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瑞:做一个平凡的“粪青”

发布时间:2019-07-30 18:3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30日 07 版 | 查看:1213次

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夜里,他们穿行于街头巷尾,挑着扁担,拿着粪勺,悄无声息地进入老城区居民家中的厕所,掏粪,离开;白天,他们负责数万处楼房化粪池的清疏工作。整日与脏臭相伴,一年365天,一天也不能少。他们,就是城肥清运队队员。

  让陈国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与粪,打上了交道。

  “曾经瞧不起自己,觉得低人一等”

  8年前,24岁的特种兵陈国瑞,选择退伍回家,并顺利通过了退伍安置考试。

  选岗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动物园。“因为动物园离家近,方便。”陈国瑞笑着说。

  可是动物园的岗位很快被别人选走了。应该选什么岗位,一时难住了陈国瑞。

  在同妻子商议后,他选择了申请表上面空着的“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一处”。

  “我也不知道这是干嘛的。”陈国瑞说,“之前也没听说过,蒙着就选了。”

  回到家后,上网一查,陈国瑞傻了眼。

  “上面写着,‘主要承担济南市市中、槐荫两个区的家庭厕所、公厕的掏挖及楼房化粪池的清疏管理工作’。当时就后悔了。”陈国瑞说。

  不知所措的陈国瑞问爸妈:“难道儿子要去掏大粪了?”

  爸妈回答道:“这都什么年代了,都是机械化作业,哪还有人干这个。”

  可当他去上了班,才发现被“骗”了。因为在老城区,还有很多家庭旱厕,需要人工清理。

  “咱这个活儿,好汉不干,孬汉干不了。”陈国瑞至今还记得队里的老班长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陈国瑞刚上班时是冬天,天空还下着雪,“厕所的味道不是很大,我还能受得了。”陈国瑞回忆。

  也许因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接受,陈国瑞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好奇。

  “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上班,走在大街上,万籁俱寂,感觉很新鲜。”

  扁担上两只挑满粪的铁桶,有近100斤重。刚开始,陈国瑞总是掌握不好平衡。而当时队里的一个老大爷,不仅可以单手挑扁担,还能边挑边骑车,让陈国瑞很是佩服。“我觉得好厉害!特别想学!”陈国瑞笑着说。

  但是新鲜劲儿总有过去的时候。

  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让陈国瑞渐渐有些吃不消。随着天气转暖,厕所的气味也变得愈发刺鼻,每次工作都要经历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

  7月的济南闷热难耐,成群的蚊虫在身旁打转——记者随陈国瑞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厕所里空气不流通,臭味随着不断舀动的粪勺,扑面而来,令人头晕反胃。每次工作,陈国瑞的身上都会被汗水或是粪水打成斑斑点点,遇到家庭厕所条件不好的,连腰都直不起来,只能蹲在旁边一点儿一点儿掏。听老员工们讲,每逢此时,总会有几个吐在厕所里。

  “汗水夹杂着臭味,‘糊’在身上,特别难受。”陈国瑞说,“每天回家洗好几遍衣服、好几次澡,都洗不掉那股味儿。”

  一次,陈国瑞参加大学同学聚会。一个许久未见的女同学问他:“国瑞,退伍回来去哪儿工作了?”正在陈国瑞思考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大学舍友“抢答”了。“不知道呀?咱这特种兵,现在当上厕所所长了,掏大粪呢”。

  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让陈国瑞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起这份工作。

  “那段时间我天天都想放弃,天天都不想干了。”陈国瑞说,“我开始瞧不起自己,我觉得低人一等。”

  在随后的一次工作中,陈国瑞走着走着,扁担上的铁钩断了,粪水洒了一身。积蓄已久的委屈瞬间爆发了。“我抓起扁担摔在了地上,想着自己怎么干了这个工作。当兵那么苦,我都没流过泪。可是那次我哭了”。

  身旁的老班长从粪水里捡起了扁担说:“28年前,我第一次拿起这根扁担时跟你一样大,我这不是干得好好的吗?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如果我们一天不工作,居民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你要像扁担一样,有担当,有韧劲啊。”

  老班长的话实实在在,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年的特种兵生涯锻造了陈国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品格,但在他看来,他需要去突破的并不是身体的极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身边同学朋友,包括路人的冷眼嘲笑,甚至恶语相向,让陈国瑞感觉特别委屈。“我们是在为他们服务,可是他们并不理解”。

  陈国瑞回想起爷爷在他刚参加工作时对他说的话:“你是共产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块砖,把你垒到高楼大厦上,不要沾沾自喜,垒到厕所茅坑里,你也别嫌脏嫌臭。”

  “我当时的思想觉悟还理解不了这句话。”陈国瑞说,“但可以说我的家人都是我的榜样,他们都在各行各业里坚持了几十年。”

