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2 20:4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22日 03 版 | 查看:860次
一个多星期前,从昆明回到昭通学院,吴建智的心也静了下来。哥哥吴建早一如既往地在宿舍看书,兄弟俩话不多,但吴建智知道,“哥哥心里有感谢和祝福”。
“我们兄弟间很多东西不用说出来,有不需要表达的那种情谊。”吴建智说。
今年9月5日,因十多年不离不弃照顾失去双臂的哥哥,吴建智荣获第七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到北京参加了颁奖大会。
10月12日,在昆明举行的“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云南省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集中示范活动上,云南省少工委向吴建智颁发少先队志愿辅导员聘书。有红领巾小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吴建智说:“对哥哥的照顾不是坚持,是我生活的习惯”。
这个“习惯”,是在哥哥失去双臂后,年幼的吴建智便逐渐养成的。
吴家兄弟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法土南村人。2001年的一天,两岁的吴建早爬上一个支撑变压器的平台,伸手去触摸变压器上的绝缘瓷片,变压器瞬间冒出火光。被高压电流击中的吴建早,从此失去双臂。
愧疚的父母开始培养吴建早用脚代替手:穿衣、用餐具和洗漱用品……尽管母亲不识字,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们知道,要让双手残疾的儿子自食其力生存下去,必须读书。为此,他们让年幼的吴建早在没入学前便用脚练习写字。
2006年,8岁的吴建早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吴建智一起入学,成为同班同桌。
从小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吴建智看到了哥哥的艰辛和努力。为了学会用脚写字和生活,哥哥的右脚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上中学住校后,吴建智彻底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责任,成为了哥哥的“双手”:打洗脸水、漱口水、挤牙膏、洗澡、洗衣服、穿鞋、背书包、到食堂打饭,陪哥哥上厕所。
多年来,吴建智一直比别的同学更辛苦,忙完哥哥的事情之后,才能做自己的事情。尽管少年时期的吴建智也贪玩,常常想丢下哥哥出去玩,但一想到哥哥,便“于心不忍,过意不去”。多年来,他习惯一切以哥哥的利益为主。
2018年,兄弟俩一起参加高考。吴建智考了480分,超过二本录取分数线50分;吴建早考了404分。这意味着他们将被录取在不同学历的高等学校。
吴建智非常矛盾,多年来,虽然他一直担当哥哥的“双手”,但在心里,他觉得哥哥才是最强大的人。
“上大学对哥哥来说,真的不容易。”吴建智说,“他遭遇了这么大的不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付出了常人体会不到的艰辛,还一直那么乐观。如果换了我,可能都闯不过来了。”
他要带着无臂的哥哥一起上大学。
他向社会写了一封求助信:“我希望能和哥哥在一起,帮助哥哥完成梦想”“没有我的照顾,哥哥就上不了大学,我不想哥哥的大学梦想破灭”。
求助信经过媒体发布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云南多所高校表达了招收意愿。最终,兄弟俩填报了离家较近的昭通学院并被录取。
收到昭通学院录取通知书后,吴建早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段话:是你们,撑住了我倾斜生活的船舷,泱泱碧水任我复苏的灵魂游弋向前。千言万语埋在心底却找不到更华丽的语言表达,只是心中不断地涌出对你们的感激……
这个“你们”,包括父母和弟弟。
“我很纠结和抱歉,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包袱,让他没能去读心仪的大学。”吴建早说。
而对他们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供两个儿子读大学,父母更加不容易。上大学前,父母东拼西凑,筹了5000元给兄弟俩交学费。
上大学后,昭通学院从学费到生活上给予了兄弟俩最大限度的照顾。“学院不会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该校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卢巧说。
兄弟俩分别就读于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吴建早读的是专科,吴建智读的是本科。
学院将吴建早安排在吴建智的宿舍,为吴建早购买了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数位板等器材。他们还得到了一位老师每个月1400元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
平时上课时间和地点不一样,同学都会帮助吴建早。吴建智去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全靠舍友照顾哥哥。“他们很热情,我觉得轻松了好多。”吴建智说。
上大学以来,两兄弟学习刻苦。在计算机科学与运用专业学习的吴建早,已能用脚熟练地打字、上机训练。
自2014年以来,吴建智分别获得“昭通市美德少年”“云南省美德少年”“全国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在吴建早看来,吴建智得到的荣誉,是“家庭的荣耀”。
而在吴建智看来,未来他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他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有能力将父母从农村接出来,共同与哥哥生活在一起。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文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