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的新闻事业戛然而止 周泉泉:“全能女战士” 热血洒边关(图)

发布时间:2019-07-11 08:3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11日 01 版 | 查看:1635次



  2017年12月14日,周泉泉在西藏阿里留影。新华社发

  2019年6月6日中午12时40分,在广东珠海担杆岛的一处坑道口,一块风化岩石落下。带队进行前期采访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23年的新闻事业戛然而止,46岁的生命定格在她热爱的“热血边关”。

  从高原的雪山,到南国的丛林,这个身高不足1米6的女人总是喜欢冲在一线,足迹和汗水遍布全国各地。她曾两进两出西藏的“生死墨脱路”,一路经历了数次塌方、飞石,瘦小的身躯从塌方的滑坡上爬过。她的伙伴们至今都无法相信,那么难那么险的路她都平安走过了,却突然遭此不幸……

  用双脚丈量边疆

  事情发生之后,《夜线》栏目编导付伊铭一直不敢回忆那两天的细节。付伊铭终于鼓起勇气打开手机相册,发现了一张6月5日中午大家在码头等船的照片,背景是一块写着“外伶仃岛”几个字的石头。当时,摄制组在中转的外伶仃岛等待去担杆岛的登陆艇,“临登船之前,周老师提议我们一起拍张照片,没想到,这竟成了她工作中留下的最后影像”。

  来到担杆岛后,大家立刻开始查看岛上的情况,周泉泉又给大家开会直到夜里11点多,她开完会后还借了手机热点接着审片。

  6月6日清晨,周泉泉往34码的脚上套上向战士们借来的40码作战靴,继续查看岛上的情况——岛上没有女兵,40码已是最小尺码。

  快到中午了,战士们问她是否需要午休。周泉泉一听就笑了:“我当编导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午休这两个字。”中午12点了,周泉泉说:大家再忍耐一下,把最后这个坑道看完就回去吃午饭。

  《夜线》体验式季播特别节目《热血边关》已经连续播出了两年,摄制组的足迹从大漠延伸到高原,从北疆跋涉至东海。摄制组在全国大学生中选拔佼佼者,深入我国边防一线哨所体验生活,侧面反映戍边军人的家国情怀。为了让体验者和观众了解到边防战士的艰苦,周泉泉要求每一季《热血边关》的拍摄地点的每一处都要“成色十足”。

  第一季《热血边关》在西藏阿里拍摄,为了体验者和拍摄大部队的安全,周泉泉带领总导演邱灿先赴边关打前站。她们走遍了高原缺氧的无人区,一直到达海拔5200米的中国尼泊尔边界界桩,此前,还没有媒体人到过这里。

  第二季的拍摄地点选在更为艰苦的西藏墨脱。有句话叫“走过墨脱路,莫言他路难”。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域,而要到达西藏最远的楚果寺边防哨所,还需要翻越雪山,穿越森林,经过塌方、落石地带,从墨脱再驱车近10个小时更加崎岖泥泞的山路。在到处是蚂蟥、毒蛇,随时会出现山体滑坡的墨脱,周泉泉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

  进墨脱的第一天,摄制组就遭遇险情。“哗哗……”大学生体验者张宇晶刚跨过塌方路段几步,山坡上一堆石头就掉落在她身后,落石掀起滚滚尘土袭向奔涌的河流,现场一片惊呼。当时,路的左边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右边是悬崖峭壁。紧急关头,周泉泉立马对接部队负责人,安慰惊魂未定的众人,一起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行军方案,确保20多人的队伍安全通过。几个月之前的前采同样惊心动魄,她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过了塌方路段。

  《热血边关》第三季在寻找适合拍摄的海岛时,周泉泉特意要求,一定要找条件最艰苦、最能体现海军特色的岛,“随随便便找个岛就拍了,那还怎么体现边防军人的艰苦呢”。

  “我们都是一线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周泉泉常说的这句话,让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周泉泉的父母都是军医,当年响应号召支援三线建设从南京到了青海。周泉泉出生在青海,在格尔木的部队大院长大。军旅情结让周泉泉对橄榄绿充满向往,2017年6月,周泉泉策划的“八一”特别节目《边疆故事——致青春》,把镜头对准了祖国边防一线的武警战士,播出后反响不错,这让她萌生了策划《热血边关》的念头。从2017年到2019年,她带领团队不断升级创新节目形态,《热血边关》也成为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

  周泉泉瘦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无穷的活力。在高原上,她是大团队中唯一一个没有高原反应的人。有人病了,她照顾;有人想退,她鼓励;作为节目总指挥,她劝大家坚持下来的理由很简单:“趁着年轻还干得动,咱们得做点事啊!”

  要做就做开创性的事

  周泉泉作为电视记者,摄像机从来都是对着别人,很少有机会对着自己。在周泉泉因公殉职之后,栏目组想找到与她有关的影像,但只找到了一段周泉泉13年前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采访的视频。

  那年,33岁的周泉泉作为《半边天》栏目的编导,去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拍摄调查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的内参片。

  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天气变幻莫测,路途极其凶险,盗矿匪徒持有武器。摄制组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经历了让人头晕目眩的颠簸,闻够了汽油和汗液混合的味道,再坐上进入无人区的越野车,随后他们经历了汽车前挡风玻璃被路上飞起的石头击碎、车胎被障碍物扎破无法前行,又与持枪的盗猎分子斗智斗勇……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险之后,片子终于完成。气焰嚣张的威胁电话甚至打到了周泉泉北京的家里。