  陈国瑞告诉记者,在当兵的时候,有一次妈妈来看他,那时训练苦,陈国瑞弄得满身都是伤,妈妈看见后非常心疼,但是她对陈国瑞说:“如果训练场上还有一个人站着,我希望那个人是你。”

  “这个岗位是我自己选的,我不敢跟他们说我不想干了,不敢说这种话。”陈国瑞说,“在部队,我们都摽着膀子争第一,不做逃兵。现在工作了,我也不想当个怂蛋。”

  于是,陈国瑞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不当“逃兵”。而这一干,就是8年。

  把“扁担精神”传承下去

  由于业务技巧不熟练,刚开始工作的陈国瑞总是被大家照顾着。

  “孩子我帮你挑,你别挑了。”

  “这个给我,我多挑几趟没事儿。”

  “小伙子你刚来,慢慢学,不会干我们帮你干。”

  队里都是一些老员工,工龄比陈国瑞的年龄都大。在他们身上,陈国瑞看见了老一辈“城肥人”身上朴实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深深感染着他。

  “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陈国瑞说,“这些老大爷都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无私、热情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像我的老班长,他是济南市的劳模,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印象中的劳模,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掏大粪的,也可以是劳模,很让人敬佩。而且,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掏粪一线,脏点儿累点儿不怕,劳有所得,为老百姓服务,就会让他们很开心。”

  这种温暖和简单,让陈国瑞心生向往,让他觉得,在这里工作真的是服务到了老百姓的身边,能够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2013年,陈国瑞的老班长意外离世了,他唯一留下的东西,就是那根挑了28年粪的扁担。“看着扁担,我很难过。老班长善良朴实了一辈子,是他让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而我却还没来得及回报他”。

  陈国瑞决心要为老班长做点什么,要把老班长身上几十年如一日坚忍不拔、把别人家的厕所当成自己家厕所的“扁担精神”,传承下去。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陈国瑞利用闲暇时间,坚持挑着水桶爬山。看见有的老员工挑得快,一趟顶自己两趟,他便去讨教学习,一点儿一点儿提升。对服务区域内的老人,陈国瑞会时不时地去家中看望,他的电话成了大爷大娘们的“咨询热线”,他们都把陈国瑞当成了“自家的孩子”。

  因为有些家庭旱厕在老城区的大杂院内,每天凌晨需要有人来开门,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行动不便,陈国瑞便提出可以“拿钥匙服务”,这样服务起来更方便。一位老大爷对记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儿顾虑,但时间久了,我们觉得这个小伙子靠谱。”而在陈国瑞看来,这是几代城肥人积累下来的口碑,是对城肥人的信任。

  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老百姓的认可,陈国瑞很快成了队里最年轻的班长,这让陈国瑞感到自己不再只是一名掏粪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有时候,他一天要工作将近20个小时。长时间的早出晚归,让陈国瑞的妻子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单亲妈妈”,家就是陈国瑞的“旅馆”。“可当我看见他每天回家一头栽在床上,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理解。我也在基层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老百姓服务。”陈国瑞的妻子说。

  这些年来,陈国瑞的妈妈一直没有亲眼见过儿子的工作环境,“但是我能想象到他的辛苦。”谈及此,她流下了心疼的泪水,“我没想到他能坚持这么多年,还干得这么好。”

  在陈国瑞看来,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只有具有金子一般美丽阳光的心,才能像老班长一样,在我们这一行干一辈子。扁担挑粪,不言脏苦累。跌倒了爬起来,不言败。为百姓服务,不言止。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老班长身上的‘扁担精神’。我想要成为像老班长那样的人,不但要坚持下去,还要把工作干好。”

  “让我们这个行业更光鲜”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国瑞参加了济南市职工演讲比赛,结果拿了倒数第一名。这对陈国瑞打击很大。

  “我只是在讲我们‘城肥人’的故事,展示新时期‘城肥人’的‘扁担精神’,不理解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的故事不受欢迎,还是因为自己表述得过于肤浅。”陈国瑞对记者说。

  为了拿好名次,讲好故事,陈国瑞决心要“卷土重来”。他去查阅单位的历史,走访每一位退休的老员工,整理几十年来城肥行业的点点滴滴。第二年,他带着那根老班长的扁担,再一次回到了比赛场上。这一次,他拿到了全省职工演讲比赛的第一名。去年,在“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演讲比赛中,陈国瑞更是一举夺魁,站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

  “当时我只想回家,把胜利的喜悦分享给所有的同事,这个奖属于我们每一位‘城肥人’。”陈国瑞至今回想起来,还难掩激动之情。

  2019年,陈国瑞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并于4月30日,受邀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我就坐在第一排!”陈国瑞兴奋地说,“当时习总书记有几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永久奋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止于至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作为‘城肥人’的一员,能来到人民大会堂参会,让我心潮澎湃!”

