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1 21:0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1日 05 版 | 查看:876次
张燕与学生一起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看视频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娟娟
视频编导:李强 朱娟娟 刘玥含
文稿编辑:蒋韡薇
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对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茅山小学的391名孩子来说有点特别:所有孩子化好舞台妆,与明星白玛多吉一道,登台参加学校的庆祝演出。
白玛多吉是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14年度总季军、云南旅游文化节形象大使。晚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操场挤满了附近6个村的家长。直到现在,这场晚会在当地仍是热门话题。
白玛多吉是校长张燕请来的,两个人是多年好友。听说这次是为茅山小学的孩子们演出,他一口答应,一分钱不收,从昆明飞到武汉,再转乘3个小时的汽车,突然出现在大别山腹地的这所乡村小学。
那天,张燕也与孩子们一起,登台唱歌。
因为右腿残疾,张燕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许多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很漂亮”。张燕喜欢把自己收拾得好看一些。每天,她精心化好淡妆,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出现在校园里。腿疾不影响她脸上的笑容。
与如今的大方自信不同,在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张燕很自卑。
1984年3月,张燕出生在当地一个农家。正值春暖花开,燕子翻飞,妈妈叶玉珍给她起名“张燕”,希望她将来像燕子一样,在梦想的天空自由飞翔。
6个月后,命运给了这家人重重一击——伴随一场高烧,张燕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右腿落下残疾。
由于右腿肌肉萎缩,张燕始终无法走路。6岁,她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可以拄着拐杖走路;10岁,第二次手术后,张燕可以把拐杖甩掉,一点点挪着走动。虽然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但“可以不用伏在爸爸妈妈背上长大了”。
走路不方便的张燕,从小性子却很要强。小学老师刘道海记得,这个女孩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列,同学们有不会做的题目问她,她也乐意耐心解答;无论下雨下雪,总按时到校,从不迟到。
因为腿疾,张燕藏着自卑的一面。因为害怕别人的议论和目光,她一度不愿意去食堂打饭。
中考时,张燕没法参加体育考试,与最想读的县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她不愿意去其他学校读书,爸爸妈妈也劝不动她。初中毕业的暑假,张燕把自己关在家,大门不出。
那是2000年,蕲春一些村小急缺教师。茅山村委会找到她,鼓励她去代课。
张燕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不错,加上喜欢小朋友,她决定试一试。2000年9月1日,她回到曾经就读的茅山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师。
带着残疾的右腿,张燕走上了讲台。一节课下来,她累得腿发麻。16岁的张燕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开学没几天,一些家长炸开了锅,“她行不行啊?”“别误了孩子!”
回到家,一连哭了好几个晚上,她问自己,难过有用吗?没用。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折翼的燕子,即使在雨中也能飞翔。
在学校,张燕逮住机会就向前辈们学习;在校外,碰上同行就请教,教学技艺突飞猛进,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拖后腿,每学期语文考试成绩还名列全镇前茅。
质疑声消停了。但在2003年寒假,张燕开始犹豫了。当代课教师工资很低,起初,每月只有两三百元。靠着爸爸妈妈的扶持,张燕坚持了两年半。当时快要19岁的她,眼看曾经的同学们有的去武汉读大学,有的去上海、广州等地打工,她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那年寒假,张燕到县城报了电脑学习班。她计划等过完年,出去做个文员。
正月初十,新学期开学。张燕没有回学校。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小脑袋探进了门框。
“你们怎么来了?”那几张小脸,张燕太熟悉了,是她班上的孩子们。
“老师,我们来请你回学校呀。”
张燕想了想,还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辞职了。
“老师,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不听话惹你生气了,所以你不教我们了?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好不好?”
“老师,你回去接着教我们好不好,我们一定听话!”几个孩子说着说着,掉下了泪珠。
送走了孩子们,张燕眼眶也红了。
几天里,她不断收到孩子们送来的信,大多是跟她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只要老师能回去。
每读一封信,张燕心里的矛盾就加深一层:一边是家乡的三尺讲台,一边是外面的大千世界,如何选择?
那也是张燕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是如此地被需要。几天后,她作出了后来被自己称为“人生中最正确”的一个决定:重返讲台。
“孩子们需要我,在这里,我也能找到快乐”。
回到学校,张燕继续在教学上提升自己。她第一个把学到的电脑知识用到教学中,在镇里的公开课上引起轰动。《让多媒体走进科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戒除网瘾》等4篇论文分别在全市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努力换来奖项、认可,也换来自信。她开始确信:别人能做好的,自己花更多的努力一样可以做好,甚至更好。
也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第一次走出彭思镇参加全县公开课比赛时,课件背得烂熟,但走上讲台,所有孩子与听课教师不约而同将目光聚向了她残疾的右腿。本来就紧张的她更紧张了。起初的5分钟,手不停地抖,舌头打转,话也说不清。
那节课后,张燕意识到,自己需要想办法把课讲得再精彩些,“如果所有人的目光不再聚焦我的腿疾而是课堂,才说明我的课讲得到位”。
和当地很多孩子一样,张燕也没吃过杨梅。讲《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时,为让孩子们对杨梅有直观印象,她骑上电动车,跑遍了县城,因为不是产杨梅的季节,她买了一些杨梅果干分发给孩子们,那节课变得有趣许多。
学校缺音乐教师,她在网上买了吉他和教材,对着视频自学,然后在讲台上边弹边唱,课堂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后来,在全县优质课比赛上,她讲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4堂语文课获得了一等奖。
2010年,茅山小学海选校长,张燕以比另一位候选人多1票的优势获选。
新的质疑声再次来了。一些家长、同行议论纷纷,一个26岁的残疾女娃娃,能当得好校长吗?
