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回族青年的剪纸人生路(图)

发布时间:2019-10-24 21:0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24日 06 版 | 查看:1160次



  马俊在工作室精心创作剪纸作品。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富春/摄

  一把小巧玲珑的剪刀游走在蝴蝶图纸上,所到之处,惟妙惟肖的图案跃然纸上。“剪纸看似简单,却在细微之处见功夫,要用心去做。”从10年前接触剪纸开始,34岁的回族青年马俊就被剪纸艺术吸引,从此,开始了一段剪纸人生路。

  在兰州黄河边的剪纸工作室里,墙壁上悬挂着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书法剪纸和中阿剪纸,工作台上的折扇扇面上的书法和花鸟剪纸,窗台上摆放着各色各样的彩陶剪纸……

  “这是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展示的‘菊王’,现场拍下照片后带回来研究花瓣纹路,临摹创作出这张‘菊王’剪纸。”马俊告诉记者,创作《百菊图》前,他专程去开封参观菊展,拍下照片反复研究,仔细观察各类菊花的图谱、纹路,再进行设计制作。为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马俊不顾路途遥远,登门拜访多名书画艺术家和剪纸老艺人。

  马俊的剪纸下剪干净、走剪流畅。研究剪纸文化、钻研剪纸技术、设计剪纸图案、对传统剪纸进行创新……从研究剪纸承载的文化意涵,到对剪纸创作技艺进行探索传承和创新,马俊的日常沉浸在剪纸世界。在他看来,剪纸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且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大有作为。

  初次接触剪纸工艺,是在河南郑州任教时。研习阿拉伯语言文字的马俊在学习阿文书法的同时,也尝试阿文书法的表现形式。任教第一年春节,他为学校写了一副阿文对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对联中的字,深受师生好评。很少有人用剪纸呈现阿拉伯文书法,马俊的尝试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偶然的剪纸体验,吸引马俊走进了剪纸的艺术殿堂。后来,他拜剪纸艺术家胡宝国为师,在胡宝国的指导下,马俊的剪纸创作以传统剪纸和民俗剪纸为主,并逐渐向着具有时代特色的学院派方向发展。

  “剪纸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重要的是要表现什么、传播怎样的文化。”马俊说。近年来,马俊一边提升剪纸技艺,一边努力钻研各种文化,寻找将剪纸艺术和文化传承结合的最佳形式。

  家乡甘肃省广河县有着丰富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迹,马俊就近取材,创作出马家窑彩陶剪纸、齐家素陶剪纸和齐家史前彩陶剪纸;受到绘画艺术启发,马俊又与书画家合作,共同完成齐家素陶剪纸与河州牡丹相结合的作品;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马俊将剪纸艺术与丝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形态相结合,创作跨文化剪纸作品,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阿艺术剪纸。

  “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就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同时,通过研习阿拉伯文,又有机会从事跨文化创作。”近年来,马俊的作品从国内走向了国外,出现在国际合作场合,一些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时,都会从马俊处定制兼具中国和阿拉伯文化艺术的中阿剪纸作品。

  这些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创意丰富了传统剪纸内涵,获得了剪纸艺术界的广泛关注,马俊多次举办剪纸艺术展,并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但他从不大批量销售剪纸作品。

  “比起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更向往亲手创作更多风格和种类的剪纸作品。”本着求精不求量的创作态度,马俊留下更多时间进行高质量的个人创作。靠作品说话,马俊在剪纸圈逐渐小有名气,但他还是沉下心来,坚持研习创作,同时,创建了旨在传播剪纸艺术的“中华剪纸艺术”微信平台。

  “一种艺术的发扬光大,需要汇聚众人力量。”马俊说,参加各种会展交流时,经常会遇到剪纸艺术爱好者,有些人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而且剪纸艺术在各民族、各文化圈都有传承,这些都需要有交流互鉴的平台。

  马俊经常选择剪纸圈新创作的各类剪纸作品在微信平台展示,同时,选择登载各种艺术交流中剪纸艺术的研究成果。目前,这个传播平台已经聚集了全国数千名剪纸艺术爱好者,成为剪纸艺术圈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只有不忘初心,踏实提升专业技能,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才能走上更大的文化交流合作舞台。”马俊说。

  从偶然接触到主动学习剪纸知识和技艺,从师承剪纸艺术家胡宝国到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从传统守旧到创新突破,从进社区宣传到进高校讲授,从国内展览到国外巡演,马俊的剪纸之路走得坚实又宽广。“包容的社会能激发更多创新,多元的文化能碰撞出灵感火花。”历经十年的技能积累与学识沉淀,马俊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探索出了一条独具风格的剪纸之路。

  相比于其他专职剪纸艺人,马俊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近些年来,他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义卖作品慰问贫困地区老弱孤寡,到西部偏远山区支教发放慰问品,资助孤残智障、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学童。

  马俊出生的甘肃省广河县水泉乡的烂泥沟村,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贫困的山庄。作为一位从烂泥沟出来的剪纸艺人,知识和教育改变了马俊的命运,马俊希望在自己有能力时,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每年总有一段时间,马俊带领村里大学生开办假期补习班,紧抓孩子们的弱势学科进行补习,并与家长保持适时的沟通与交流,说服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多陪伴孩子。在山区支教过程中,马俊在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善良,而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就是传递善良。”马俊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富春 实习生 刘英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