  会后,想着要做点什么来纪念一下的陈国瑞,决定买一辆自行车,从北京骑行回到济南。

  “我们都觉得他疯了,骑不回来。”陈国瑞的朋友笑着说,“就他那个速度,‘五一’假期结束了都到不了济南。”

  朋友们纷纷为他转账打钱,“赞助”陈国瑞买车票。“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五四精神之行,也是自己的‘新长征’。”陈国瑞说,他给这次骑行定了一个主题,叫“心中有梦,只要出发,就会到达”。

  在骑行途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正值中午,陈国瑞的水喝完了,可是路上没有人也没有车。在又坚持了10多公里后,他渐渐有些体力不支。这时有3个骑着电瓶车的小伙子从他身边骑过,回头看了看陈国瑞,又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们在前面停下了,3个人把身上全部的水都拿给了陈国瑞。“给你,我们不喝。”说完,就离开了。陈国瑞就是靠着这几瓶水,继续骑完了剩下的30多公里路程。

  “我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但我也在被我们中国同样的向上向善好青年感动着。”陈国瑞感慨说,“这几瓶水对我来说就像生命一样,这也是我这次骑行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真正的成功在于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为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回到济南后,陈国瑞将朋友们“赞助”给他的1万余元全部捐助给了一个孤儿。

  如今,陈国瑞已经成为“济南青年宣讲团”的团长。宣讲团从陈国瑞加入之初的5人,到现在在团济南市委的帮助下,已经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代表50多人。陈国瑞始终坚持的是用青年的故事感动青年,让青年有所收获。

  “做宣讲和做城肥工作一样,都是一个讲奉献的过程。”陈国瑞说,“知识在分享当中,才有意义。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们的初心。而我也想通过讲好城肥人的故事,让我们这个行业更光鲜。”

  今年6月,陈国瑞受邀成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巡回宣讲活动的第一批宣讲嘉宾,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被宣讲”的过程。“这让我可以走进各行各业,了解他们的故事,学习更多的榜样。”陈国瑞表示,“回来以后,我会把我的所学所想,再讲给我们济南的青年朋友。”

  新时代,“新城肥”

  从业至今,陈国瑞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城区的家庭旱厕越来越少了。

  陈国瑞告诉记者,8年前,他所负责的市中、槐荫两个区的家庭旱厕数量大致是如今的十几倍,每天都要干到早上8点多。而现在每周只需要做3天,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可以收工。

  随着旱厕的逐年减少,城肥队伍的工作重心也由清挖旱厕逐渐转变为楼房化粪池的清疏工作。

  “以前楼房化粪池外溢,主要靠居民反映和我们职工巡查发现,那时候化粪池基本就已经漫溢到地面了,我们处理起来很麻烦,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受影响,臭气熏天。”陈国瑞介绍,“现在我们有了液位监测仪,就可以在化粪池漫溢之前及时预警,也不用再等着老百姓打电话了。”

  陈国瑞提到的液位监测仪,是由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一处联合高校研发的一套“化粪池溢出监测与报警系统”,一旦化粪池液位升高到警戒位置,便可通过GPS准确定位报警地点。如今该设备已经研发到了第六代,经过1年多的试点运行,效果良好,已经在低洼易外溢地区安装了200余套。

  同时,城肥一处还上线了数字化管控平台,可以通过车载定位和监控画面,实时掌握各工作班组的工作情况。搭配液位监测仪,如遇报警,可以调派距离最近的班组,及时清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曾经挖不完的旱厕到目前的屈指可数,从老一辈的牛车、沼气车到机械化清疏车队,从晒粪干、卖粪干到现在的全生态城肥处理厂,我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一处清除二队党支部书记田书明感叹说。

  如今,队里很多老员工都退休了,工作了39年的田书明,也即将在今年退休。“我掏了一辈子的粪,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掏粪工可以告别手挖肩扛、放下扁担的那一刻。我们都是带着遗憾退休的。”他说。

  为了实现几代城肥人放下扁担的愿望、担起新时代城肥人肩上的重任,陈国瑞自学机械理论知识,研究制造可以代替“手挖肩扛”的机械设备。因为家庭旱厕的特殊环境,设备面临着动力、噪音、大小、重量、运输等种种难题,陈国瑞反复画图纸、跑泵厂、做实验,终于在今年,他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获批,机械设备也即将落地。陈国瑞给它起了个名字——“扁担一号”。

  “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攻克。”陈国瑞坦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对我们城肥人而言,就是要让现代化科技成果落实到为百姓的服务上,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便利。”

  接下来,他还有“扁担二号”“扁担三号”的构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掏粪工人彻底解放双手,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够享受到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放下保家卫国的刀枪,担起让人掩鼻的挑粪扁担,陈国瑞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里,依然是一个初心未改的“特种兵”。“习总书记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所理解的使命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使命是保家卫国。在城肥行业,使命就是为老百姓服好务。我们就是最平凡的一帮人,但是我愿意干一辈子,为城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陈国瑞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金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