这一次,张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既要抓全校教学工作,还得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团队引领、后勤管理。
一张资料照片记录了那时的茅山小学,仅有一栋教学楼、6间单间平房和100平方米的旧食堂。操场是一块荒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在这样的环境里,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张燕发愁:怎样才能改变学校的面貌,给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呢?
2011年,张燕无意中看到浙江卫视一档公益节目《中国梦想秀》,被其中一位脑瘫女孩的励志故事打动。报名参加节目,是否能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农村教育、关注茅山小学呢?
“仿佛一场梦一般”——她报了名,并且真的被节目组选中了。
更意外的是,节目组将她曾教过的、已上初中的30个孩子,请上了舞台。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给我希望……”孩子们唱着她曾教给他们的第一首歌《隐形的翅膀》,缓缓向她走来。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张燕的眼泪夺眶而出。
节目播出后,茅山小学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张燕也被媒体评价为“蕲春最美女校长”。几家爱心企业捐资100多万元,帮学校修建了体育场地,一些援助办校的物品纷至沓来,学校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2012年,张燕当选为蕲春县政协委员。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张燕报告了学校的建设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蕲春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之后的几年,在当地政府、教育局以及社会的关心帮助下,茅山小学先后筹措到400多万元资金,对学校进行改造。
“要懂预算,会看报价,监工、质检、验收、审计这些都得懂。”工程建设,对张燕来说是个新领域。作为校长,她不敢松懈,向朋友请教,自己上网查资料现学现用。2012年建学生宿舍楼,她一个暑假都泡在工地,卫生间的面盆设置多高更适合多数学生,晾衣杆安装在哪里更方便,她一一跟施工方现场敲定。
很快,新的食堂、塑胶运动场建起来了;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2013年,学校通过了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成为蕲春县农村示范学校。
在茅山小学工作了20多年的刘道海老师留意到,这些年,学校不仅硬件设施日新月异,老师们的工作氛围也更浓厚了。
张燕刚上任时,茅山小学一些代课教师遇上农忙,工作时迟到早退。张燕下班后带着自己花钱买的礼品,一一登门看望、沟通。很快,没人好意思耽误孩子们的课程了。
学校新建花坛,跛着脚、没干过农活儿的张燕,也总是挥舞着锄头,和教师们一起栽花种树,累了就自己掏钱买饮料给大家解渴;女教师生了孩子,她都会去看望。刘道海记得,有一次自己在学校突然中风,张燕立即叫了车护送他去医院,一周里去探望了好几次,出院也是亲自找车将他接回……
当选校长最初的几年,张燕压力最大,但收获也最大:不懂不要紧,可以马上学;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得“拿得起”,与同事们一起干工作时才更有说服力。
伴随学校硬件设施、团队建设的改善,2011年,张燕提出了创建“美文化”的办学理念,“做美的教师,育美的少年,办美的教育”。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二胡、电子琴、书法、架子鼓、呼拉圈等20多个兴趣班也开展起来。
这学期,茅山小学在每周升旗仪式后,全校评选表彰“校园小明星”“最美班集体”“最美教师”。“校园小明星”并不局限于学习成绩,只要在环保、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志愿服务等任何方面表现突出,都能参评。照片还会张贴在学校宣传栏里。
“这么做,是想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去发现、培养自己的优点。”
张燕记得,自己读小学时,全班组队参加全校广播操比赛,她很想报名,但又有些害怕。一位老师鼓励她,“勇敢一点,去试一下”。
工作之余,张燕取得了大专与本科自考文凭;2016年,通过招录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2017年,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今年,张燕被吸纳为团省委首批青年讲师团成员。
每年生日,张燕会收到学生们的祝福。今年“五一”假期,一个在湖南上大学的学生打来电话:“老师,您在家吗,我放假了,想您了,想来看看您!”就在前几天,一个已经工作的女孩过生日,也邀请她一起坐下,聊聊家常话。能一直被自己的学生牵挂与惦记,回想当年那个抉择,张燕觉得,自己同样“很富有”。
挑战一直在继续。
2018年,附近一所幼儿园因故停止运营,周边近200名幼儿缺一所公办幼儿园。张燕四处奔走,茅山小学争取到一些项目资金,一座设施齐全的附属幼儿园建起来了,已顺利开园。最近,她考虑最多的是,怎样将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壮大起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