫苗,保护率可达95%。疫苗的保护作用会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但及时接种疫苗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专家还表示,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由于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致手足口病,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宝宝可能因感染不同病毒或者不同的血清型,导致多次发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