  1995年,周泉泉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中央电视台社招考试,1996年正式入职。从《读书时间》的骨干编导,到《半边天》社会组组长,她先后高质量地完成了侵害女性土地权益、乡村女性自杀问题等调查节目。在工作担子越来越重的过程中,周泉泉也从一个北漂女生成长为妻子、母亲。

  在并肩战斗了18年的同事、央视主持人张越眼里,周泉泉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媒体人的样子:“特别的胆大,又特别的周全;特别的坚韧,又特别的温和;特别的坚持,又特别会协调;特别的能干,又特别的低调不起眼儿……”

  周泉泉是团队的“定海神针”,也是大家口中的“全能女战士”。从演播室导播,到节目编导、记者、摄像,哪个岗位有需要,她都能顶上去。在《半边天》时代,她可以熟练地进行演播室的导播切换;在《热血边关》的拍摄中,当摄像师出现高原反应无法拍摄时,她扛起摄像机能拍出专业的画面;当编导无法采访时,她马上坐在摄像机前完成剩下的采访。有她在,大家都很踏实。

  2010年,周泉泉竞聘成为栏目副制片人。2011年,她与制片人乔艳琳一起,创办了一档每周7天、每天60分钟的直播谈话节目《夜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时常鼓励大家,要做就做开创性的事。周泉泉先后组织策划了如《清明节,让我们谈谈生死》、“9·2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直播节目《记得我爱你》、反映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星星点灯》、聚焦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山水乡愁》等一系列口碑佳作。其中,《记得我爱你》和《星星点灯》两档节目在首届“中国全媒体公益年会”上均获得公益特别节目的最高奖。

  对节目的设计,周泉泉也精益求精。她以“故事纪录片+演播室访谈+虚拟植入+观众互动+直播连线”等多种形态做直播,还在多个环节采用了虚拟植入技术,在舞美设计上运用最新的3D虚拟技术,还邀请200名观众在线参与互动,多次穿插虚拟观众现场互动,实现了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和。

  “她的兴趣广泛,她的视野开阔,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她从不停下对世界探索的脚步,她也从不离开节目制作的第一线。”这是团队同事对周泉泉的评价。从2011年到2013年,她带着团队几乎尝试了所有能用于电视直播中的互动手段。就在殉职前几天,她刚刚联系了公安部和抖音平台,在《夜线》推出了系列微视频节目“反诈者集合”,成为在电视端播出微视频的最早一批实践者。

  以爱的光芒照亮他人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总监助理庞克是周泉泉的主管领导,他曾在筹备《热血边关》第二季时跟随摄制团队一起去西藏做前期采访。庞克亲眼看到了边防官兵们对周泉泉的热情:从教导员到士兵,都围着她说个不停;她似乎认识每一个战士,他们叫她姐姐,她把他们当做兄弟。听说她要来,教导员提前跑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去买菜,炊事班班长拿出最好的菜招待她。

  西藏崎岖的山路上,周泉泉总是和大部队一起坐在运兵卡车上颠簸;晚上和官兵一同巡逻,夜宿冰冷的雅鲁藏布江边,一起吃江水做的大锅饭、睡露天的塑料布……所有官兵和体验者做的事、走的路,她都一样不落。

  付伊铭从第一季开始就跟随《热血边关》的拍摄,在她看来,周泉泉永远是团队里精力最旺盛的那一个,她的干劲是整个团队的动力源。

  “那一年,泉泉迷上了运动软件keep,她每天在办公室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运动记录,骑自行车最远从二环骑到过怀柔。后来我才知道,她如此努力地锻炼身体,也是为了《热血边关》的拍摄。”同事加闺蜜李文娟是《夜线》栏目编导,比周泉泉小两岁,生日差1天。十几年来她俩习惯了一起过生日,“5月26日,周泉泉46岁,我们又一起过生日。才过了1周多,我听到了噩耗,从6月7日开始,我关注的微信运动里,总是在行走的周泉泉的步数永远变成了0”。

  在李文娟看来,周泉泉的心是炙热的。周泉泉曾在一次西藏之行中与一个叫晋美的藏族小伙儿有过一面之缘。时隔很久,晋美突然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姐姐得了重病,要来北京治病,请求周泉泉帮助。周泉泉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之后,她去火车站接他们,把姐弟俩安排在自己家住,跑前跑后帮他们联系医院、医生,直到晋美的姐姐痊愈。

  在工作中,周泉泉总是那个可以活跃气氛的人。因为口音的缘故,她有几个词总是发音不准,常常被大家取笑,她笑得最厉害;同事的家人生病,她主动顶班顶岗,催促同事赶快回家照顾;团队在承担直播任务时情绪紧张,她悄悄替同事调整发型、买早餐。

  周泉泉的微博个人主页上写着一句泰戈尔的名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工作时,她曾和同事谈过对于生死的看法,当时她说,希望走的时候没有痛苦,没有折磨,不需要告别。

  “我的妹妹,一直以一种饱满的工作热情,近乎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多年的实际行动,阐释着她对新闻工作的无限热爱,她的人生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变得光彩夺人。”周泉泉的姐姐周宁宁说。因为平时工作忙,姐妹俩见面非常少,周宁宁直到今天都不愿相信,从小胆大外向像男孩子的妹妹已经离开,留下年仅12岁的儿子。

  “‘情怀’这个词说出来很重,但是我觉得这个词给泉泉是匹配的。一个内心没有‘热血’的人无法坚持在这样一个位置不断闯关,这种热血是对自己所追求的职业最大的敬意。”庞克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吴晓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