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遮望眼——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④

发布时间:2019-06-20 21:45 |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06-20 04版 | 查看:771次

  姜 赟

  奉献精神,是科学家最可宝贵的品质,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科学家精神。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许身国威壮河山”,扎根戈壁大漠默默奉献;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甘做隐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用生命开拓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事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一代科学家,为科学事业舍身探索,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为造福人类无私奉献,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耸立起矢志奉献的丰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这一要求赋予新时代科学家奉献精神以深刻内涵。面对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的时代重任,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才能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直达远方。

  科学是精益求精的事业,弘扬奉献精神就要潜心研究,静心笃志、心无旁骛。据统计,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研究时间平均为11.4年。从科研规律看,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越是科技创新的要求迫切,越是要下一番沉潜专注功夫。那种盲目追逐热点、随意变换研究方向的做法,往往挖不到重大科技成果的真金。“从事基础研究,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如此用心一处,刻苦钻研,方能取得世所惊叹的成果突破。

  科学是持之以恒的事业,弘扬奉献精神就要淡泊名利、力戒浮躁,不为虚名所扰,不被功利所惑。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为借口,把精力放到争待遇、抢帽子上;耐不住清静孤寂,不愿下苦功夫、笨功夫,稍小有成就便浅尝辄止……凡事先计名利而后动,只会在浮躁浮夸中迷失方向,丢失科研初心。对科学家而言,只有经千难万险而不放弃、长坐“冷板凳”而不盲从、遇各种诱惑而不动摇,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大力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不等于让科学家辛苦又清贫。我们必须落实好各项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待遇和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科研规律、适合潜心研究的环境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做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钱学森揭示的这一真谛,解释科学路上为何最需要静心笃志。“请等一等,让我打好这篇论文再走”,身患重病的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用人生最后一篇论文,诠释了何为科学家的一生挚爱……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千千万万个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同心奋斗,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好愿景必能早日实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