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6 00:10 | 来源:信息时报 2019-11-15 A16版 | 查看:834次
“攻入颅腔”的DBS术可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手抖、僵直、面部没有表情,字越写越小……可能要警惕帕金森了。据了解,广东省有超过20万的帕金森患者,但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甚至不知道有手术治疗的方式,再加之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仍然饱受着疾病的困苦。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以来,与国际接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开展超过500余侧,为广大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希望。
大众对该病了解程度非常低
“我早在2003年还在上大学时,就开始出现面部无表情、失眠、情绪波动大等情况。到了2011年我读研究生期间被确诊了帕金森,那个时候我已经无法控制手抖、打篮球没有方向感、拖曳步态。这期间也陆续吃了一些药物治疗。经过五年心态上的调整,我终于慢慢接受现实,并开始寻求规范的治疗。”由于吃了很长时间的药物,药物治疗已经不大适合黄先生了,“到后来我感觉不仅是震颤,更重要的是精神要崩溃了,压力大甚至出现幻觉,无法继续工作”。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黄先生选择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黄先生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手术。术后,效果好转了很多,这几年他继续上班,现在仍然需要继续服药,但药量减少了。
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介绍,事实上,中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据流行病学统计,帕金森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据此推算,广东省有超过2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那么,生活中,如何判断患上了帕金森?据介绍,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未明确。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DBS术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一旦患上了帕金森怎么办?刘金龙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但药物有一定的‘蜜月期’,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至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经过药物疗效不好后,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介绍,所谓脑起搏器,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已累计造福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据悉,中山一院是当地收治帕金森病患最多的医院,目前该院已开展超过500余侧,据介绍,通过随访早期患者来看,追随到2006年进行过手术的患者,目前生活都能自理。
刘金龙说,“通过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且这个手术不破坏大脑组织,这个治疗也是可逆的。”据了解,以往的植入手术,是局麻下进行植入操作,便于打开起搏器后让患者的配合,医生观察患者的好转情况。但局麻手术下,患者的体验和舒适度很差,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步,中山一院率先在国内启用全麻植入手术。患者睡一觉就能完成植入手术,醒来后一开机就能较好的改善帕金森相关的症状。“类似的案例我们积累了120多例,后期观察疗效和局麻操作高度一致。”相对于局麻手术,新方案改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