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张黎明:创新不怕小也不怕大

发布时间:2019-10-25 17:16 | 来源:工人日报 2019年10月24日 01版 | 查看:643次

从小改小革到重大创新,将点滴创意“火花”变成创新“火炬” 

“今天咱们攻关的项目有3个,剥线绝缘皮缠绕、左右手互换、本体增添水平。刚才我提的方案,大家还有哪些问题?”近日,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二级职员、全国劳动模范张黎明带领研发团队来到南瑞集团天津基地机器人调试车间,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关第三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试运行中发现的技术难题。

这几年,张黎明特别痴迷带电作业机器人。2017年,他和同事利用传感、识别、认知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始着手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并入围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在张黎明的带动下,创新成果频频展现:今年8月23日,第三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上岗试运行;9月18日,全国首例单臂人机协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带电搭火成功;9月27日,全国首个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投入试运行……

以张黎明为代表的创新型工人,在岗位上贡献着工人智慧、工人力量,推动电力科技飞速发展,电网运维正在由人拉肩扛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创新不怕小,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往往就是创新。创新还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才是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张黎明说。

张黎明敢于做“大”,而他32年如一日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却是从一件件小事、一步一个脚印巡线开始。

工装随时在身,手机从不关机,风霜雨雪、重大节日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抢修是雪中送炭的事,干着光荣。”他说。

在这些年的抢修作业中,既有保障海河隧道建设重点工程紧急抢险的冲锋在前,又有数九寒冬破冰蹬杆为客户送温暖的雪中送炭。他始终用情温暖一方百姓、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电力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没任务的时候,张黎明总爱沿着路边的电线杆子“溜达”,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画下来。这样的“溜达”,一走就是8万多公里;这样的“地图”,一画就是1500多张。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而久之,他练就一手事故诊断“绝活儿”——出了故障,只要大致了解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为尽快送电争得宝贵时间。

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活地图”。为将“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把多年遇到的近万个故障总结成50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让同事在遇到故障时马上就能“查字典”。

从小改小革到重大创新,张黎明把工作场所作为创新阵地,在工作、服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他都用心琢磨,将点滴创意“火花”变成创新“火炬”。

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个小点子在这里“小题大做”,一项项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到作业现场、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大舞台。“急修专用工具箱”“孪生卡”“绝缘操作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他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58项。

近年来,在张黎明的带领下,工作室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8个创新工作坊,培养出一批“蓝领创客”,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在徒弟眼中,张黎明是“专家导师”;在客户眼中,张黎明是“电保姆”;而在困难孤老眼中,张黎明是点亮心灯的“光明使者”。

张黎明还有一个特殊“头衔”——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黎明党员服务队成立10多年来,深入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进校园、进医院等志愿服务,与11个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与150余户老弱孤残住户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不久前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张黎明,登上“不忘初心”方阵彩车,与全国优秀党员代表一起,展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采。

“我将继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实践,为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作出新贡献。”张黎明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